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乡镇企业在为农村脱贫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破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乡镇企业要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选择适宜经济发展的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狭小,致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都很低。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阻碍土地规模经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乡镇企业在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带来的环境和生态破坏成为当前我国保护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乡镇企业要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选择适宜经济发展的新技术,增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支持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地质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都会带来影响。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行业发展迅速,有效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地质矿产资源的需求。但是在勘查与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在社会需求量、勘察人员素质以及勘查与开发工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勘查与开发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对地质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实现地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贫困山区的脱贫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季阳 《自然资源》1993,(6):19-21,38
本文以在我国西南山区有代表性的贵州省部分穷困地区为例,论述了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缺水,而丰富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却在等待开发利用的状况。贫困山区能源供应严重不足,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丰富的水力资源却亟待开发,文中指出,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将能促进农业生产,乡镇工业的发展和生态产改善,达到尽快脱贫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多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与防治地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农业改革最突出的三个方面是提高粮食自给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发展观光农业。通过改革的实施,消除了粮食供给不足的隐患,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保护了农业地域环境。本文从探讨战后日本农业改革的措施和成果入手,阐述了其经验对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规模经营和开展绿色观光农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乡镇建材业是整个乡镇企业的三大支柱工业之一,水泥又是建材业中的拳头产品,它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生存、进取。五年来,我省乡镇企业水泥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增加了3.77倍,合格率提高63.7%,废品率下降60.88%,在全国乡镇水泥企业质量评比中,名次提升20个台阶。到今年底,已有两个部优产品,7个省优产品,35个省乡镇系统名优产品,有8个企业获全国乡镇系统优胜企业证书。在产量质量、技术装备上都已成为我省水泥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乡镇水泥行业遇到了前所  相似文献   

10.
对于持续农业的定义,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这里仅对河南省持续发展农业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农业资源、生产基础的优势明显,在我国国民经济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具重要地位。根据现阶段农业的主要问题和入世(WTO)后农业环境的变化,21世纪长江流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推进名、特、优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生态及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持续生产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统计资料收集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讨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的优化。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主要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为主导发展模式,积极延伸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模式、农业园区经营模式。推行农地规模经营面临包括农地流转、农业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状况、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流通市场建设、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上海郊区情况,农地规模经营的目标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个体规模适合农户,让农户保证一个适当的种植规模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二是整体规模适应市场。在此目标指引下,依托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构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优化模型;规模经营必须尊重广大农户的意愿,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业水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君  谢小立 《热带地理》2001,21(1):32-35,80
湖南省雨水丰沛,农业水资源总量完全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和支持其持续发展。但时空分布不均带来了一系列水问题:山丘区的季节性干旱和洪灾,平原区的涝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田水分生产率低以及工业和城市用水压力等。解决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首先是强化雨水资源化过程,加强原有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修缮和配套建设,努力建设新的农田灌溉设施;改革农业水管理体制和制度,逐步实现农业水管理的“用水有偿化、投资多元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法制化”;另外要立足省情,推进农业科学用水研究,提高水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里存在着干旱、洪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一亿亩以上的低产农田,农业产量不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不过,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就可挖掘巨大的生产潜力,把它逐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大豆和水果生产基地与综合性的农业区。作出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土地、光、温等资源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工业、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历史发展悠久,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治理、改造黄淮海平原的战略思想应该是: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先易后难,点面结合,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在克服自然灾害方面,应按照排涝——除盐——抗旱——培肥的顺序来解决问题,逐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系统。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除灾增产目标的实现,从长远来说,南水北调,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整治及中、上游的土壤保持,都是与发展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有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河南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93亿元,超过农业总产值28.1%,乡镇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1%,当前乡镇企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经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产值方面来看,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仍然是我省乡镇企业的主体。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建筑业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抓住其核心问题-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针对河南面临的严峻形势,选择发展途径,确定发展步骤;切实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和做好社会发展的全面建设工作是推动持续发展的两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图们江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进展迟缓,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缺少可持续性等。对此,本文立足图们江流域的现实条件,认为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进行产业互补将是图们江流域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50年来,随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西北干旱区的工农业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泉水资源衰减;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次生盐渍化,沙漠化严重等。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征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发展新绿洲,建立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实现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珠江流域经济带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创琳  高群 《山地学报》2002,20(3):296-301
珠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正在隆起的东西向经济长带,其源头山区是我国三大流域经济带中唯一能达到的源头,也是唯一适合发展的源头。本文从保护珠江源山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详尽调查,系统分析了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与机遇,把珠江源头山区总体定位为珠江流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省优质资源产业化基地,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滇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之一,突出发挥珠江流域经济带东西部工业合作发展示范基地的功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珠江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综合示范功能。提示了农业富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区-加速实现城乡生态工业化、旅游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区-建设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调整方向。依照资源潜力和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特色农业开发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但特色农业的生产布局必须与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空间耦合,只有按照生态地质环境的空间分异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使贵州省特色生态环境和优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