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渤中35区东营组古地貌、古沟谷进行研究,明确沉积体系宏观分布规律。建立已钻井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地质-地球物理的响应关系,应用多属性分析、沿层切片、地震反演、频谱分解等技术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以及厚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控多属性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 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质性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刻画岩石微观尺度的非均质性。而三维正演地层模拟方法 Sedsim则能够有效地模拟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空间展布。沉积地层正演模拟与非传统地质统计学相结合,能够更真实地定量刻画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性,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尺度沉积储集层、烃源岩及盖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的难题,而且为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王哲  金振奎  付晶  郭守波 《沉积学报》2013,31(3):553-562
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充填及沉积演化特征,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为“一个半”层序,包括5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研究区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5种沉积亚相类型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JSQ1层序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JSQ2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湖侵体系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发育的有利储集砂体是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研究区八道湾组沟谷型古地貌可与JSQ1低位体系域广泛分布的辫状河道砂体组合形成地层-岩性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是目前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主力含油层系。综合研究区沉积背景,以三维地震资料、岩心及测井资料为依托,结合地震沉积学研究,开展了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垦利油区沙三上亚段沉积期,发育以莱北低凸起、垦东凸起及潜在物源区潍北低凸起供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前缘砂体以粉—细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较好。牵引流性质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多见生物扰动构造,反映三角洲前缘动荡的水体环境。顺物源方向发育斜交前积反射地震相,垂直物源方向识别出多期丘状反射地震相。综合古地貌、沉积特征及振幅属性切片,明确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以北部物源莱北低凸起供源为主导,沉积中块及沉积东块为主体沉积区,莱北低凸起供源的三角洲呈后退趋势,其展布面积大(95~130 km2)。沉积西块及东块为多物源供给区,来自垦东凸起的三角洲前缘沉积逐渐萎缩,来自潍北低凸起的三角洲区前缘沉积逐渐向湖盆中央推进。上述沉积展布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大型坳陷湖盆地质背景,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塑性岩屑较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交错层理和间断正韵律、水下分支河道多叉、砂厚、延伸远等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沉积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近,河道宽深比较大,发育浅水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构造活动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了"小平原、大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期湖平面继续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晚期湖平面上升,沉积物有所变细。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煤田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首次对研究区铀储层砂体展布及规模,以及铀储层沉积相带进行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结合铀源、构造、煤田钻孔放射性测井和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等因素,对研究区铀成矿前景进行预测。研究发现,赛汉组铀储层砂体发育,总体呈南东—北西向展布。赛汉组下段砂体累积厚度120~200m,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布广泛,由5个正粒序沉积旋回构成;赛汉组上段砂体累积厚度50~90m,发育辫状河相,由2个正粒序沉积旋回构成。研究区具有丰富的铀源、有利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相带,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区平面上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边缘靠近泛滥平原或分流间湾的部位,垂向上位于(5)号和(7)号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为湖盆缓坡多物源、复杂沉积体系沉积,其沉积体系认识争议很大,时空演化难以刻画.准确刻画其沉积体系类型、演化规律和砂体分布特征,是精细刻画单砂体及内部构型等储层的基石,对后期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岩心、测井、测试分析及地震资料,充分利用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其沉积体系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将沙湾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湖6种沉积体系类型,并确定沉积体系边界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多物源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及砂体分布模式.辫状河道、心滩、点坝复合体及冲积扇砂体均钻遇较好油气显示,为重要储集体.此次研究丰富了地震沉积学在湖盆缓坡多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的主产层位,其储集砂体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研究区内主要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并对其沉积特征、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机理,以及岩相和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盒8段三角洲为辫状河-浅水型湖泊三角洲,在三角洲平原相区储集砂体为分流河道沉积;而在三角洲前缘相区则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席状砂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不发育。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板桥凹陷钱圈地区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陡坡带增幅台地区和南部北大港潜山地区,在研究区北部陡坡带形成了扇三角洲沉积,在南部缓坡带形成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波阻抗数据体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技术,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结合单井岩-电关系,对三角洲体系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缓坡带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北大港潜山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的砂体呈进积特征,展布范围逐渐变大,反映湖盆基准面下降的特征,在沙二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增幅台和北大港潜山2个地区;陡坡带沙二段至沙一上亚段沉积时期,扇三角洲砂体呈退积特征,砂体展布范围逐渐变小,反映湖盆基准面上升的特征;②以地震波阻抗数据体为基础的地层切片技术可以清晰地刻画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体沉积相带平面展布,砂体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资料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东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白垩统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相展布、岩石地球化学及沉积期后改造作用分析入手,阐明了研究区有利铀成矿砂体主要为泉头组的辫状河与青山口组的三角洲砂体。综合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铀源、古气候、水文地质、岩性岩相条件,认为范家屯九台一带的泉头组及杨大城子一带的青山口组发育辫状河或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铀源供应充足的补径排系统,具有有利的层间氧化带形成条件,是本区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克上组存在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这两类粗粒三角洲,其界定在油气沉积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而基于岩相类型及其垂向组合特征的沉积作用研究,辅以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将有助于这两类三角洲的判别。红山嘴地区克上组扇三角洲以发育各种交错层理砾岩相(Gi、Gt、Gp)与块状砾岩相(Gmm、Gcm、Gcs)为特点,而辫状河三角洲则发育各种砂岩相(St、Sp、Sm和Sh等);扇三角洲6种岩相组合显示其碎屑流与密度流沉积相对发育,韵律特征不明显,而辫状河三角洲的7种岩相组合均显示其牵引流沉积作用更为显著,且正韵律居多;坡度陡、物源足造就了扇三角洲"砂体发育而分布局限、切割叠置频繁"的沉积响应特点,辫状河三角洲则因坡度中等且物源供给弱而具有"砂体薄而广布、多为孤立式接触"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2010,43(1):115-123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尼勒克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伊宁盆地早侏罗世为一内陆坳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冲积-湖泊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体,其中三工河期盆地周缘广泛发育辫状河进积到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三层结构清楚,由下而上出现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可见到九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砂坝,单一砂坝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5~ 3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巨厚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尼勒克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伊宁盆地早侏罗世为一内陆坳陷盆地 ,沉积了一套冲积—湖泊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体 ,其中三工河期盆地周缘广泛发育辫状河进积到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三层结构清楚 ,由下而上出现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九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砂坝 ,单一砂坝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 ,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 .5~ 3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巨厚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