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区开展矿田、矿床 (点) 剥蚀程度研究,能为新一轮找矿勘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以热液渗滤晕分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内金矿床原生晕在空间中存在分带性以及次生异常与金矿床在地表呈现总体无偏特征,构建了大区域尺度量纲中能总体反映成矿元素分散流与原生晕共性特征的元素分带序列,计算了基于序列中元素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多重分形奇异性分析的前缘元素与尾部元素地球化学强度“对比值”,研制了矿田及其附近以“对比值”数据结构为主体的“低-浅-中-高”4个级别剥蚀程度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实地地质特征开展综合评价工作.给出区内10个矿田和15个主要金矿床 (点) 的剥蚀程度评价结果,总体显示出右江区矿田剥蚀程度低于扬子区,泥堡、紫木凼、水银洞、丫他、烂泥沟等中-特大型金矿床剥蚀程度皆为低-浅剥蚀,而资源量相对较小的板其、戈塘、老万场等金矿床剥蚀程度普遍偏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戈塘与水银洞金矿的进一步地质比对,论证了评价结果逼进了勘查事实并可以扩展到区内有一定勘查程度的地区.此外,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对比值”异常是寻求找矿突破和现有矿床 (点) 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对找矿勘查有重要指示作用.据此初步提出水银洞金矿床及其以东的深部、戈塘金矿床北西二叠系与三叠系接触带附近、上大观矿点深部等14处深部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蒋艳明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3):463-466,470
热液矿床原生晕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其中含矿溶液在运动方向上显示出的轴向分带尤其重要,分带序列的建立对于评价隐伏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以及剥蚀水平有指导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找矿深度。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计算总结出轴向分带序列特征,确定矿体的前缘和尾晕指示元素以及分带性指数,结合矿区已知矿体对所研究矿脉剥蚀程度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综述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肯德可克、驼路沟、督冷沟和大场等典型矿床的剖析,详细论述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海相火山喷气沉积叠加后期改造型钴(金)矿、块状硫化物型铜钴矿和造山型金矿的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并结合区域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和各类矿产、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出8个成矿远景区,13个找矿靶区。同时指出东昆仑各成矿带的成(找)矿潜力由大到小的依次排序为:昆南成矿带≈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昆北成矿带>>昆中成矿带。  相似文献   

4.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5.
原生晕方法对于研究隐伏金矿体存在的可能性,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及其剥蚀深度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系统研究了安徽上成金矿床深部的原生晕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Ⅲ号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Zn-Cu-Au-Sb1-As-Bi-Co-Mo-W-Sn-B-Sb2,呈现"反分带"特征;地球化学参数A1、A2曲线变化趋势为由降到升;原生叠加晕结构显示在Ⅲ号矿体尾部出现前、尾晕共存。同时,主成矿元素Au在原生晕浓度分带水平投影图上表现出向北西侧伏的特征。综合原生晕特征可以推断,在-60m中段最西端的北西侧深部应有隐伏矿体发育。依据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可分为如下3类:①成矿元素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元素Au、As、Bi、Cu、Co、Ag、Pb、Zn;②高温热液矿化元素W、Sn、Mo、B;③低温热液矿化元素Sb、Hg。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17,(3):504-508
四川壤塘金木达—南木达地区地处我国川西北"金三角"金成矿带,该带发育多处大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前人对该带金的成矿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研等究较较多,但对微量元素的分带却没有研究。该文依据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Au、As、Sb、Hg、Cu、Pb、Zn、Ag、Bi等的含量特征、相关性及水平分带序列进行了研究表明,带内As、Sb可作为金矿的上部位元素,异常区微量元素分带表现为矿体上部逆向分带、矿体中上部正向分带相互叠加,表明区内具有隐伏矿体,地表或浅部矿体剥蚀程度较低,对区内深部找矿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萑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为主,伴有Pb、Zn、Cu、Bi、As、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②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头晕元素组合为As、Sb、Ba,主成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Pb、Zn、Cu、Mo,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Bi;④依据综合原生晕异常套合的特征,优选了4个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东昆仑地区以地质找矿为目的,开展的大比例尺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具有快速、准确定位异常源的特征,在找矿勘查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通过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东昆仑东段铁勒木地区圈出了以W、Cu、Au等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12处,其中以W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有6处,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相对规模大、异常强度高,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经过异常查证工作,在GA11、GA25、GA31号异常内发现4条矽卡岩带,圈定4条钨矿体。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球化学特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具备大中型矽卡岩型钨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瑶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主成矿因子为中偏高温元素组合,成矿与岩浆热动力活动有关,矿床元素垂直分带显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水平分带表明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运移方向为由西向东,矿体剥蚀程度为中-下部,其地球化学原生晕剥蚀程度为中-上部。据上述特征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模型 。  相似文献   

10.
四川壤塘金木达—南木达地区地处我国川西北"金三角"金成矿带,该带发育多处大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前人对该带金的成矿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研等究较较多,但对微量元素的分带却没有研究。该文依据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Au、As、Sb、Hg、Cu、Pb、Zn、Ag、Bi等的含量特征、相关性及水平分带序列进行了研究表明,带内As、Sb可作为金矿的上部位元素,异常区微量元素分带表现为矿体上部逆向分带、矿体中上部正向分带相互叠加,表明区内具有隐伏矿体,地表或浅部矿体剥蚀程度较低,对区内深部找矿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北北岔沟门铅锌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季甡 《物探与化探》2001,25(2):123-131
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北岔沟门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近矿围岩、矿体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了矿区内元素的相关性、元素组分分带及矿化意义和元素原生分带,阐明该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建立矿体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并对今后在该区进行地质普查提出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石英滩金矿田控矿构造与原生晕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石英滩(西滩)金矿,前人多认为是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近期在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矿田内东北夼、黄泥坡矿点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和叠加晕研究中,发现了石英滩矿区、东北夼、黄泥坡等矿点地下不同深度均存在隐伏矿体,而三个矿区(点)的空间位置恰又与矿田内一近似椭圆的古火山机构同位,且三矿区(点)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构造、成岩(脉)成矿和原生晕特征,石英滩金矿区发现有古火山热液通道.这些控矿构造和原生晕特征反映了该金矿田成矿的特殊性,对进一步寻找和预测该区相类似的隐伏矿床(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砬子地区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统计计算了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研究了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元素异常特征,认为研究区Au、As、Sb、Hg异常规模较大,相对离散程度大,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优选出王福店金矿成矿远景区和余庆老沟金矿成矿远景区2个远景区为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
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乃忠 《地质与勘探》2011,47(3):414-422
根据福建省北部井后、上房等新发现的钼、钨、金矿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阐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的异常评价,评价步骤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观察→地表揭露→深部钻探验证.研究认为,次生晕异常特征可反映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组份分带,可用原生晕分带理论判断异常的含矿性与否,进而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6.
化探方法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以豫西牛头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依坤 《地质与勘探》2014,50(4):712-724
确定成矿指示元素组合是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关键步骤。豫西牛头沟金矿床是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在地表出露,并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利用原生晕基岩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化探数据分析,确定成(或找)矿指示元素组合,并提出利用中国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中位值来确定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基于矿区原生晕基岩元素含量分析,牛头沟金矿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Cu、Pb、Zn、Cd、Ag、As、Sb、Hg、Co、Y、F,总计15项;根据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普查得到的元素异常特征,该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也为上述15项元素;而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元素异常特征,牛头沟金矿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Pb、Zn、Cd、Ag、F、Co、Y,共11项。  相似文献   

17.
东坑金矿位于粤西地区,矿体(层)产于顺层挤压硅化岩中,而且较分散,宏观找矿标志不明显。本文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选择了有效的指示元素Au,As,Pb,Cu,Zn,Bi,Sb;建立了原生晕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了矿化及矿体剥蚀程度判别指标,这对客观评价矿区的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微量元素在矿区各地质体中的分布特征,垂向、水平分带特征,元素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元素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合地质特征,提出刁泉银矿外围找矿的水系沉积物指示元素组合和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划分了刁泉银矿床微量元素的垂向和水平分带序列,并以矿床的成因、物质来源有所指示。  相似文献   

19.
张翔君  李会恺 《云南地质》2011,30(3):275-279
解析三道沟金矿地球化学场,利用聚类分析得出3号矿脉主成矿元素、并伴有多种元素的综合原生晕;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横向分带、垂向分带及纵向晕异常特征;确定了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并建立矿床晕地球化学模式;优选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20.
小红山北部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中部,主体属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金异常强度较高.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有碳酸盐岩组合、变碎屑岩组合及中酸性火山岩,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Hs65、Hs93异常三级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通过1:1万土壤测量,土壤异常Au、Cu、As、Sb等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异常曲线基本重合,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并控制金矿体1条,矿化体6条.通过对小红山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对比大灶火金矿点,认为小红山北部地区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有望找到金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