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鹤轩 《气象》1981,7(6):28-30
一、青藏高原积雨云(Cb)的云态特点 1.夏季 青藏高原上夏季Cb出现较多,其云态特点可概括为“云不够浓密、色不够暗,冰晶化高度低,云体垂直厚度小,水平长度宽,虽经常带幡,但翻腾现象不强烈,而且很少见到云腰(指砧状与主体结合的蜂腰部位)”。高原降水多数由Cb产生,但大多数Cb并不降水,是所谓“干Cb”。照片1(本文照片请见封三封四)是夏季青藏高原上比较典型的鬃状积雨云(Cb cap),发展完整,主要特征也很明显。但从  相似文献   

2.
高原上由于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流扰动较强,积雨云全年可见。积雨云、浓积云降阵性的霰,在高原上是常见的现象。但非阵性霰在高原地区也并非不可能。现以理塘站观测到的一次非阵性霰实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陈锦冠 《广东气象》1997,(4):35-36,26
检查我省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发现积云性层积云(Sccug)记录越来越多,而积雨云(Cbcap)的云量记录越来越少,有些站几乎是有低云便有Sccug。为此,笔者对台站的云天记录进行一了分析,并进行了跟班,发现部分云状、云量的记录是误记的。特对此进行分析。1多记Sccug的情况和原因(1)在夏天和秋天,因热力作用而形成的积雨云(以下简称Cb云),误把其底部阴暗混乱部分单独记为Sccug和Fc。即把一种Cbcap,误记为Cbcap、Sccug和Fc三种云,多记Sccug少记了Cbcap。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观测员对Cb云定义理解的错误,认为Cb…  相似文献   

4.
1正确识别Cb云的卷云砧 积雨云的砧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小,由于可见Cb云母体,一般不会误记.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正点观测时Cb云的砧可以遮蔽大半天空,却不见母体,在山区10成的卷云砧看不见母体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时值班员很容易把Cb云砧误记为As或其他云,正点后不久出现雷电,预审时发现云天记录有矛盾.  相似文献   

5.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云。但是,在下述几种情形下,准确判定Cb云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1.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天气现象时;  相似文献   

6.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 ~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 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2010年汛期5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航空报中的8NsChshs 组专为(Cu)和 Cb 云编报时,Ns 只编报积雨云(母体)或浓积云自身云量。而现用的 DMCX-B 程序中无此判断功能,当输入为累积量时计算机照样执行,这样就会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影响测报质量。为此,我对现用的程序有关行句进行修改并增加了(Cu)和 Cb 云量判断的小程序(见清单)。修改后的程序能对云量进行判断妥还是不妥,当不妥时就响铃五次,再次显示此组,然后再由观测点重新输入就可。  相似文献   

10.
于传策 《气象》1991,17(10):57-57
雷暴是积雨云独有的重要特征,云中若发生雷暴则必为积雨云无疑,但并非所有的积雨云都一定产生雷暴。在积雨云整个生消过程中始终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虽然不多,但在一些发展不很旺盛的积雨云或积雨云发展不太强盛的阶段,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11.
张朝光 《气象》1977,3(4):6-7
在炎热的季节里,常常出现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的现象,这就是人们一般所指的雷雨天气过程。由于雷雨,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所以,雷雨过程也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一个标志。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任何积雨云都能产生雷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既打雷又下雨的积雨云称作雷雨云;而把既打雷又下冰雹的积雨  相似文献   

12.
吴鹤轩 《气象》1981,7(11):33-34
一、云态 层积云(Sc)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云状之一。青藏地区以积云性层积云最为常见。云态一般与东部地区类似。这里只介绍几幅与局地地形和逆温层,以及强风有关的层积云态。 1.堡状层积云(Sc cast) 通常情况下,青藏高原上出现的Sc cast会较快地演变成积雨云(Cb)。但照片1、2(本文照片见  相似文献   

13.
积雨云与雷暴的观测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俊 《气象》2001,27(5):2-2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 ,要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 ,需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1 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及特征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云。积雨云是积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即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如果对流上限比浓积云所达的高度更高 ,此时浓积云的云顶就往上伸展 ,当上升到一般温度在 - 1 5℃以下的高空 ,即冻结高度时 ,云顶的过冷却水滴就开始冻结冰化 ,使云顶逐渐消失其清晰圆弧形轮廓 ,出现丝缕状结构 ,这时就形成积雨云。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当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 ,就产生火花放电 …  相似文献   

14.
刘蓓 《气象科技》2016,44(1):67-75
利用门源、祁连气象站2004—2013年6—8月逐时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地形云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站夏季总、低云量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层积云和积雨云的日变化呈反相特征。层积云出现频率最高在清晨,积雨云在午后至傍晚出现频率最高;门源站层积云出现频率高于祁连站,而祁连站积雨云出现频率高于门源站。两站山谷风环流特征明显,风速最大值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出现在清晨;门源站谷风控制时间长于山风,祁连站山风控制时间长于谷风。两站积雨云出现时间与山谷风风速最大值出现时间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有天气系统影响时形成的积雨云,持续时间较长,降水较多;仅由地形风及热力、湍流作用形成的积雨云,持续时间较短,降水较少。层积云的形成有3种类型:第1种由高层云演变而来;第2种由积雨云对流发展受到抑制而形成;第3种由局地山谷风环流形成,云的形成与山谷风环流以及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5.
雷雨 《气象》1975,1(4):2-2
早先一般认为,中纬度地区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云顶高度约为十二、三公里,个别的更高一些。近年来测雨雷达对积雨云观测,发现积雨云的回波顶高常常超过十二、三公里。北京地区出现降雹的积雨云,回波顶高平均在十三公里以上,夏季出现在副高边缘的雷雨云,地面虽不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在地面观测中不按云的演变规律发展的积雨云出现的几种情况,及怎样及时、准确观测积雨云。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机场积雨云的出现成因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夏季在午后气温达最高时 ,山区热力对流形成对流云 ,傍晚从山区移出 ,中低空有小扰动介入 ,促使其发展加强后 ,移向本场造成本场积雨云的出现 ;其二 ,本场气温较高时 ,有锋面过境 ,冷暖交汇发生强烈对流活动 ,锋前积雨云推至本场往往伴有很强的阵风及雷暴天气。这两类积雨云 ,前者强度与持续时间远小于后者 ,对飞行的影响也比后者小。1乌鲁木齐积雨云的特征1.1积雨云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以热力对流形成为主 ,有明显的日变化 ,多数出现在18:00~24:00。1.2积雨云出现时云…  相似文献   

18.
浅析秃积雨云从观测记录中消失本人对某站1985—1992年的11680次定时观测记录的云状进行普查,发现该站记录浓积云339次,鬃积雨云491次,而秃积雨云一次都没有记录。这一方面说明秃积雨云存在时间短,定时观测时不易观测到,但在长达8年的观测中,从...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和冰雹云常常伴随着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等天气现象,给人民生命财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积雨云和冰雹云由于水平尺度小,在天气图上往往不易发觉,故提高目测水平,正确区别积雨云和冰雹云,为天气预报和提出预防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雨云的生成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由于局地热力对流形成的积雨云,这类云一般范围不大.其外形特征在生成、发展、消失的各个阶段较为明显,识别并不难;第二种则是由于天气系统影响带来的积雨云.由于这类云来自远方.观测不到其初期的发展阶段,识别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