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健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9,30(5):91-95
根据CDSN北京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个远震记录中的S震相与Sp震相的到时差测定了北京地震台附近地壳厚度值H。得出了以北京地震台为圆心20~45km环形区域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40.2km左右的结果。并简要的讨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可观测范围为11°~40°,S波震相高效率转换为Sp震相的距离约在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莫霍面Ps震相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布设的65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09年6月—2011年6月记录的远震事件, 用时间域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 并用改进的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参数进行研究, 获得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图像. 结果表明, 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大致为北西向, 快慢波时间延迟在0.15—0.3 s之间; 但有7个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表现为北东向, 可能与当地复杂构造有关. 该区地壳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场方向近乎垂直, 与板块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与SKS/SKK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也基本一致. 推断本研究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反映了该区的主张应力方向, 且主要各向异性来源于中下地壳, 暗示了壳-幔垂直变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理论研究和在兰州台的实际观测都表明,当远震 S 波通过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界面——莫霍界面时,S 波的 Sv成份将产生折射转换波,称之为 Sp 波。Sp 波在台站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 P 波类型。在一定的距离段上,根据其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Sv 波震相可在基式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辩认出来,是 S 波震相的前驱震相。将 S波震相与 Sp 震相的到时差ΔT 代入公式:H=(ΔT)/K[1/(V_S(K~2-V_S~2δ_S~2)~(1/2))-1/(V_P(K~2-V_p~2δ_p~2)~(1/2))]~(-1)。可求出接收台站附近地壳厚度值 H。本文根据兰州台基式地震仪的21个地震记录,求出了以兰州台为圆心25—50公里环形区域内平均地壳厚度值约为53公里左右。并简要地讨论了 Sp 震相在兰州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 Sp 波震在兰州台可观测范围为18°—50°,S 波震相高效率地转换为 Sp 波震相的距离约在32°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许健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5)
根据安西、高台、兰州、天水地震台记录到的 S_p 震相资料测定了4个台附近局部地区的地壳厚度值。得出了在安西周围25—72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8.8±2.1km;高台台周围25—68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6.0±1.7km;兰州台周围25—50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地壳厚度值为53.9±1.6km;天水台周围23—45km 环形区域内的平均厚度值为51±2.7km。甘肃地区地壳厚度的结果是西厚东薄,东西平均地壳厚度差达7.8km 左右。 相似文献
5.
6.
0 前言 测定地壳厚度和地壳内纵波速度的方法很多,本文利用远震SP′震相来计算观测台站附近地壳构造的方法,在对乌鲁木齐基准地震台的资料分析与研究基础上,计算了乌鲁木齐台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内的纵波平均速度。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乌鲁木齐台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地壳厚度以及介质的各项特征,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远震的S震相与Sp震相的走时差来测定喀什台附近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8.
确定地震波的走时,实现精确的地震定位,从地震台所在地区入手研究地壳内部结构及地壳厚度是很重要.地壳结构有明显的地区性,因此地震波走时也有地区性差异.地震波穿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传播,能够带来与地壳和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信息,它可通过在地震图上分析、辩认、处理与地壳结构有关的震相获得.我们利用本台1977—1981年记录的远震资料,分析记录较清的SP′和Ps震相,利用SP′和S的走时差计算本台附近的地壳厚度,并利用Ps震相进行了互比对照.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高山西测震台网震相识别精度,在论述小波变换原理基础上,结合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针对干扰大、能量弱的震相,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析。常见噪声干扰相对地震信号频率较高,小波变换能够有效压制噪声,提高震相识别精度;对于能量较弱的震相,可以利用小波变换分解信号,按频率逐层进行震相识别。分析认为,小波变换是识别山西地区震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SsPmp波是远震S波经地表反射转换的P波在莫霍面发生反射后被地表台站接收得到的震相.震中距在30°~50°之间的远震S波震相经地表反射转换的P波射线参数较大,在莫霍面发生全反射,使得台站接收的SsPmp波具有较强的能量,能够从地震记录中清楚地识别出来,为探测台站附近的莫霍面形态提供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合成理论地震图分析了SsPmp震相与地壳厚度、射线参数和Pn波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水平界面,地壳厚度只影响SsPmp与Ss波之间的相对到时差;Pn波速度只影响SsPmp的相位;射线参数既对SsPmp波的相对到时有影响,也会引起SsPmp波的相位变化.对于复杂的界面,SsPmp反映的深度与速度梯度最大的深度接近,而反映的Pn波速度与实际的Pn波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台网震相分析与大震速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来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4,15(4):67-73
阐述了北京台网近远震和特殊震例的震相分析以及如何迅速准确地对大震进行速报。 相似文献
15.
CDSN兰州台数字地震仪观测到永登地区17个小地震,记录到了来自地壳中间层C界面(也称康腊德界面)的反射横波Sc。用该震相的走时特性测定了永登地区地壳中间层界面的深度HC的平均值为24.9±2.0km左右。进一步明确了永登地区是双层地壳模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对山东半岛地壳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19个地震的资科,分别计算了(?)、(?)_(11)、(?)、S_(11)震相的传播速度,其平均结果为:V_P~-=6.14公里/秒,V_S~-=3.55公里/秒,Vp_(11)=6.28公里/秒,Vs_(11)=3.63公里/秒,根据19个地震震相反射波资科,又对每一个地震单独计算了地壳厚度(Hp_(11),Hs_(11)),19个地震的平均值为:H=34.6公里。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用S波与S_P波的到时差来计算地壳厚度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 S_P波是由S波通过固体分界面后折射转换为P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测都表明S_P波的存在。S_P波出现在S波之前数秒,可以说是S波的前驱震相,它在观测点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P波类型。据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在某些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可以辨认,文献[1]就描述了S_P波震相在兰州台基式议上的的典型记录。 相似文献
18.
19.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接收函数对台站下方Moho面深度估计作为先验约束,定义了一类评价函数,通过对重力反演算法中尺度因子,平移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最优选择,最小化重力反演结果与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同化不同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反演模型,且通过重震联合反演可以改进由于对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接收函数结果插值可能而引起的误差.本文还通过引入Crust1.0的Moho面深度为初值,同时考虑地壳密度的横向不均匀分布,通过模型之间的联合反演有效改善了地球物理反演模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本文反演得到的最优化Moho面深度模型与已知67个台站位置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标准差约1.9 km,小于Crust1.0与接收函数结果模型之间标准差为3.73 km的统计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同化重震反演结果、精化地壳密度界面模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昆明数字遥测台网近震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昆明数字遥测台网26个子台记录的718个地震的数字地震记录,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仿真为短周期的DD-1地动位移记录和中长周期DK-1的地动速度记录,记录仿真前后均测定地震震级,分别记为Msz和Mfz;对其中云南常规模拟地震台网40个台站记录的259个地震,也从记录图纸测定了地震震级,记为Mmn。对Mfz、Msz和Mmn进行系统的比较表明:在1.0≤ML<2.5的地震中,仿真后所测震级Mfz比仿真前所测震级Msz平均偏高0.16;在2.5≤ML≤2.9的地震中,Mfz比Msz平均偏高0.12;而在3.0≤ML≤3.9的地震中,Mfz与Msz的平均偏差基本为0;ML≥4.0的地震中,Mfz比Msz平均偏小0.02;MS的仿真震级Mfz比Msz平均偏高0.04;特别由模拟记录所测的震级Mmn与Mfz的平均偏差基本为0;不同震级间的差别基本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