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地震波各向异性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地质地球物理现象。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都存在着地震波各向异性,并表现为不同的规模(小到单矿物和岩石,大到地体甚至上地幔)和强度。通过地震波各向异性可以间接获取岩石圈厚度、地球深部结构与构造变形、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对流等信息。主要从地震波各向异性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地质地球物理意义等方面对近年来大洋俯冲带、大陆裂谷、地幔转换带和大陆碰撞造山带(青藏高原)等构造环境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各向异性[JP2]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①剪切波分辨率;②矿物组构研究;③其它各向异性成因机制。还强调了各向异性研究与流变学、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展示了中法1995~2000年青藏高原北部地学研究的如下主要新进展:①完成8000km长的青藏高原北部及中部天然地震岩石圈探测剖面,确定若干条岩石圈断裂,发现与新生代火山喷发有关的青藏高原中部深处的低速、低密度体,塔里木地块俯冲于阿尔金山之下;②提出阿尔金断裂形成于220~240Ma和左行平移400km的科学依据及确定其新生代变形量;③确定祁连南缘350km长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提出其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时期北中国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西部界限的新认识;④根据加里东期蛇绿岩、花岗岩及俯冲杂岩带的新发现,初步建立了古碰撞造山格架;⑤提出高原隆升的“地幔底辟和内向陆内俯冲”的新假设。  相似文献   

4.
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找矿预测是以成矿模式和地球物理理论为基础,将矿床(地质体)成矿理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工作方法(张宝林,2004;廖桂香,2007)。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特定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过程,并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球物理信息是对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不包含成矿的直接信息,因此,在成矿预测与找矿过程中,要以地质成矿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的综合数据,尽可能地排除干扰,提取有利信息(申萍等,2011;陈思宇,2014)。本文以刘家坪VMS型铜锌矿床为例,介绍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应用,建立了VMS型矿床综合找矿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上饶地区1∶5万区调构造地质研究中,运用了航磁数据专业化处理及遥感—航磁数据图像融合处理方法,通过对融合图像深部构造和隐伏地质体的特征信息提取,增强了对区域基底构造的认识能力,揭示了该区中生代盆地下垫面的深部构造的产出状态特征,建立了区域深部地质构造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DF11浅层所发现的与底辟有关的含气构造中 ,天然气的运聚、分布与底辟区的断裂系统和超压 (热 )流体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超压流体的活动不仅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驱动力 ,而且其产生的断裂系统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输导路径。文中在分析底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依据连续介质理论 ,采用有限元计算法 ,将固体应力场与流体压力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DF11底辟区流体的驱移作用进行模拟。结果显示 :底辟作用引起的应力场决定了底辟区油气沿主要断裂系走向运移的总趋势 ,以底辟体的两侧向其中心运移、自底辟体向上运移为主。热应力控制局部应力场状况及油气运移方向 ,并合理地解释了油气从温度较高的地区向周围温度较低的地区运移的事实 ,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应力与构造应力之间的比值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本文在深入分析东北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基础之上,以过松科二井地区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译为基础,开展基底的属性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松科二井南北剖面发现:布格重力异常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磁异常呈现出与重力异常负相关的趋势;电性表现为浅部分层、高—低阻交叉重叠和深部分区的特征。东西剖面发现:布格重力异常具有西高东低的趋势;磁异常形态呈"碗状";电性结构与南北剖面相比深部出现了高阻异常。结合地球物理特征与岩相古地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上古生界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期间,具有浅海相、陆相、河湖相多种沉积环境,相应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2)重磁电地球物理特征揭示了研究区基底主要由泥砂岩、大理岩和侵入岩组成,基底顶面埋深位于7 km左右,上古生界和侵入岩共同组成了研究区基底;(3)识别出了滨州断裂带、孙吴—双辽断裂带、海伦—任民断裂带以及深层次断裂体系的位置和走向,断裂构造主要以SN和EW向为主,它们作为构成古生代构造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深部油气运移和贮藏。  相似文献   

8.
时彬 《地质与资源》2018,27(5):494-502
以本溪-临江勘查区为例,通过对勘查区航磁、重力以及电法剖面数据的解译,为深部地质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等信息推断提供地球物理依据,绘制地质图切剖面,服务三维地质建模.在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结合鞍山式铁矿成矿机制,在勘查区内研究发现若干潜力矿床.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永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交会拼合部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为了深入探讨永新金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成矿潜力,首先在典型矿床分析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及重磁联合剖面基础上,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reatar XModeling构建了区域和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刻画了主要控矿地质体三维形态,揭示了区内深部构造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点及与各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依据证据权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圈定了8处深部找矿预测靶区。部分深部靶区钻孔发现了多处矿化信息,验证了本次深部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示研究区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成矿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在江陵凹陷的石油钻孔中发现了深层富钾卤水矿层,但是卤水矿层的空间展布一直不清。借用油气勘探领域中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方法和理论,利用钻孔对矿层的垂向高分辨率的识别,标定到三维地震剖面上,利用多种地震属性横向高分辨率识别卤水矿层,预测矿层的空间分布,为靶区钻孔的部署提供依据。文章利用已经发现富钾卤水矿层的路9井的资料,开展模型正演,发现地震中振幅、频率、波形等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卤水矿层;将路9井的卤水矿层标定到地震剖面上,通过提取地震属性,识别出的富钾卤水矿层平面面积达5.53 km2;在该富钾卤水区中部署的岗钾1井,钻探获得高产富钾卤水矿层,验证了地球物理探测深层富钾卤水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北缘山脉隆升时限的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北缘江尕勒萨依地区新生代地层中自生矿物的O和C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O和δ^13C在浙新世早期和中新世早期都出现急剧的变化。沉积学特征也表明中新世早期新生代沉积物质粒度快速变大,而上新世至早第四纪沉积速率急剧加大。由此推断,青藏高原北缘山脉最早期的隆升开始于浙新世的早期;并在中新世早期出现过山脉的快速隆升;而上新世至第四纪早期山脉的隆升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包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第三纪火山岩中的麻粒岩包体为深部地壳岩石捕虏体。麻粒岩具有石榴石、斜长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石英等矿物组合,为变质峰期的产物,其原岩为富含泥质的沉积岩。麻粒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经估算为1061℃~1222℃和1.010GPa~1.124GPa,相应的深度为36.7km~40.9km。上述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的麻粒岩是在陆内板块挤压碰撞、剪切、地壳叠置增厚的条件下,由动热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西藏纳木错盆地116ka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116kaB.P.以来,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可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其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16~72kaB.P.,为深湖环境,古湖面拔湖高于现今纳木错140~48m;②72~37kaB.P.,为半深湖环境,拔湖为48~26m;③37~30kaB.P.,为浅湖环境,拔湖26~19m;④30kaB.P.以来,湖水逐渐变浅,拔湖<19m.纳木错盆地沉积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16k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持续逐步较快隆升期(116~37kaB.P.)、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7~30kaB.P.)和较稳定期(30kaB.P.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重磁异常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海  余钦范 《现代地质》1991,5(3):338-346
对应分析方法是一种重磁异常的定量化联合解释方法。从泊松定理出发,计算重磁异常的相关性,并根据相关性的分布特征来分离和鉴别不同类型的异常区,为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认识地壳结构的其它特征提供信息。在对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中,本文用对应分析方法联合解释重磁异常,对该区地壳结构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岳桥  杨农  陈文  马寅生  孟晖 《地学前缘》2003,10(4):599-612
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横跨青藏高原东部与扬子地块,成为我国大陆Ⅰ级构造地貌陡变带和地球物理变异带。根据地表构造形迹的组合特征,地貌边界带由3个主要形变系统组成,从北到南它们是:东昆仑—岷山左旋走滑-冲断系统、龙门山—龙泉山冲断-推覆系统、鲜水河—安宁河左旋走滑-冲断系统等。在综合分析各构造系统的组成、变形特征、变形年代学和演化过程等基础上,提出了青藏东缘晚新生代阶段性构造演化模式。指出,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时期,强烈的走滑-冲断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貌边界带中南段,导致鲜水河—安宁河走滑-冲断系统和龙门山—龙泉山冲断-推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东昆仑—秦岭断裂系则以走滑伸展变形为主,沿西秦岭构造带发育走滑拉分盆地和幔源火山喷发活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构造运动性质发生了南北反转,强烈的走滑挤压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段东昆仑—岷山走滑-冲断系统,岷山隆起带在此时期强烈活动而快速崛起;青藏高原东南缘鲜水河—安宁河走滑断裂系统则以走滑伸展变形为主,在深切河谷中发育了昔格达河湖相沉积。中更新世以来,构造形变系统以挤压剪切为主,兼具正向倾滑活动,局部发生断陷作用。基于攀西地区深切河谷的构造地貌分析,提出了青藏东南缘晚新生代4-阶段隆升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部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Nd同位素及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存在变质的蛇绿岩,它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和基性熔岩三部分组成,其中,变质的基性熔岩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Ma=1036.8~1293.8,εNd(t)=7.2~7.7,表明它可能代表1000Ma左右形成于中等扩张速率(2cm/ad左右)洋盆条件下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大别山北部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两种产状新鲜榴辉岩露头的发现、超高压变质线索及变质蛇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等。讨论了该带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ESR DATING OF THE CENOZOIC STRATA AT LAOJUNMIAO SECTION, YUME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的14个夺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高的非放射性成因^204Pb,较低的^206Pb/^204Pb比值和低且相对一致的^207Pb/^204Pb比值,属于明显的低U/Pb体系,并暗示它们由具低μ值的源岩衍生的。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东段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特征和形成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5万石门川幅、老龙湾幅区域地质调研结果表明 ,北祁连东段上吊吊坡地区存在新元古代火山岩 ,Sm- Nd同位素测试结果为 72 3.1± 2 5.0 Ma。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套火山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 Nd同位素特征证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 ,它是中国大陆在元古代晚期固结过程的产物 ,与当时华北陆块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