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潭村滑坡位于湖北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是发育于原斜坡表层及部分浅层风化基岩中的沿岩土接触面或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的岩土混合质滑坡。本文结合南潭村滑坡的地质环境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介绍了滑坡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从地质条件、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对滑坡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排水系统、减载反压、改变种植方式和变形监测等综合防治建议,为滑坡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沪昆高速怀化至新晃段K73+590^+730段左侧路堑高边坡,在修建过程中发生了滑坡。通过野外地质调绘及勘察,揭露了该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岩土性状;结合滑坡变形特征和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利用试验和反演确定了滑带抗剪参数,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和剩余下滑力。通过地质分析,结合计算结果,该滑坡将继续变形并向两侧及后缘扩展,甚至显著滑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滑坡实例的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该挖方滑坡的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软弱结构面特征、变形特征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并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川东北红层地区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的破坏机制,为类似条件边坡的开挖、监测、预警和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滑坡中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根 《地学前缘》1996,3(1):34-34
滑坡中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周平根(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81)滑坡的变形发展及破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内在因素有岩土体性质、岩土体结构,这些因素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它们决定滑坡变形的形式及规模。外在因素有水文...  相似文献   

5.
阳鹿(阳朔—鹿寨)高速公路K52新滑坡为古滑坡堆积体中局部复活的滑坡,处于急剧变形状态,需进行抢险性处治。复工后对该滑坡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及变形监测,借助FLAC3D软件对其成因、变形过程及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古滑坡堆积体形成于顺层岩质滑坡,堆积体内部发育软-可塑状软弱夹层风化页岩,为新滑坡的主要滑带土;(2)导致新滑坡变形的主要内因为不良地质、微地貌、特殊的岩土结构,主要外因为在中后部堆载、填土改变地表水径流路径、向滑坡排放生活用水及降雨;(3)新滑坡具有三层滑面,失稳前底部滑面为主滑面,失稳阶段中部滑面为主滑面,属前段推移后段牵引型复合式滑坡,具多级、逐级及渐进滑动特点;(4)新滑坡变形进程为:后缘拉张变形-中部剪切蠕变-滑体A、B推移剪出失稳-滑体C前缘临空牵引失稳;(5)新滑坡处治重点应防止顶部、中部及底部三个滑动面继续变形,也应防止古滑面及古滑坡堆积体内部其余风化页岩夹层产生次级滑动。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水库库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开展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1999-2018年已发表的969篇以水库滑坡为主题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趋势分析。文献计量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滑坡稳定性和变形研究是未来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主要趋势。从库水对滑坡的宏观力学作用方式、库水作用下岩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机理和库水对岩土体劣化作用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进行了综述。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水库滑坡在精细化地质建模、岩土体多场耦合特征参数获取和岸坡长期演化评价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应以多场信息监测为重要手段,立足多学科交叉,采用大数据融合与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解决水库滑坡长期演化趋势难题。考虑水库滑坡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建议未来应在水库滑坡立体精细地质建模、多场关联监测、地质结构多场多尺度演变过程、基于监测数据大数据分析的滑坡预警阈值确定和原位试验综合平台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地表变形监测和岩土试验等手段,对朱家店滑坡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此滑坡是一古滑坡复活形成的中型黄土滑坡,其诱发因素包括,堆放废弃矿渣和煤矸石,井口开挖形成临空面,及降雨汇集下渗.位移监测查明的滑动方向受控因素, 一是西侧坡脚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二是基岩面产状.  相似文献   

8.
以青川张家沟滑坡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其变形破坏原因和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并运用FLAC3D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的形态特征、岩土体松散的结构特征是滑坡失稳的先决条件,而降雨引起的地质环境的改变是滑坡失稳的诱发因素,桩板墙+截排水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进一步变形,确保了滑坡的稳定,数值模拟结果与滑坡的实际变形和治理效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猪卜笼滑坡位于水布垭库区支锁河左岸,为典型松散堆积体滑坡,因水库蓄水造成前缘局部岩土体变形失稳。通过分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形态特征、物质结构组成及变形特征,查明了该滑坡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其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大致历经崩塌、堆积、加载和滑移过程,形成现今堆积形态。目前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水库滑坡变形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库水位的反复变动下,水库滑坡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变形特征往往是预警预报的现实依据。以三峡库区簸箕石滑坡为例,在充分认识其地质原型基础上,开展了滑坡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根据相似理论合理选择相似材料,并建立室内滑坡地质力学模型,设计符合原型地质环境条件的两个过程,对滑坡变形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前缘先出现变形,中后缘同时失稳。变形速率有先增大后逐渐减缓的规律,无明显征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滑坡地质环境和变形监测的分析,论述从持续强降雨入渗,经土体饱水软化,到滑动面孕育的滑坡形成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变形破坏前后应力场、变形场和破坏区的分布特征,以深化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脆弱,是我国滑坡灾害的多发地区,因此,有效开展滑坡监测已经成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三峡库区的滑坡监测系统已初步得到建立,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成果,为及时准确掌握三峡库区滑坡的变形状况、预测预报滑坡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文中着重介绍了GPS大地形变测量、自动伸缩计地表位移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TDR滑坡体深部变形测量和自动远程遥控监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情况,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在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应该根据滑坡自身特点、监测目的和仪器的特性,合理选择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具有空间变异性,采用统一强度参数进行数值建模计算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客观性质对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空间分布下的滑坡数值建模方法,通过对滑坡地形地貌和有限的勘察数据进行控制边界下的插值补充,形成参数分布云图,结合Visual Basic和FISH编程将差异分布的参数加载到数值网格模型中,使理论模型和实际更接近.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能更准确显示出滑体变形破坏部位及特征,对后期变形监测和治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每年的库水位下降期间,三峡库区的许多滑坡都出现了较大变形。为了深入研究库水下降作用下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评价和预测此类滑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本文以白水河滑坡为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详细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十多年监测数据,分析其变形特征、失稳机理、影响因素及稳定性,预测了其变形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滑坡岩土体渗透性能较差,地下水来不及及时排出,滞后于水库水位的下降,滑坡受到了坡体内地下水向外的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从而使得滑坡稳定性降低。另外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快,滑坡的位移速率也越大,表现出阶跃型动态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参数反演的保扎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复杂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研究,是目前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恩施地区典型大型复杂滑坡-保扎滑坡,在系统研究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建立二维计算模型,利用Flac软件,依据钻孔位移监测数据,通过位移反分析反演岩土体参数.对滑坡天然状态、河流不同下切深度进行了三种工况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开县龙王坪滑坡地质特征及勘察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庆市开县龙王坪滑坡由崩坡积的粉质粘土组成,滑带由可塑-软塑状含碎石粉质粘土组成,滑床则由强-中等风化的泥岩、局部为可塑状含块石粉质粘土组成.利用钻探、井探和测试等技术手段获取了该滑坡有关地质及岩土物理性质资料,客观地对滑坡的变形方式及其稳定状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判断,取得滑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稳定状态的计算数据.①上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暴雨状态下欠稳定;②下滑体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均处于稳定状态;③Ⅰ号强变形区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下欠稳定-基本稳定;④Ⅱ号变形区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下欠稳定.针对滑坡及强变形区具有不同的稳定系数及安全系数,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使得该滑坡的治理更具客观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滑坡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危害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暴雨及人工切坡是滑坡主要诱因,目前滑坡欠稳定,应加强变形监测、气象监测及地震监测,尽快勘查治理,以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工程地质研究所(陕西罗克岩土工程公司)是专门从事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的实体。尤其在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孔的设计与施工、各类岩土体边坡和露天矿高边坡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勘察与防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五名山东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评价和力学计算法分析评价了该滑坡的稳定性。此外,重点介绍了五名山东滑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示范工程,系统较好的反应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