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1.补充了耕地数量,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2002年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至2010年,全市累计补充耕地668.9525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节余。2010年,国家投资1447万元、净增耕地117.83公顷的四站镇土地整理项目竣工。2011年,总投资5537.9809万元,建设规模3439.4036公顷的肇东市涝洲镇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施工中。工程竣工后,又将新增耕地274.6699公顷。  相似文献   

2.
位于豫鄂交界处的桐柏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近年来,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整理政策,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大上、快上、多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在保持自身发展占补平衡的基础上,还为郑州、南阳等地30多个建设项目提供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4万余亩,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3.
位于豫鄂交界处的桐柏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近年来,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整理政策,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大上、快上、多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在保持自身发展占补平衡的基础上,还为郑州、南阳等地30多个建设项目提供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4万余亩,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货誉.  相似文献   

4.
宝丰县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近5年来,该县依据先治岭、后治滩、再治山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全程监督,规范管理,倾听民意,在6个乡(镇)13个行政村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2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个,补充耕地土地开发项目53个,共新增耕地1.2万亩。  相似文献   

5.
<正>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36万。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均耕地只有0.7亩。自2001年新县成功争取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13年间投资3亿余元,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3个,易地补充耕地项目54个,开发整理土地近9万亩,新增耕地3.2万余亩,连续13年实现了全县耕地占  相似文献   

6.
《浙江国土资源》2006,(7):33-34
6月16日,孙盛部长签署第33号部令。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明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考核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考核办法》规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以建设用地项目为单位进行,主要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确定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实行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家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用于"反哺"的土地资金也越来越多。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将落实在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整理方面,既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又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山西省一直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8.
陕县地处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34万,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7万公顷,人均不足1.3亩。近年来,该县把保护耕地、开发土地资源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常抓不懈,深入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高标准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及时落实。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县以农村奔小康和“空心村”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走出了豫西独具特色以“退宅还耕”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路子。三年来,全县通过“空心村”治理,实现净增耕地3400亩(不含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000亩),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有余,解决了人地突出矛盾,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正>"原来这230亩地是低效的苹果园,现在,经过统一整理后变成了肥沃的高产田!"在西华县聂堆镇惠楼村补充耕地项目区,村党支部书记惠中旗指着远处一大片绿油油的小麦,高兴地说道。2018年以来,西华县以推进补充耕地项目为契机,全面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共申报补充耕地项目20个批次,实现新增耕地1.45万亩,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有效破解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方兴未艾,新景象、新情况迭出,将妨碍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全面实现,影响补充耕地的质量。现从土地整理中的项目论证、工程监管、农民权益等问题,引发深层次矛盾进行探析,寻求解决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途径,使农村土地整理规范,以提高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调整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方兴未艾,新景象、新情况选出,将妨碍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全面实现,影响补充耕地的质量.现从土地整理中的项目论证、工程监管、农民权益等问题,引发深层次矛盾进行探析,寻求解决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途径,使农村土地整理规范,以提高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今年开发整理的3892亩补充耕地通过省级专家验收,这使大通县近年补充耕地总量达7494亩,不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还新增耕地3000余亩。  相似文献   

13.
保护耕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必须搞好基本农田管理,抓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和重点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用途管制和业务基础工作,走出一条创造性地保护耕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荣阳市国土资源局在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突破口,努力破解“保护与保障”两难困境,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荥阳市耕地面积连年递增,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农业规模效益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对补充耕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线     
大通县实现耕地占补平衡4月20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今年开发整理的3892亩补充耕地通过省级专家验收,这使大通县近年补充耕地总量达7494亩,不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还新增耕地3000余亩。大通县是我省的人口大县和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原本耕地紧张。近年来随着青海华电60万千瓦发电机组“、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青海铝电8.5万吨电解铝等众多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相继开建,占用全县耕地3500多亩,使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为解决这个问题,大通县国土资源局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的情况下,编制完成了全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荣阳市国土资源局在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突破口,努力破解"保护与保障"两难困境,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荥阳市耕地面积连年递增,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农业规模效益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对补充耕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长沙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潜力十分有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两型社会"先导区的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一些好的投资项目苦于没有土地无法落地,"等米下锅"、"无米下锅"的现象将必然出现并逐渐严重。  相似文献   

18.
8月25日,惠民县国家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何坊乡等土地整理项目和省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惠民镇省屯土地整理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组的考核验收,并被省验收组评价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好项目之一。2个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859万元,建设总规模2386.8hm2,新增耕地329.67hm2,新增加耕地率为16.5%。  相似文献   

19.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数量与质量同等重要,设施配套是体现质量的重要方面。当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正确的项目配套要求,方案及技术操作方法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保障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同时保证本行政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连续六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001~2006年,该县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面积315.4024公顷,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18.2321公顷,补大于占。2006年11月8日,该局承担的本县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内、外业工作受到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考核组一致好评和肯定。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该县成立了罗山县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