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安固里淖沉积物记录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姜加明  吴敬禄  沈吉 《地理科学》2004,24(3):346-351
根据对河北坝上地区安固里淖湖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与TOC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安固里淖近40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安固里淖地区近400年来的气候大致经历了凉干-冷湿-暖干三个气候变化阶段:1634~1801年间的气候凉干期、1801~1889年间的冷湿期以及1889年至今的暖干期,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近百年来干暖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3.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4.
洱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对洱海现代沉积物进行采样,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化学记录研究相结合,成功地恢复了洱海近65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洱海区域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且存在约200年时间尺度的变化准周期,目前正入于暖干期末期-冷湿期初期,预计气温将有所下降,降雨量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近150a来南红山湖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西昆仑山南红山湖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恢复了南红山湖区近150a来的环境变化。19世纪50年代初-19世纪80年代中期,气候受小冰期末次波动的影响,以冷湿为特点。19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处于小冰期后回暖期,以暖干趋势为主。其中19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20年代初,以暖干为特点;20世纪20年代初-20世纪中叶,气候较干燥,而且温度与湿度的结合较复杂,属于冷干-暖湿交替的气候类型;20世纪中叶-1997年,气候总特征以暖干为主,尤其是1990年以后,温度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干燥。从近150a湖泊变化的整体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南红山湖在逐渐萎缩。就湖区的气候变化与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所恢复的气温、降水变化及与较近的两个站点的气象记录进行了对比,认为该地区与古里雅冰芯地区受相同的气候系统控制;高原上区域间存在气候差异;应开展多尺度、高分辨率的多种代用资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红河流域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红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3个气象站1961年~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对红河流域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来,红河流域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无论是整个流域还是上游、中游地区其增温速度均高于全球增温速度。并且,红河流域的气温变化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中游地区增温幅度大于整个流域和上游地区,全流域及上游、中游地区都表现为冬半年增温趋势和幅度大于夏半年。红河流域增温突变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显著性增温出现在90年代后,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华北地区195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和平均降水变化图,得出华北地区50多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冬季表现最为明显,降水明显减少,夏季表现最为明显。接着采用降水量减去同时期蒸发力的方法,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华北地区年及季的水分亏缺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季亏缺尤为严重,加剧了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然后通过大量农业实验数据,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病虫害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的影响,得出气候暖干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害处远大于利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华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暖干化的主要问题是水问题,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以下具体建议与适应性对策:积极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集水保水技术;因水制宜调整农作物类型,发展优势作物;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气候适应意识。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径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龙 《盐湖研究》2011,19(2):11-15,24
利用艾比湖流域5个气象站4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艾比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近45年当中,艾比湖流城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艾比湖流城气候变化对区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近45年来艾比湖流域气温存在着明显变暖的总趋势,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在冬季,而春季变暖的趋势较为缓慢;2)近45年来艾比湖流域降水量呈现增多趋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降水量明显偏多,其中夏半年降水量增长趋势率要高于冬半年降水量增长趋势率;3)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年径流的多年变化不大,总体上博尔塔拉河下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而精河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博尔塔拉河下游地表径流对博乐站年降水量有正响应,精河地表径流对精河水文年降水量有正响应;4)变暖也造成了河湖水质的不断恶化,艾比湖和河流下游水体的矿化度逐年升高,水体化学类型由碳酸盐型向碳酸盐—硫酸盐型再向硫酸盐—氯化物型过渡。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具有计年和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和安迪尔地区的红柳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TOC、TN和C/N分析,探讨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表明:红柳落叶C/N变化受到TN和TOC共同影响,但TN是主要因素。虽然受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存在差异,但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近400多年来,随大气CO_2浓度增加,气温持续升高,气候经历了1600-1690年(冷湿)、1691-1770年(冷干偏暖)、1771-1900年(冷湿偏暖)、1901-1990年(暖干)和1991-2010年(暖湿)等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尼雅剖面中的多种地化元素和氧化物的分析,在R、Q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古气候信息。初步的研究表明:近4000a来,尼雅地区气候环境仍以干旱化为主,但此期间出现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干湿变化,大致可分为5个气候期:4.0~3.0kaB P.相对暖干期;3.0~2.2kaB.P.相对冷湿期;2.2~1.6kaB.P.相对暖干期;1.6~1.0kaB.P.相对冷湿期;1.0kaB.P.左右之后的相对暖干期。  相似文献   

11.
Ten major rivers in monsoon Asia-Pacific: An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n assessment of socioeconomic-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 the ten major river basins in the Monsoon Asia-Pacific region was performed. The rivers include Indus, Ganges-Brahmaputra-Meghna (GBM), Irrawaddy, Salween, Chao Phraya, Mekong, Red River, Pearl River,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 The study looked at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issues, usually investigated in isolation from each other, on a sub-continental scale by using the river basins as the geographical entities for the study.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using various geospatial databases including data on nature and environment, demography, governance, water scarcity as well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vulnerability profile for each of the river basins was produced by using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We found that the South Asian basins (Indus and GBM) appeared essentially more vulnerable than the other investigated basins. The other basins are roughly at the same vulnerability level, but their vulnerability profiles differ substantially. The Chinese basins and the Red River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weak points of Irrawaddy and Salween are in the hazard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former is a challenge to Mekong as well. Only Indus and Yellow River suffer from considerable water scarcity. The other basins except GBM are relatively well-off with the social matters. A transparent and pragmatic river bas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wa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in any large river basin of the world, producing intercomparable results. The approach allows further decoupling of the used indices in the case of more specific and targeted analyses without losing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overal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董铭  苏怀  史正涛  明庆忠  何回丽 《地理学报》2018,73(9):1728-1736
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地貌证据。最近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找到了多达8级的河流阶地序列,ESR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阶地的形成年代为1.07 Ma、0.70 Ma、0.65 Ma、0.51 Ma、0.47 Ma、0.44 Ma、0.30 Ma和0.18 Ma,结合GPS高程测量数据,推算最近1.0 Ma以来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为147 mm/ka。以填充河谷地形为主要手段的古地形恢复结果(基于DEM数据)显示,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形成现代金沙江水系发生在这一区域内海拔2000 m左右的古地形面解体之后,依照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外推,古地形面解体时代为5.5 Ma,即现代金沙江水系形成于5.5 Ma之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红河海底扇的资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证据链,为重建现代金沙江水系格局形成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世界流域一体化法制管理的趋势。山西流域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掠夺性的开发使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剖析全国及山西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汾河流域为试点,制定《汾河流域一体化管理条例》,为我国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21-1328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扩大、水质恶化、海水入侵等。恢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海河流域地貌单元将海河流域划分为3种类型: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并确定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的生态水位。最后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水文调控的流域综合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光新  陈月庆  吴燕锋 《地理科学》2019,39(7):1191-1198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流域水与生态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相互交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影响和制约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对流域综合管理概念内涵的理解,以生态水文学理论和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的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基于生态水文调控的流域综合管理概念与内涵,着重阐述了其核心内容:① 理论方法——流域生态水文调控原理与方法;② 应用实践——面向生态-社会协调可持续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将丰富和发展流域综合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升流域综合管理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流域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流域的治理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流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 ,实行综合管理。本文从新近发展起来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 ,建立了数字流域的基本模式 ,初步探讨了数字流域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显示及其在流域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e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have been dete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5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ata between 1950-2002 provid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1)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Poyanghu lake basin, Dongtinghu lake basin and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s.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year 1992; 2)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months just adjoining to summer shows de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in Jialingjiang river basin and Hanshui river basin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s; 3)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most place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相似文献   

19.
1951-2002年长江流域降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have been dete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5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ata between 1950-2002 provid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1)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Poyanghu lake basin, Dongtinghu lake basin and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s.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year 1992; 2)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months just adjoining to summer shows de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in Jialingjiang river basin and Hanshui river basin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s; 3)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most place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相似文献   

20.
西江流域开发治理的管理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江流域开发在大西南开发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导致区域利益摩擦是西江流域开发治理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一个科学、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组织保证。在对目前西江流域的开发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西江流域开发的目标模式,即以流域为单元的一体化管理;借鉴国外流域开发管理的有益经验,提出了西江流域开发管理机构构想--建立经济实体性质的全流域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