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蓝色生命圈     
以“鲨”治鲨李惠萍鲨鱼是凶猛的海洋动物,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制服鲨鱼的办法。不久前,日本一家公司制造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标本鲨。这种标本鲨外形酷似大鲨鱼,体内装有微型电子计算机和能够独立运行的电子仪器。这种  相似文献   

2.
鲨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鲨种类很多 ,是我国海水经济鱼类之一。全世界鲨有300多种 ,我国沿海海域鲨资源也很丰富 ,据统计有90多种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 ,但一些名贵品种在黄海、渤海产量也相当可观[1]。美国生物学家经过数十年研究发现 ,鲨几乎不患癌症 ,由此推断鲨有天然免疫力。Luer将高剂量的强致癌剂黄曲霉素B1 注射到鲨体内 ,也不能诱发鲨患癌症[3]。国外对于鲨活性成分的研究领域比较活跃 ,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国在鲨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 ,从鲨软骨中提取并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 ,并进…  相似文献   

3.
蓝鲨具有高效率和远距离的巡游模式,其胸鳍起到重要的平衡和稳定作用,头部为主要阻力源,以头部和胸鳍为突破口进行相关研究对于AUV等海工装备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蓝鲨形体数值化描述,结合相关特征进行精细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进行流场中有限元计算和分析,获得了蓝鲨头部和胸鳍受力状况;分析蓝鲨头部和胸鳍的受力分布,并通过改变蓝鲨胸鳍展角进行同等条件的流体计算试验,得到无差异性的结果。利用3D打印技术将所建蓝鲨三维模型打印出高一致性实体,在水槽中进行多批次实验,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蓝鲨的头部和胸鳍对其所受阻力和升力有最关键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规格蓝鲨在非定速水流冲击下所受阻力和升力的大小,拟合出了蓝鲨头部和胸鳍的受力变化规律,获得了一般意义下非定速流场中所受阻力和升力的二元三次函数模型,为AUV结构优化设计等相关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南海深海软骨鱼类五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8月和1980年4—10月,国家水产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704》科研调查船在南海北部进行大陆坡鱼类调查时,在水深329—1020米处,采获软骨鱼类多种,经研究鉴定其中有5新种,分别定名为:无斑梅花鲨Halaelurus immaculatus(猫鲨科Scylior-hinidae),锈色刺鲨Centrophorus ferrugineus,黑异鳞鲨Scymnodon niger,大眼荆鲨  相似文献   

5.
正格陵兰鲨又称睡鲨,是体型最大的鲨鱼之一,以丑陋外表与缓慢动作著称,在北极及北大西洋海域的海底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南至阿根廷与南极也都发现过这种鲨鱼。格陵兰鲨与大白鲨一样凶猛,研究人员在对死亡的格陵兰鲨进行解剖时,从它们的腹中发现了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的残骸,有一次还发现了整只驯鹿的尸体,尽管鹿角已然不见。格陵兰鲨也被称为"海洋中的鳄鱼"。格陵兰鲨一般体长2.4~7.3米,体重775~1020千克,雌性比雄性大很多,体表呈黑、棕、紫或蓝灰色,胸、背、尾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5—7日,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704”科研调查船在广东省外海水深533—913m处,采得软骨鱼类多种,经鉴定猫鲨科Scyliorhinidae光尾鲨属Apristurus有4新种,分别定名为:短尾光尾鲨Apristurus brevicaudatus Chu, Meng et Li sp. nov.;微鳍光尾鲨A. micropterygeus Meng, Chu et Li sp. nov.;长臀光尾鲨A. longianalis Chu, Meng et Li sp. nov.和长尾光尾鲨A. longicaudatus Li, Meng et Chu sp. nov.。  相似文献   

7.
南海深海猫鲨科4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10月在南海水深564—913m处,捕得猫鲨科标本多尾,经鉴定其中4种为新种,即驼背光尾鲨Apristurus gibbosus Meng, Chu et Li;大口光尾鲨 A.macrostomus Chu,Menget Li;无斑光尾鲨 A.acanutus Chu,Meng et Li;异鳞光尾鲨 A.xenolepis Meng,Chu et Li。 正模标本存南海水产所,副模标本存上海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8.
1960年6月在山东省日照县石臼所采到一尾鲨鱼的剑突联胎,全长23.5厘米,重133克,属于板鳃亚纲、侧孔总目,真鲨科,真鲨属的黑印真鲨Carcharinus menisorrah(Muller&Henle)。  相似文献   

9.
曹玉茹 《海洋世界》2005,(12):43-44
斜齿鲨 斜齿鲨属真鲨科。它的牙齿长得很特殊,齿头斜出口外,是一种较为凶猛的鱼类。它的繁殖方法为胎生或卵胎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我国南海附近。  相似文献   

10.
蓝色新事     
正日本渔民捕获罕见巨口鲨近日,一条极其罕见的深海巨口鲨被日本渔民捕获。它的嘴巨大无比,身长大概有5米。当地的渔民是在距三重县尾鹫市港口约5千米的地方捕到了这只巨口鲨的。由于4月1日这里刚发生了6.1级地震,有专家推断称可能是因为地壳变动造成深海鱼跑到近海。巨口鲨自从197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只出现过60次。大部分都是在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正小头睡鲨或将成为海洋界"活久见"冠军格陵兰鲨是体型最大的鲨鱼之一,经常出没于地球上靠近两极寒冷的海域,由于它外表丑陋,行动缓慢且肉中有毒,因此长期以来并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关注。不过今2016年8月,在北冰洋寒冷的深海里居住的一类"特立独行"的鲨鱼——小头睡鲨(也叫格陵兰鲨)却引起科学界  相似文献   

12.
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侧条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大眼六鳃鲨Hexanchus vituius、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及达尖犁头Rhynchobatus djiddensi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裸狐鲣Gymnosarda unicolor、扁舵鲣Auxis thazard、黄斑胡椒鲷Plectorhynchus flavomaculatus、密点胡椒鲷Plectorhynchus gaterinus、尖嘴Dasyatis zugei、星点Caranx stellatus、黑Caranx lugubrisr等13种南海主要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鱼类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为4种食性类型。同时还分析了13种鱼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为该海域渔场生态系食物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巨齿鲨,别称是大牙鲨,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这种鲨鱼体长大约有18米,体重大约45吨,是已发现地球历史上具有最强撕咬力量的生物。其平均咬合力为26吨,最大可达36吨,牙齿撕咬力量远远超过了霸王龙。它生活在28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终极掠食者。巨齿鲨身体强壮,呈流线  相似文献   

14.
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四种理化常数和角鲨烯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晓春  丘书院 《台湾海峡》1997,16(4):468-472
本文分析测定了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理化常数和角鲨烯含量。尖头斜齿鲨肝油的碘值特别高,说明其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很高;非皂化物含量很低,约占肝油重的38×10-3(m/m);角鲨烯含量极微,在肝油中仅占84×10-5(m/m)。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角鲨烯含量均很低,变化在(31~116)×10-5(m/m)之间。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小孔沙条鲨和狭纹虎鲨肝油中没有检测到角鲨烯。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5,(11):1-1
灰色护士鲨是一种相貌凶猛,但性格温驯的鲨鱼。尽管从1984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宣布它为濒临灭绝物种,同时对它的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但科学家称,在未来20年内,护士鲨将灭绝于澳洲东海岸。人工培育灰色护士鲨的关键,是避免“子宫内自相残杀”过程。正如鱼类海洋生物学家尼克·奥特韦所说的那样:”幼胎一旦长到10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金枪鱼围网渔业作业的方式主要分为捕捞自由鱼群(free swimming school,FSC)和人工集鱼群(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是这两种作业方式中主要的兼捕鲨鱼。本研究根据2018—2019年我国围网渔业渔船在中西太平洋区域(15°S—15°N,140°E—180°E)共20个作业航次记录的渔捞日志,对FSC和FAD两种状态的捕捞作业下兼捕到的镰状真鲨渔获率、生存状态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FAD作业相比FSC作业兼捕到的镰状真鲨分布范围更广,两种作业方式兼捕到的镰状真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主要分布区域均集中在基里巴斯和瑙鲁专属经济区;(2) FAD和FSC兼捕镰状真鲨CPUE出现较高月份均在5—9月,FAD兼捕镰状真鲨CPUE显著高于FSC (P 0.05);(3) FSC和FAD兼捕镰状真鲨的死亡率范围分别为0.00%~92.86%和20.26%~76.71%,经检验两种作业方式下镰状真鲨死亡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作业方式对鲨鱼兼捕的影响,以实现提高目标鱼种渔获率、降低鲨鱼兼捕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郝斌 《海洋科学》1980,4(2):63-63
现有的鲨鱼约300余种,至今认为有害的不过20几种。虽然某些鲨鱼的地理分布广泛,但是鲨鱼侵袭人的事件多发生在纬度40°N—40°S之间的暖水中。 较危险的鲨鱼公认的是真鲨属的大白鲨、虎鲨、灰鲨。但是任何超过4英尺长的鲨,有发达的牙齿者都是危险的。假如水中有血或其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在西沙和南沙的12座珊瑚礁水域渔业资源专业调查资料以及1998年2月~1999年12月在南沙群岛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南海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专业调查结果:捕获软骨鱼类14属16种,渔获量计64尾2 844.1kg,优势种为大眼角鲨、鼬鲨、日本燕、侧条真鲨、灰六鳃鲨;监测调查表明南沙珊瑚礁水域的软骨鱼类在全年均可捕获,产量的变动主要与捕捞努力量相关。综合2种调查知:软骨鱼类在南海珊瑚礁水域总体分布范围较广,单鱼种在各个岛礁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性;南海珊瑚礁区捕获软骨鱼类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延绳钓和大型流刺网。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海洋生物学家在苏格兰海域捕捞到一条神秘鱼,它看上去像是丑陋的水滴鱼,但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拟皱唇鲨,这是迄今在苏格兰海域发现的第二条拟皱唇鲨。这条拟皱唇鲨是海洋生物学家在外赫布里底群岛巴拉岛海域海洋生物标记勘测中发现的,它体长3米,体重达到60千克,生活在海底1400米深处,它们大都生活在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冰岛、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海域。拟皱唇鲨长着长而细小的眼睛,身体肥胖,游动较为缓慢,在海底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吞食腐烂尸体,  相似文献   

20.
条纹斑竹鲨雌性生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条纹斑竹鲨为小型体内受精、卵生种类 ,是闽南近海常见鲨类。其雌鱼仅具右侧卵巢 ,呈葡萄状裸露型 ,怀卵量约二三百个 ,卵细胞不同步发育 ,成熟卵径为20~30mm ,卵中含大量卵黄。条纹斑竹鲨卵壳腺的大小随鱼体的生长而增大 ,达到性成熟时约80mm×50mm。卵经过卵壳腺时受精 ,受精卵外被一厚而坚韧的卵鞘 ,为黄褐色、椭圆四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