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遥感数据驱动的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传统的潜力递减法模型,在 GIS空间建模技术支持下,分别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耕地生产潜力。本研究以遥感数据驱动模型构建:首先,通过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GMS-5数据反演每日的实际蒸散、相对蒸散,用以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其次,通过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耕地空间位置和耕地类型信息,用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研究表明模型估算的耕地生产力与现实粮食产量整体相差在10%左右,模型估算耕地生产潜力比现有粮食产量提高30%左右;同时研究表明,耕地生产潜力受高程、坡度和水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该文提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类别划分,并以此来设计优化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认为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是随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漳州市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鹏  陈逢珍 《福建地理》2000,15(1):30-33,36
本文在前人类关于农业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漳州市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基于GIS的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研究方法,运用光、温、水生产潜力计算模型,计算了漳州市各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并与现实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市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优势区,据此提出了发挥裟气候生产潜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是导致生产潜力变化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在LUCC过程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2 402.79×104t。从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看,气候波动要低于LUCC过程的作用,LUCC过程所导致的生产潜力的增长趋势抵消了气候波动所带来的降低趋势,10年间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992.23×104t。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守庚  童陆亿  龙花楼 《地理研究》2019,38(6):1367-1377
积极推进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研究,是丰富和完善土地利用转型理论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展土地利用潜力概念,对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定义、内涵、形成机制与评价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 作为土地利用及LUCC的结果,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土地利用形态“变化”和“可调控”的重要特征,这是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形成与释放的前提;② 土地利用转型潜力是指为适应区域发展综合需求,通过采用相应技术、政策等手段,在特定转型阶段所能实现最优土地利用形态与土地利用形态现状的差异;③ 土地利用转型潜力以基于“强效”“快速”政策调整及工程技术措施的土地利用形态调整和基于“自发土地利用”的土地利用转型引导为形成机制;④ 应以系统论和动态视角为基础,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构建基于土地利用转型情景模拟的土地利用转型潜力评价理论框架。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具备进一步激发土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及其在土地管理决策等方面积极作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川西昌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其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建周  刘彦随  张灵 《地理学报》2010,65(11):1391-1400
基于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对广州市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经济效益-自然生态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对广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调整,一定时间内能够满足地区可持续发展;但是,土地仍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焦点是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数量转变,以耕地为主,也包括对未利用土地的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度模型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系统的协调度增大而潜力度减小:在生态经济效益目标下,潜力度分别为0.628~0.661,0.372~0.339;在自然生态效益目标下,分别为0.531~0.782,0.469~0.218,表明土地利用系统将趋于更高的协调状态,而其数量结构优化配置的潜力减小,优化各产业部门内部土地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将是广州市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进一步挖潜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0,自引:3,他引:97  
王军  傅伯杰 《地理学报》2000,55(1):84-91
本项研究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结构和7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从198年5月到10月鳘吉测定一次土壤水分,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季节变化呈现出三峰三谷;林地和间作地对土壤水分有滞后作用;垂直梯度变化可归纳为增长型、降低型和波动型。通过分析5种土地利用结构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指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发展农果间作和培育深根性植物是黄土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泳 《热带地理》1998,18(4):307-310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艺学 《地理研究》1995,14(1):59-65
以糜子作物为例,分析了河曲县砖窑沟流域农地生产潜力的层次,以及影响生产潜力的主次因素等,计算了流域理想的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提高农地增产潜力的途径,为提高本流域及晋西北地区农地的增产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数学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目标性和遗传算法在多目标优化求解方面的优势,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4个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择优,选出满意的最佳方案,证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求解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以柱 《地理学报》1996,51(2):172-181
本文叙述了黄河故道区域的土地自然类型与农业最适宜用地的构成,分析了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预测了本世纪末农村生活达到小康时对土地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合理结构的初步设想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extensive convers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took plac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scertai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termine its causes, and analyze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Especially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how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facilitated the change at a time of agrarian restructuring when newly emerging free market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former planned economy. Information on six categories of land use was mapped from interpretation of Landsat TM images recorded in 1990,1995 and 2000. Most of land use changes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decade, coinciding with abrupt and chaotic changes in government directives. Farmland was changed mainly to woodland,water body and built-up areas while 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verted chiefly to farmland.Spatially, the change from farmland to woodland was restricted to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 Th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took place in the grazing and farming interlocked west. These chaotic and occasionally conflicting changes were largely caused by lack of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policies promulgated. They have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land degradation, increased flooding, and modified clim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6.
广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红  夏北成 《热带地理》2006,26(3):229-233
在野外布点采样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评价指标,同时,利用GIS技术研究广佛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单元中,由林地和基水地控制的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以耕地或城镇、农村居民点为主的单元;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结构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往往介于林地、基水地或耕地为主控制的研究单元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研究单元内林地和基水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或城镇、农村居民点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信息熵、灰色关联等分析方法对岳阳市2009—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绩效指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的大幅增加以及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的减少;2空间上,岳阳市各地区信息熵存在较大差异,中心城区信息熵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熵值呈正相关;3岳阳市土地利用绩效指数逐年上升,其中经济绩效对综合绩效的带动作用最明显,公平绩效则相对滞后;4与土地利用绩效相关性最显著的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但关联系数都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上海滨岸带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滨岸带的开发利用是整个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新一轮滨岸带大规模开发热潮,完全改变了上海滨岸带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本文利用上海及滨岸6区县近10余年来的统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上海滨岸带土地利用的结构现状,揭示了本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以期为制定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政策和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 t。(2) 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 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 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壤丘陵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秦明周 《山地学报》1999,17(1):71-75
为了解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了1980年与1994年的土壤养分肥力变化特征,揭示了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提出应针对红壤区的特点和具体条件,调整和改善当前土地利用方式,发展高效持续土地利用技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