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矿部1993年度情报信息交流会,1993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130人,其中包括地矿部各省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情报工作者,也有兄弟部情报工作的同行。科技司司长张良弼主持会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巍然、湖北省科技情报局程鹏、地矿部高级咨询中心夏国治,地矿部信息院吴传壁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亲临指导,科技司副司长阎立本同志作大会总结。短短的几天会议开得紧凑而又活泼,内容十分丰富,达到了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目的。与会代表带来了经过认真准备的材料。通过交流最新的科技成果、总结检查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思想的贯彻落实情况,畅谈情报工作在促进地贡市场发育方面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充分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质大学探矿工程系专业英语教师周培健问志编写,地矿部评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刘广志同志主审的“探矿工程专业英语及其翻译方法”一书,即将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在探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地矿部委托举办英语短训班所使用的教材基础上,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吸取了在各个战线上的探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修订.  相似文献   

3.
1992年11月7日,身披节日盛装的中国地质大学迎来了自己40周年诞辰。隆重的庆祝大会于11月7日上午9时在北京和武汉两地同时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地矿部部长朱训和中国地质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录生分别在京、汉主持了庆祝大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校友、党和国家领导人,地矿部、国家教委负责人、当地省、市负责人、兄弟院校及有关单位领导、学校的前任老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共计4000余人应邀出席了两地的庆祝大会。中国  相似文献   

4.
1993年11月17~18日,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积盆地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的煤炭部“煤资源勘探区数据库系统”项目评审验收通过。参加项目评审的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地矿部石油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5.
三○五项目I_1课题《喀拉通克铜镍成矿带地物化综合研究和找矿靶区优选》第二次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3月20日~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新疆第四地质队、地矿部矿床所、物化探所,地力所、南京所、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地化所、中国地质大学等八个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英法海峡隧道施工技术与管理研讨会纪要该研讨会于1994年11月21~24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为了解和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地矿部勘察施工管理办公室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邀请参与英法海峡隧道工程建设的下列三位法国专家举办了专题讲座。LevyM,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地质科技情报》编委徐国风同志因病于一九八九年D三月十四日在武汉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相似文献   

8.
该科研项目属地矿部“七五”科技攻关16—01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物探、化探应用和方法研究”所属二级课题的第Ⅲ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该成果已于1991年7月26~28日在北京由地矿部科学技术司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了会议评审验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课题组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成果报告是一份优秀的研究报告,在地质遥感信息成因机理的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解决1:5万区调中遥感填图的关键性技术和主要理论问题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地矿部“七五”两个攻关课题16-01和16-02项目中有关1:5万区调填图新方法和遥感技术的新成果,加快1:5万区调填图速度,地矿部于1991年9月在贵阳市举办了“全国1:5万区调填图遥感技术培训班”,并在培训班的基础上,于9月23~25日召开了全国1:5万区调遥感技术经验交流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教师与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代表讲授并交流了部“七五”科技攻关第16-01项目中“1:5万区调中遥感方法技术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经验,尤其是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七五”攻关项目研究中密切配合16-02项目所积累的1:5万区调中三大岩类填图的遥感解译标志和遥感填图方法,受到与会者与学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万里副总理曾指出:“地质队伍的辛勤劳动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地矿部理想报告团走向社会,是贯彻万里同志这个讲话精神,向社会宣传地质工作,扩大社会影响的一个新方法.根据地矿部党组的部署,部政治部组织的全国地矿系统职工理想报告团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了汇报演讲.六月至八月先后到福建、广东、  相似文献   

11.
陆克 《物探与化探》1988,12(6):432-432
1988年8月1日至3日,地矿部物化探局在北京召开了“建立在Dufvl-68000机上的电法勘探应用软件包”研究成果评审会。评审委员会审查和听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研究小组提交的成果报告,并观看了程序运行演示。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评审,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12.
筹备已久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已于1990年10月20~25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胜利召开.这是数学地质界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盛会.这次会议是由著名数学地质专家、我校校长赵鹏大教授倡导,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加拿大地调所协助组织,并与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该会议得到地矿部的批准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矿产资源统计预测是数学地质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在理论、方法、应用上都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就和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各国矿产资源的规划、决策和合理开发提供了定量依据.因此,这次会议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该科研项目属地矿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第10项“三江地区构造岩浆带的划分及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分布规律”所属的二级课题(86010-2号),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负责,课题负责人为莫宣学教授和路凤香教授,参加单位有四川省地矿局科研所、云南省地矿局三大队和区调大队。该项成果已于1990年7月由地矿部科学技术司组织通过了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应用新理论与新思路系统地对  相似文献   

14.
全国地矿工作会议于2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地矿工作的指示,分析地矿工作形势,相互通报情况,研究地矿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商促进地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大计.会议的主要内容:1.学习、贯彻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最近对地矿工作所作的指示.2.听取并讨论地矿部朱训部长的报告;3.研究并落实国务院在地矿部“三定”方案中所赋予的四项基本职能(对地质、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6月4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田升平同志(女,土家族)光荣当选为中央企业(在京)党的"十八大"代表。田升平现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震地质专业;1995年考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矿产普查与勘探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全国第十三次勘察设计工作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邹家华、李岚清、吴邦国、姜春云、宋健、罗干等同志亲切接见了第二批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和部分优秀勘察设计院长的代表,李鹏总理作了重要的指示。家华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锡铭同志,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同志,原中央纪委常务书记韩光同志参加了开幕式,家华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一批长期关心勘察设计工作的老领导老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科研副院长索科洛夫斯基教授和教学副院长柯马申科教授组成代表团于1989年3月访问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89~1994年合作协议书.为了落实上述协议书的条款和签订执行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成了以常务副校长陈钟惠教授为团长的代表团进行了回访.代表团除主要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参观访问并讨论合作事项外.还参观访问了莫斯科大学等七所院校.  相似文献   

18.
该成果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中下游铁、铜等隐伏矿床预测研究”课题(75-55-02)下属的一个专题(75-55-02-01)研究成果.该专题研究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肥工业大学20余名科技人员近4年的攻关,已全面完成,提交了高质量的科研报告,该成果已于1990年9月25日在无锡开会通过了地矿部鉴定验收,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专题研究运用系统思想,采用各学科协同,对本区的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整体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以下重大成果:1.根据新的区域构造理论、资料(包括壳幔结构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等)、运用活动论观点将该成矿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1)基底形成,(2)板块迁移及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成果本成果系“七五”计划期间地矿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物化探应用和方法研究”(860-16-01)的第I-4专题研究成果.其任务是在沉积岩发育区成矿远景区带1:5万区调中开展有效的综合方法与合理的工作程序研究.探索如何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有效的综合方法,解决沉积岩区1:5万区调中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问题,总结合理的工作程序,从而达到提高1:5万区调工作质量和效率并节省投资的目的.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地矿局组成的联合区调队.历经3年多的艰苦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与室内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成果已于1990年5月在北京由地矿部科技司组织、地矿部勘查技术司和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其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大(武汉)环工学院青年教师在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两个标志是成果和人才,其中人才是科学研究最关键、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有了第一流人才,才可能出第一流的科研成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