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健  闫东霄  贾敏才  史旦达 《岩土力学》2008,29(5):1407-1410
以某深水港区地基工后短期沉降监测结果为基础,结合分层总和法及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对土层固结系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并将反演得到的固结系数计算出的工后短期沉降与工后实测短期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固结系数是可靠的。进一步将该固结系数代入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对工后可能发生的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与传统的长期沉降预测方法相比,由反演分析得到的固结系数进而对长期沉降进行预测的方法,更能反映实际土体的固结沉降机制,其结果也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从软土的结构性出发,对软土较高的孔隙比、较强的透水性以及其压缩曲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对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作进一步探讨。反分析方法在路基沉降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预测工后沉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该方法是在空域和时域内对工程进行反馈分析的方法,是动态设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在常规设计期间内进行的各种静态分析,而且包括随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现场实测的变形及其它可观测信息进行一系列反馈处理,它将设计与施工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为了较好地预测工后沉降,从沉降固结计算的角度对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反演设定参数,预测了沉降趋势,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际工程做出评价,对工后沉降做出合理地预测。  相似文献   

3.
王婷  郑建国  邵生俊 《岩土力学》2009,30(Z2):494-498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路基沉降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沉降变形常规预测方法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大,不利于用来预测最终沉降。通过分析现场沉降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提出路基沉降的发展主要受固结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从沉降增加到趋缓的过程,可以明显分为固结变形及流变变形,并用非饱和土等效固结理论加以解释,提出了一种利用s- 曲线特征预测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经检验对比发现其预测结果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优于其它常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瞿成松  徐丹  雷丹 《探矿工程》2018,45(9):75-79
现场对上海第三硬土层间粉土夹层即第⑩夹层承压含水层实施抽水试验,对水位、地表沉降及深层沉降进行观测,采用三维渗流及比奥固结理论模拟,分析了深层承压水抽水过程中的地层垂向变形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超深基坑地下水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绍凑 《福建地质》2012,(3):273-277
推导了等应变条件下桩阻作用时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方程,并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换算出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的固结度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沉降观测数据还表明:使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质》2012,31(3)
推导了等应变条件下桩阻作用时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方程,并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换算出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的固结度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沉降观测数据还表明:使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7.
凌云 《福建地质》2009,28(1):68-72
根据漳州后石电厂B区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后的软土地基监测数据,包括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和沉降速率,利用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计算固结度,根据沉降速率观测计算固结沉降量,根据空隙水压力,分层沉降量,侧向位移观测和沉降速率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俊新  杨春和  谢强  刘育田 《岩土力学》2015,36(5):1295-1305
路堤本体的沉降问题一直是公路和铁路路基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路堤本体主要是非饱和土,其变形由3 部分组成,即瞬时压密产生的变形、主固结产生的变形和次固结产生的变形,但主固结和次固结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即路堤本体的变形是非饱和固结-蠕变耦合的结果。以单轴压缩红层蠕变试验为基础,提出了非饱和单变量理论、路堤沉降计算理论;同时采用离心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压实系数的路堤本体的沉降与填筑高度关系以及工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工后最终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离心试验数据预测的结果相符,说明该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高峰 《岩土力学》2010,31(4):1233-1237
根据软土地基上膜袋围堰自身特性,考虑土工膜袋纵向抗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膜袋围堰整体稳定性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了土工织物膜袋抗拉力、袋内填充土体强度参数以及膜袋充填厚度对围堰整体安全系数的影响。对膜袋围堰场地进行了现场沉降观测,根据室内软土的固结试验和渗透性试验,结合观测数据对常值参数灰色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修正,利用修正模型对围堰的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围堰整体安全系数随着土工织物膜袋抗拉强度及袋内填充土体强度参数的增大显著增加;随着膜袋充填厚度增大,围堰整体安全系数先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软土地基的固结特性与其长期沉降有紧密关系,实际预测时应根据不同软土的固结性质选取沉降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向固结理论,提出了一个预测软基高速公路沉降的经验公式,该式中含有复层地基固结系数的加权值Cv和各层的压缩系数αv,设它们的修正系数分别为α、β;接着根据前期沉降实测数据,用0 618法优化出上述这两个修正系数;然后利用该式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实例计算显示:该法精度高,令人满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long-term settlement of road on the soft soil, an in situ measurement of a highway in southeast China was conducted during both the construction and post-construction stage.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long-term settlement of the pavement on thick soft soil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omponents: the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the creep deformation and the traffic load-induced deformation. The equivalent time line model based on the viscous–elastic–plastic theory wa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road settlement caused by the consolidation and creep of the subsoil. A cyclic strain accumulation model,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tests of soil elements, was adopted to consider the road settlement induced by cyclic traffic loadings. A pavement dynamic response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stresses in the subsoil generated by moving traffic loads when the road was open to servi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quivalent time line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cyclic strain accumulation model could predict the road settlement accurately at both the construction and post-construction stag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ffic speed had limited effect on the post-construction road settlements for the speed range considered.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the road, mainly composed of the traffic-induced settlement and soil creep deformation, could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increasing the embankment surcharg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stage. The creep component accounted for over 10% of the total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the creep deformation in total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decreased rapidly as the embankment surcharg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沉降资料反演固结系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邓永锋  刘松玉  洪振舜 《岩土力学》2005,26(11):1807-1809
Asaoka法在岩土工程中经常用于工后沉降的预测,同时Asaoka方法中的 - 直线的斜率 和固结系数 的关系还被广泛用于反演地基的固结系数。但相关资料表明用该方法反演得到固结系数与地基的固结系数存在一定的误差。为此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推导了的 - 直线的斜率 和固结系数 之间的表达式。分析表明采用推导得到的 - 表达式反演的固结系数与地基的固结系数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效地基固结系数法,对京珠高速公路东西湖段软土地基,进行了比奥固结平面有限元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计算结果为选择地基处理措施和确定道面施工时间提供了依据,保证了竣工后该路段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泽飞  魏纲  林磊磊  张世民 《岩土力学》2013,34(Z2):338-343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会导致工后地表继续沉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周围土体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由于扰动区内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地表固结沉降量,结合施工阶段地表沉降量,叠加得到总的工后横向地表沉降。提出了固结开始t时刻的地表总沉降量计算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横向地表沉降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与实测值吻合;地表总沉降速率的发展也与实测沉降速率曲线相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构性黄土的次固结特性及机制,已成为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计算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结构性黄土的压缩试验,研究了其次固结特性及变形机制,建立了描述次固结系数时间效应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性黄土存在明显的次固结效应;荷载-次固结系数曲线(P-Cα)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Cα峰值对应荷载大于Pc,且高荷载将不是次固结系数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岩土破损力学框架内,分析了荷载、含水率对次固结系数影响的机制;水对土颗粒胶结作用的弱化使得高含水率结构性黄土的P-Cα曲线只呈现下降段和稳定段;建立了一种描述次固结系数时间效应的关系式,可对计算高填方下覆原有黄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雷华阳  任倩  卢海滨  李宾 《岩土力学》2016,37(11):3072-3078
对于围海造陆工程所开展的超载预压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效果通常采用后续变形大小来评价,其大小与超载比和卸载控制时间密切相关。针对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采用改装的固结仪进行了多种超载比和卸载控制时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的超载比和最佳超载作用时间。试验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超载比大于0.375,超载作用时间超过主固结时间时,超载卸除后地基变形以回弹变形为主,后续的工后沉降将明显减小,减小幅度可高达70%以上;超载卸除后的土体次固结系数明显减小,减小的幅度随超载比的增大、超载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不同于均质地基和上硬下软的双层地基,上软、下硬双层地基的工后沉降以上部软土层沉降为主,约占总沉降量的73%以上。根据不同超载比和超载作用时间下土体的变形时程曲线,建议适宜天津滨海地区围海造陆工程软黏土地基的超载比控制在0.5以下,超载作用时间控制在1~3倍的主固结时间内。  相似文献   

17.
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坚  郑甲佳  邓捷 《岩土力学》2013,34(Z2):351-355
高液限土具有高天然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和低压实度的特点。明确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成为其科学合理利用的关键。为此,在明确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的基础上,铺筑了1条26.5 m高的高液限土高填方路基试验段,并进行了长期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期间的压缩变形量很大,填筑完成后自然沉降稳定期的固结变形量较小,路面铺筑后的工后沉降量很小,约为高度的2‰;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量与其竖向填筑厚度基本成正比。采用简化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对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高液限土路基的实测沉降量基本一致,说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可用于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计算。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的成果说明其工后沉降不会过大,为其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桥头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仪萍  俞亚南  周宏伟 《岩土力学》2006,27(7):1171-1175
为了研究引起搅拌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原因,针对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基沉降进行Biot固结有限元正反分析。有限元分析时的土体本构模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模型,反分析时的土体本构模型分别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 弹性模型和Merchant黏弹性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引起粉喷桩加固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早期时是交通荷载引,而后期土体蠕变的影响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