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预测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估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完成后一个时期的环境效益预测提出了预测和评估的内容,效益指标和方法供讨论,以其逐步实行对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预测及评估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配合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商品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国家林业局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农业节水灌溉环境影响系统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在分析节水灌溉实施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选择34个因子建立环境指标体系, 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前、后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项目实施后, 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为正值, 有29个环境因子向有利方向发展(Pi>0)。环境变化显著度排序依次是自然生态、社会状况、环境质量、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南极长城站地区环境影响评估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人类活动规模、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极环境研究中几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南极环境影响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提出可将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分为计算“影响度”和“环境承载力”两个层次;在目前南极环境缺乏环境基准值、环境标准值的情况下,可据环境背景值进行第一层次的评估工作。以长城站地区发电站废气的直接排放为例,运用高斯模式预测了发电站下风向大气环境质量,并计算了影响度,划分出影响区间,提出科学研究和科考管理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评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特征以及调查分析拟建工程附近已发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点和规律;预测工程活动将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综合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并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审查登记;为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六大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之一的全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于 2 0 0 2年 8月正式启动。该工程总规模 1333万公顷 ,规划范围涉及 18个省 (市、自治区 ) ,886个县 (市、区 ) ,工程建设总投资 718亿元。如何利用国家投资 ,搞好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质量 ,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使其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天然林保护 ,在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中实施监理制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也是新时期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从1998年开始 ,国家决定首次在生态林环境建设工程中实行监理制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证明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实行监理制使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  相似文献   

7.
三北工程是我国建设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建设期限最长的生态林业建设工程 ,她开创了中国生态林业建设史上的新纪元 ,由此拉开了我国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序幕。建设三北工程 ,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环境与发展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三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 ,更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为西部大开发建设铺垫了较好的基础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共有 1 3个省 (区、市 ) ,其中陕、甘、宁、青、新、内蒙古、晋、吉、黑等 9个省(区 )分布在西部大开发范围内 ,或…  相似文献   

8.
<正> 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种苗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成效。就当前正在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而言,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要抓好种苗建设,而林业科技是建设现代种苗事业的动力和源泉。周局长在全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会议上强  相似文献   

9.
梁川 《西部资源》2022,(3):19-21
本文以黟县某建设工程项目为例,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对拟建工程区域进行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1,21(3):202-206,222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近2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初步成效,但问题也较突出,如林业尚存隐患,耕地锐减,水域受蚕食和局部环境恶化,城市绿化美化不足等。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具有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乡体系;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成强有力的陆地生态支柱;保护好水体环境,搞好碧水工程建设;保护耕地、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整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动态过程趋势分析,针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预期目标,构建了由生态系统结构,质量,服务及其变化因素构成的生态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发展野外观测,遥感监测和生态过程定量模拟一体化的监测评估技术体系,评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生态成效.结果表明:工程实施8年以来,三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趋好但尚未达到1970s比较好的生态状况,草地持续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难以达到预期"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平均20%~40%"的目标,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有所恢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量达到了增加13.20亿m3目标;重点工程区内生态恢复程度好于非工程区,除了气候影响以外,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植被恢复具有明显而积极的作用;然而,草地退化局面没有获得根本性扭转,工程实施尚未遏制土壤水蚀增加趋势,一期工程局部性和初步性特点突显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林业技术推广部门是联系林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与农村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承担着林业科技的创新、引进和推广应用,还起着科技试验示范和林业经济导向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实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理应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经济林产业发展当中占有至  相似文献   

13.
李一川 《自然资源》1995,(2):52-55,67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安宁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状提出了流域内林业发展方向即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只有打破旧的林业模式,发展多效用林业;重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从而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全流域的经济综合开发提供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物质财富。在对林业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在建筑工程实施和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2,(6):23
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历时6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会议提出,要将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良好人居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形成国家土壤  相似文献   

16.
<正>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建设效果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的成败。为了保证顺利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强“数字林业”建设和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国家管理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适时掌握工程进展的现状、动态、发展趋势,并进行综合分析和  相似文献   

17.
黄丽芳 《西部资源》2023,(1):130-133
淮北卧牛山路建设工程位于淮北市东部城区,开展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为后期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为崩塌、膨胀土变形及软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发育中等,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弱发育,软土变形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均小,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8.
<正>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新时期确立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的产业工程。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林产工业发展,壮大林业自身经济实力,而且对减轻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压力,保障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推进由采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转变,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罔现有人工林4666.69万公顷,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慈福义  陈烈 《地理科学》2006,26(3):273-27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 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 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小林 《自然资源》1996,12(3):6-13
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输出能力低下,制约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1989年开展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防治,5a来一期工程完成水土面积3594.44km^2,工程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发了潜在的环境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