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林学椿 《气象》1982,8(11):18-20
一 大气运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气候变化也是这样。因此,用某一季或某一月的气象要素的多年变化进行研究,只能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张家诚[1]认为,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尺度,才进入气候范围。每变化是大气中一种极明显和严格的周期,它在气候分析中应是基本的时间单位。本文以此观点将气象要素的年变化作为一个时间单位,用谱分析方法来讨论上海温度和降水的气候振动问题。 二 图1是上海降水和气温106年平均的年变化曲线图。由图看出,温度的年变化是比较简单的,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为3.6℃;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为27.3℃,是单调的正弦变化曲线。而降水的变化就比较复杂,降水量从最低点的12月开始增加,直到5月,  相似文献   

2.
1引言 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可从多种气候要素加以考虑。降水量是描述一个地区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降水的变化特征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经济建设和规划决策又具有重要的意义。降水是最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准确预报降水一直是气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目前,降水预报和预测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在月、季至半年尺度的降水形式预测方面。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近40年6~9月降水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宝鉴  黄玉霞 《气象》2004,30(6):28-31
利用西北 (区 ) 1 6 8个测站 1 96 1~ 2 0 0 0年 6~ 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 ,运用EOF、REOF、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分析了近 4 0年 6~ 9月降水异常特征 ,同时分析了旱涝变化。结果表明 :(1 )西北区 6~ 9月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降水空间异常分为 7个气候异常区 ;(2 )各异常区代表站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3)渭水流域区、高原区旱涝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进入 90年代 ,变干是各区平均气候变化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位于中高纬度的内蒙古地区为响应最为积极区域之一。内蒙古地区处于东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区.气候要素的年际间变化较大.易发生某些异常突变和出现极值,成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较高地区之一。通过对2007年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探讨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异常特征.旨在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持续多年的非洲干旱使得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上百万人处于饥荒之中;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干旱(1988年)、严寒(1977年)也给粮食和能源造成了严峻的形势。因此,对气候的异常变化作出正确预测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气候一般是指某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常指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的统计特征值。气候变化就是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偏差。气候和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各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气候异常标准,对南宁近四十年来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得出了南宁气温和降水异常变化的统计事实,为气候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气候异常的标准与基本资料气候异常是指气候明显偏离平均状态的稀有情况。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了两条判别标准: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异超过标准差的两倍以上、出现的机率为25年以上一迂。因为标准差是反映气象要素变动程度的统计量,因此,我们认为取距平超过标准差达一定程度为异常是适当的和方便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逐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IOD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一面,又存在着年代际变化.较为稳定的关系表现为:IOD与同年夏季长江黄河之间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四川气温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IOD与次年夏季四川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伴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环流年代际转型,IOD与中国气候年际异常的联系亦发生变化:IOD正位相年的同年夏季降水异常型,由中国大部分地区偏少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多(少),气温由西南地区东部偏暖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冷(暖);次年夏季降水由全国大部分地区偏多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少(多),气温由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关不显著变为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显著偏暖.在IOD负位相年,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特征与IOD正位相年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年代际气候转犁前后,与IOD相关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明显不同.在IOD发展阶段,在70年代末以前,印度夏季风和南海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弱,导致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华北西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东亚大陆中纬度为弱的东风距平,导致新疆北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华南降水偏多.在IOD次年夏季,70年代末以前,华南、河套以及四川等地盛行偏南气流,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华南、江南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9.
一个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coupled GCM)的多年回报结果,评估了该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区域,尤其是中国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潜力.与观测实况的比较结果表明:SINTEX-F模式对夏季降水、500 hPa高度场和地表气温都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但是相比而言降水与高度场的回报技巧要高于地表气温;而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对500 hPa高度场效果较好;对降水异常的年际变化也有一定的预测潜力,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效果较好,但是模式预测的降水异常的幅值较观测相对偏弱;此外对我国西部的极端气候也有一定的预测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2年中国2000多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资料,对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运用气候评价等级指标和极值标准对中国历年基本气象要素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0年、1981-2010年所描述的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相比,分别表现为略偏高和略偏低,由此对气候分析和评价产生减轻或加重的影响;(2)不同气候态下,气温等级中异常偏冷的频率均增大,异常偏热的频率有所不同;(3)在分析中国同时期同类要素极端高值出现概率时,采用不同气候态分析的结果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然而在分析气象要素极端低值概率时则一致出现概率增多现象,1981-2010年气候态的增多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是周期分析,采用NI(非整数波)功率谱和方差等周期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重庆市沙坪坝站各季、全年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和太阳黑子年相对数的十年滑动平均值进行周期分析;同时对各要素的历史变化趋势项、主要周期项等气候变化层次结构进行分解和相关计算,进一步了解盆东降水、气温变化的规律、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气候分型,以伏旱气候年代为基础对全年的气候进行总结和分类.三是气候展望 ,根据太阳活动变化趋势及对伏旱气候年代的预测就展望盆东未来气候的变化,结合各季、全年降水、气温的预测,对气候展望进行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12.
基本气象要素在一段时期内统计值的变化,对描述某一地区干、湿、冷、暖等气候态的影响很大.本文旨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建议以及统一标准的要求,对气象变量用1971~2000年(以下称新30年)的平均值代替1961~1990年(以下称旧30年)的平均值,分析四川省新旧30年日照、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对气候评价结果的影响后发现:1、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距平值上升,2、气温距平值以下降为主,3、降水距平值以盆地大部分地区上升、川西高原下降为主要特征,4、偏暖年及暖冬年相对减少,夏季盆地东(西)部降水偏少(多)年相对增多,导致在新30年标准下,干旱、洪涝需重新评估,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四川省今后气候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未来气候是否异常,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气侯异常现象比较复杂,预报方法也不成熟。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气候异常的历史及成因,寻找其演变规律,探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途径。近来国外关于世界气候异常的讨论很多,主要集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一、极区的变冷,二、一些国家的干旱与洪涝,三、对70年代以至本世纪末气候的展望,四、气候变化的原因。这里主要围绕前三个问题,谈一谈我们初步分析的结果。目前对于产生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人们还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状况均与大气环流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气候异常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当然也不应  相似文献   

14.
对2006年秋季(9-10月)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异常,重点分析了气温、降水和霜冻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了霜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实况 ,世界气象组织公报认为 ,Elnino -LaNina的影响超过温室气体排放和森林毁坏 ,已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 1 95 1~ 2 0 0 0年LaNina事件对梅州市的气温、降水、热带气旋个数以及气象要素异常等方面的影响时发现 :( 1 )在LaNina事件影响年里 ,梅州市汛期的降水偏少 ,同时 9月份的雨量出现一级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而且很大可能是出现异常少的现象。 ( 2 )在LaNina影响年期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指数一般偏弱 ,同时位置也要偏东些。 ( 3)LaNina现象对梅州市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不明显 ,但对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则有明显影响。 ( 4 )在LaNina年里 ,影响梅州市的热带气旋个数一般比常年平均要多而且初台偏早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06年夏季川(四川)渝(重庆)地区的高温干旱事件,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采用双重嵌套和次网格(SUB-BATS)方法,进行中国和三峡地区2005—2006年气候50 km和10 km(通过SUB-BATS方法达到2 km)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峡地区下垫面改变(三峡水库建成蓄水)的气候效应模拟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中国和三峡地区夏季气候和气候异常的模拟能力,以及三峡水库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模拟出中国和川渝地区的气候及以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为代表的气候异常,双重嵌套和SUB-BATS方法的应用,使模式能够提供局地和区域气候更详细的信息。有无三峡水库的对比试验表明,水库对周边区域气温、降水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格点上的变化达不到90%统计信度检验标准,气温变化中少数通过检验的格点基本集中于水库水体本身,邻近区域内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随距库区的距离变远而变得更弱。除了库区本身降温和降水减少外,模拟结果中出现的变化更多表现为模式中出现的噪音。2006年夏季的川渝高温干旱,更多是由于大的环流场造成的,与局地强迫的关系不大,三峡水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新丰县冬季异常气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温丽华 《广东气象》2007,29(4):38-40
利用异常度的概念对新丰县1960~2005年冬季气候进行分析,建立了冬季异常气候(干湿冷暖)划分标准,并根据天气气候原理对形成干湿冷暖异常冬季气候的平均环流形势、副高特征、ENSO事件等进行分析,得出了:新丰46年来冬季气温和降水量从持续偏冷、偏少到持续偏暖、偏多的年际变化周期,它与副高的年际变化是相对应的。冷(暖)冬前期夏季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弱),到秋季转为持续偏弱(强)。在EL N ino事件期间常出现暖冬和湿冬,而LA N ina事件期间常伴随冷冬等新丰冬季气候异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近50a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用1951-1999年资料详细研究了浙江省4个观测站的年,季,月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了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气象要素的的长期变化进行统计检验,指出,气候变化也可以出现在气象要素的变率上,提出了用计算滑动均方差的方法来识别这种变率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华南春播气象条件评定资料,对华南春播期气象条件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华南南部春播型以10 a时间尺度为显著特征,华南北部主要表现为20 a时间尺度特征。 造成春播型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日照、降水,尤其是温度的贡献最大。华南南部春播期各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北部不同,55 a来,华南南部春播期降水、日照与温度具有一致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而华南北部的降水、日照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近15 a来春播期气象条件的总体特征以好型为主,说明气候偏暖对华南春播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均值的改变对四川省气候评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气象要素在一段时期内统计值的变化,对描述某一地区干、湿、冷、暖等气候态的影响很大。本文旨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建议以及统一标准的要求,对气象变量用1971-2000年(以下称新30年)的平均值代替1961-1990年(以下称旧30年)的平均值,分析四川省新旧30年日照、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及其对气候评价结果的影响后发现:1、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距平值上升,2、气温距平值以下降为主,3、降水距平值以盆地大部分地区上升、川西高原下降为主要特征,4、偏暖年及暖冬年相对减少,夏季盆地东(西)部降水偏少(多)年相对增多,导致在新30年标准下,干旱、洪涝需重新评估,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四川省今后气候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