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地理位置祁連山是我國的名山,它位於西北的甘肅青海間,南北寬約400公里,东西長達1200公里。东起甘肅的秦安清水,西止青海甘肅的当金山一帶;北由甘肅景泰金塔的北山,南到青海的貴德,共和一帶;这是它大概的界限。在这个區域,大都是山嶺高峻的  相似文献   

2.
王建章 《地质论评》1957,17(1):30-46
前言根據國家的需要,我們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山丹、永昌一帶,展開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一年多來所發現和證實的構造現象,首先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印像,就是斷裂線的頻率分布極不均匀。某些地區如山丹(新河)一帶呈高頻率的斷裂和強烈的揉褶,如新  相似文献   

3.
西北煤田,为二叠紀,侏羅紀及白垩紀(或上侏羅纪)煤系所组成,此外尚有第四紀之泥炭。二叠紀煤田,分佈甚廣,煤層數目亦多,惟皆不甚厚。煤質为無烟煤,半烟煤及烟煤,往住富含硫黃,烟煤一部可煉焦。甘肅之太拉牌,紅水堡,青崖  相似文献   

4.
丁驌 《地质论评》1938,3(6):611-622
用显微鏡觀察花粉,本是植物學者的工作;可是講到应用方面,在欧州,尤其是德國的地质學者,已把他应用在研究第四紀的问题上面,而很收効。作者曾去瑞典從此项研究專家G.Erdtman學習他新近试驗成功的方法,及承他借以试驗室及指  相似文献   

5.
賀蘭山北段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捷 《地质论评》1957,17(1):57-63
我們於1954华夏季從東北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畢業後,由趙東南老師率領,到甘肅省賀蘭山北段去作生產實習。我們是在以生產為主、並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情况下,一同参加了原205普查隊,所摘的煤田地質普查工作。同時也作了兩個月前震旦紀桑乾系地層的路線測量。在工作中得到王錕工程師和同志、同學們的很大幫助,學會了初步運用理論結合實際(以理論指導實際,解釋實際的地質情况)。也學會了一些野外實際操作方法。但我還是剛離學校大門的地質工作者,在理論和經驗上還是極其缺乏的。我試想過寫這篇稿子,可是自己勇氣不足,在王錕工程師、張其澤工程師和同學、同志們的鼓舞和具體幫助下(王錕工程師又在百忙中給修改底稿),才使這篇稿子寫成。工作是同志們作的,是同志們的勞動結晶。因此我深深的感謝王錕工程師、趙東甫老師和杜弘祖、陸萬元、隆萬札布、趙樹仁、李家厚、李寬明、張銀芳、陳光漠、馮守忠、饒欽偉、李昌文、朱福亮等同學、同志的幫助。稿中如有错誤和與事實不合之處,請多指教幫助。  相似文献   

6.
祁連山主脉,横跨甘肅青海兩省之間,东西綿亘达1200公里;其西來自阿尔金山,山之北部即河西走廊,山之南为柴达木盆地及西宁盆地;中間山势突起,巍峨冲霄;无論冬夏,皆皚光戴雪,白峰起伏,千里毗連。連同河西走廊之北山,共有七条山脉,皆呈北西西之走向。山峰高度,除北山外,海拔一般都在5000公尺以上,南山主峯,高达6000公尺,修士山高峯达7000公尺。可是祁連山現在虽是高不可攀的雪山高峯,但是它在下石炭紀以前,确是一个深不可測  相似文献   

7.
疏勒河横貫甘肅的西南部,該河全部測站分布在人影罕見的山谷,这兒是荒凉的戈壁与終年積雪的祁連山,但同志們为了给祖國搜集宝貴的水文资料,却以充沛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日夜進行水位、流量及含沙量等的观測。  相似文献   

8.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8,3(5):547-554
第十八届國際地質學会消息第十八屆國际地質學會自經上次理事會議决在英京伦敦舉行后,倫敦地质學會即着手筹備一切,并聯合其他科学机关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普查人員今年已在过去缺少鉄礦產地的西北地區找到了三个有希望的大型的铁矿。根据初步資料,这些礦區的铁矿資源的儲量丰富,可能滿足建设一个鋼铁基地的需要。这三个铁礦中有一个在甘肅省,它的儲量可能很大,礦石含鉄成分合乎煉铁要求,同時有着很好  相似文献   

10.
書報述評     
程裕淇先生留學英國期間,曾於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十日在利物浦地質學會講演關於我國各時期之造山運動,並撰成短文一篇,刊登於該學會會報第十七卷第三册中。該文對於我國之  相似文献   

11.
劉紹龍 《地质论评》1957,17(3):340-346
在甘肅東部平凉、華亭一帶,零星分佈有一些煤系地層,前人認為其時代全屬於下侏羅紀,而統名之為華亭煤系。在二道溝、三道溝及太統山等地,煤系地層之上覆有巨厚紅色岩系——即所謂崆峒山系,其時代則被置於中上侏羅紀或上侏羅紀。解放後,為  相似文献   

12.
張咸恭  吳淑华 《地质论评》1957,17(3):380-380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本年二月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决議,經常務理事會討論,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並推動地質學術活動的工作。學術委員會由王鸿禎、程裕洪、孫雲鑄、宋叔和、金耀華、李春昱、岳希新、張文佑、任績、谷德振、翁文波、邊兆祥、關士聰、彭淇瑞等十四人組成。最近學術委員會進行了座談,初步討論了學術活動的計劃,並將學術委員劃分為四個小  相似文献   

13.
彭淇瑞  央鳳鳴 《地质论评》1957,17(2):275-278
第20屆國際地質會議於1956年9月3—1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大學城召開。自8月15日—9月2日有會前旅行,9月13—21日有會後旅行。有85個國家的  相似文献   

14.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之基本觀念及其與中国地層學之關係 葛利普著中國地質學會誌第十六卷(丁氏紀念卷)第127—175頁,民國二十六年。又北京大學地質系研究錄第十三號。Fundmental concepts in Geology and their Bearing on Chinese stratigraphy, by A.W.Grabau, Bull.  相似文献   

15.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家峽是甘肅省永靖縣境內黄河的一个峡谷,位於蘭州上游一百餘公里。岩岸陡峻,河面狭窄,黄河在此一段曲流如帶,蜿蜒切过由石英岩等堅硬岩石組成的山地而成岩石峽谷,为優良水力開發地點。黄河綜合利用規劃选定刘家峽与三門峽同为第一期水利樞紐。刘家峽水利樞紐竣工後,可得水头一百零七公尺,水電站装机容量为一  相似文献   

17.
书报述评     
潘家驎 《地质论评》1936,1(1):63-80
自步達生于廿三年三月逝世後,關于周口店猿人化石之研究,一度陷于停頓,因一時尚未易物色一相當人選。後經多方努力,仍由地質調查所與協和醫學校之合作,敦請著名人類學家魏敦瑞  相似文献   

18.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39,4(1):43-58
本文所說的是要從地質學上來敍述『各地質時代植物之演進及其當時之環境』。從地球成功以後一直到現在,地質學家把它分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靈生代  相似文献   

19.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20.
楊锺健 《地质论评》1940,5(5):437-438
祿豐所發現之蜥龍化石中,最完整一架之發見經過,曾在本刊第四卷第二期作初步敍述。後在科學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及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上,均有類似報告。半年以來,此最完全之骨架已詳細研究完竣,定名爲許氏祿豐龍 Lufen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