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步入市场经济领域的同时,海洋事业也在力求迅速发展。为了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最近,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地处海州湾中部、连云港市的前三岛设立乡级行政机构,下设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三个自然村。前三岛由12个岛礁组成,岛屿面积0.32km~2,所辖海域3000多km~2,成为中国陆域面积最小的海岛乡。前三岛濒临公海,距离连云港港口47.2~64km,地带属南暖温带,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我国动物区系刺参、皱纹盘鲍生活的南界,是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是海州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结果表明,前三岛海域刺参密度为0.4~1.33头/m2,生物量为42.69~103 g/m2,刺参群体相对稳定,群体的体质量呈现冬春季节增长、夏秋季节下降的特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不同,大型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刺参密度明显大于没有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和砂质区,上述结果为揭示岛屿海域的刺参群体特征和资源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突破海州湾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州湾南起废黄河口,北至赣榆与山东交界处,海岸线长约240km,面积7906.48km2,海州湾渔场是全国八大渔场之一,海州湾畔的淮北盐场是中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海州湾海区是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产地,海州湾也是全省唯一的港湾型海域。在连云港市范围内,从绣针河口至灌河口,海岸线长170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长岛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渔民走出家门跨县域开发海域,播撒牧渔星火,发展海珍品养殖生产。目前全县渔民跨县域开发海区已达3 000亩,带动了胶东沿海地区海珍品养殖生产的大力发展。 地处渤海海峡的山东省长岛县,是我国发展海珍品养殖最早的县之一,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技术、管理、加工、经营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5.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6.
粤东南澳岛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致力建设“蓝色牧场”,建起了拥有4000多亩的名贵鱼类、海珍品养殖基地,年产量达4000吨,产值跃过2000万元;全县石斑鱼、太平洋牡蛎、鲍鱼、紫菜、紫海胆等项目的高产养殖技术、培苗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都名列全省前茅。 南澳地处东南两海交汇处,有大小岛屿23个,海岸线长达99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的内湾滩涂达1.29万亩,可供养殖的水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9月—2013年8月对海州湾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结合3个等级评价标准,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的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海州湾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鱼礁区的综合生态效果优于对照区,且二者都高于Ⅰ级水平。其中,鱼礁区水质与底质状况高于对照区,且二者都远好于Ⅰ级水平;鱼礁区饵料生物水平稍好于对照区,均处于Ⅲ级水平;鱼礁区鱼类与大型无脊椎动物远超过对照区,高于Ⅰ级水平,对照区处于Ⅱ级水平。结果表明,海州湾前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良好,用本文评价方法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评价鱼礁生态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2004年逐年6月多学科综合调查资料和同期NASA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SST资料,对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不连续分布现象做了分析;并通过三维潮流数值模式计算Simpson-Hunter参数(以下简称S-H参数)分布,对不连续分布的形成机制做了讨论.层化季节南黄海西北部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山东半岛东部的成山头-石岛外海存在显著潮锋现象,而在两海域之间、青岛以东的山东半岛南部121°~122°E的近岸海域无显著潮锋持续存在;较高分辨率的潮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潮锋的不连续性分布主要是由潮混合和地形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潮锋不连续处海域潮混合较弱,层化现象更为显著.南黄海西北部底层锋形态较为显著,位于通过潮流模式计算的Simpson-Hunter参数1.8~2.4之间,与2.2等值线分布较为一致;表层锋则在海州湾外侧和石岛沿岸海域较为明显.潮锋不连续的分布特征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叶绿素a、中华哲水蚤、鳀鱼卵子等的数量分布都在潮锋显著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成山头-石岛外海海域形成较为密集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用材料是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综合考察,“向阳红10”号调查船于12个底栖拖网站、25个采泥站和3个箱式取样站采到的标本。调查海域为南纬60°11.''1-66°49.''3,西经55°06''.2-69°19.''7之间,包括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周围海域、布兰斯菲耳德海峡(Bransfield Str.)和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西北海域。所得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种,分隶于5科8属。  相似文献   

10.
田横岛诸岛屿位于山东即墨县城东50公里的盐水湾(又名拱门湾)内,包括田横岛本岛、牛岛、驴岛、马龙岛、猪岛、车岛、涨岛、窄岛、菠萝岛及水岛等,构成星罗棋布的岛群。田横岛本岛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可供养殖滩涂100余亩。周围海域盛产鱼、虾、贝类、藻类、海参、石花菜等海珍品;岛上名石“田横石”可做砚,精莹润泽、缜密似栗,为砚中之首。我们于1986年为田横岛敷设海底电力电缆而对周围海域的海洋水文、地形、地貌、底质及陆缘地质,尤其是工程路由段的  相似文献   

11.
一、战略优势辽宁南临黄、渤二海,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海岸线长达2178公里,岛屿506个,岛岸线长700公里。所属海域面积约为全省陆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其中,滩涂面积404万亩。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辽宁海域处于北纬38°44′—40°55′,东经119°55′—124°2′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主要是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过度开发、污染和不适当的沿岸水产养殖等原因造成的。随着海洋经济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过岛群海域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的智能监测保护非常必要。文章针对岛群海域独特的生态功能及环境,以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监测为目标,从岛群海域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构建入手,对系统框架、该框架下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适合岛群海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监测目标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对系统进一步开发及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周边海区的海浪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收集了1960~1990年的国际气象船舶报资料,以台湾岛为中心,范围为20°~28°N、116.5°~124°E的海区,并将整个海区划分为台湾海峡、台湾东部、台湾北部、巴士海峡四个海域。按1°×1°网格逐月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海面风、海浪玫瑰图,以及平均波高、平均周期、大浪大涌(≥2.5m)频率、小于等于1.2m波高和各类波长频率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全年的海浪特点及其分布规律,这对发展国民经济、航海和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近岸港湾沉积物质量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宪  李文权  张钒 《海洋学报》2002,24(4):127-131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位于23°37'~27°10'N,117°11'~120°26'E之间.海域面积为13.6×104km2.其陆岸线总长为3324km.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海岸线曲折多弯,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其港湾沿岸均是福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地区,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龙头产业所在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福建省经济突飞猛进,港口建设、海水养殖等经济迅速发展,港湾的沉积物污染状况日趋变得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以来,青岛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海洋管理的重要法律,禁止在沿海一线岩礁区筑池养殖。但规定发布后,受海珍品价格上涨的利益驱使,在该区薛家岛办事处沿岸的鹿角湾、刘家岛、施沟、南屯、南庄一等社区仍有部分养殖户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擅自筑池从事养殖活动,违法拦坝筑池,破坏了自然风貌,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上升流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3午5月至1984年5月,我所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24°30′N—26°00′N、121°00′E以西)进行了综合调查,对所取得的温、盐度及定点测流资料分析得出:6月至8月间,在调查海域西侧近岸海区存在着上升流现象,与上升流现象有关的近表层海水低温、高盐和高密(σ(?))出现在海坛岛附近海区。初步分析,调查海区西侧近岸海区上升流现象的成因,是来自海峡南部的海峡暖流水从海峡南部北上,经过调查海域时,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使近岸海区水文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州湾前三岛生态调控概念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调控的原理和方法,以海州湾前三岛为例,探讨生态调控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和应用。基于前三岛生态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调控模型包括海洋景观生态保护(护鸟、绿化及森林公园等)、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生态旅游等)和社区参与等,加强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为主的生态调控,有效地促进前三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模型的具体运作包括建立前三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在充分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发展以鸟类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通过社区参与和共管的手段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枪鱼类是中西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其中鲣产量约占到总产量的50%。本研究利用1995-2010年16年的中西太平洋(20°S~20°N,120°E~155°W)鲣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Niño3.4海区(5°S~5°N,120°~170°W)海表温度异常数据,对这16年鲣产量最高的十大渔区(5°×5°)进行时空格局分析,讨论渔场分布差异及CPUE与ENS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6年间十大作业渔区主要分布在5°S~5°N、130°~175°E区域,这十大渔区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47.5%,其中5°S~0°、155°~160°E,0°~5°N、130°~135°E,0°~5°N、135°~140°E及5°S~0°、160°~165°E等4个渔区产量占高产渔区产量的比重均超过10%,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的鲣产区。高产渔区的分布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东,主要分布在155°~180°E海域;在拉尼娜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西,主要分布在130°~160°E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