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弹性模型对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在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两个判别指标对该断裂带未来地震破裂危险区进行判定。结果显示该活动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大致以红谷梁和同心为界分为三个区段。地震破裂危险区段主要位于红观观至红谷梁东区段,在地震发生时起始破裂区位于中卫南—碱沟,破裂向两侧扩展,向东很快衰减,而向西破裂扩展范围较大,可达红观观。  相似文献   

2.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古地震现象丰富。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以来,已发生过5次7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除最早的一次时间不明外,其它4次分别发生在距今约8400年、5400—5020年、3900年和2260年。全新世早期古地震重复间隔在3000年左右,晚期为1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山西交城断裂带西张探槽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西张探槽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10km,沿交城断裂带北段NNW方向高4.6m的低陡坎前缘开挖。探槽长108m,宽8m,深10m,揭露18层地层。探槽上部地层为亚砂土,探槽内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地层为一套砾石层,下部地层为一套褐色垆土与亚砂土互层,断层的上升盘地层以亚砂土为主夹砾石层。探槽揭露出3条断面,断面的上断点距地表1.5m,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3.74±0.06)ka。探槽揭示出断面、地层断错、崩积楔、地层倾斜等现象。由探槽揭露出的地层与断层的关系可知早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带曾发生3次断层活动事件,其时间分别为距今(3.74±0.06)~(3.06±0.26)ka、(8.35±0.09)~(3.74±0.06)ka与(10.66±0.85)~(8.35±0.09)ka,具有2.6~3.6ka的强震重复间隔;3次同事件最小垂直位移分别为3.0m、2.5m及3.2m。西张探槽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历史上未有强震记载的晋中盆地几千年前有过多次强震活动。西张探槽获得的交城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活动的依据,对评价太原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中卫—同心断裂带西段位于宁夏中卫县甘塘附近,在近期的某重大工程场地的区域地震地质野外调查中,经过断层陡坎和断错冲沟等微地貌测量、槽探揭露、年代样品的采集和测定,获得了断层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方式、垂直和水平位移量等资料,表明了它在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沿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情况.这5个大探槽分别沿交城断裂带北、中、南段分布,其中北段和中段各有2个地点,南段1个地点,探槽之间相距 11~35km.位于该断裂带北段和中段的4个探槽出露了断错全新世地层的断面,在这4个探槽中,位于断裂带北段的西张探槽和位于断裂带中段的新民探槽揭示的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可进行对比,具有活动的同步性.由此显示交城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在距今3 060~3 740a、接近5 910a及8 530~8 560a期间,曾发生3次有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位于断裂带北段的冶峪探槽,由于探槽位于台地内冲沟右旋扭曲处,断错的最新地层的年代距今10 730a,其它断面断错晚更新世地层.位于断裂带中段的上固驿探槽地处洪积扇,断层带宽70m,断层走向N58°~74°E,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11 570a,揭示了NEE向田庄断层晚更新世时期的活动.位于断裂带南段窑头探槽所在的原始地形受到人工改造影响,探槽剖面揭示全新统覆盖在显示距今 3.0~3.5万年期间受到断裂活动影响的地层之上.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的探槽开挖结果显示,该断裂带全新世时期的活动自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7.
昌马-祁连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古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及对重力、航磁等资料的分析认为,昌马—祁连断裂带中段(肃南香台子—寺大隆一带)全新世活动明显,表现为断错了全新世地层,同时还伴有山脊和水系的错断、断层崖、古地震崩塌和滑坡等。根据对堆积物C~(14)年龄测定,距今4580年左右该段曾发生过一次7—7.5级地震。本文最后对该段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临潼-长安断裂带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二中探槽是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钻探的基础上开挖的,探槽中有丰富的砂土液化现象,根据液化砂脉的切割关系,判断有4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根据探槽中地层没有明显错动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活动较弱,以及历史上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的特点,本文认为4次古地震事件与临潼-长安断裂带无关,该断裂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喀什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什河断裂带是我国北天山西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垂直运动速率为3.8毫米/年,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沿断层带造成长达80公里的形变带,史前地震也很活跃,经初步研究,断裂带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活动,大震复发周期为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钱洪  伍先国 《中国地震》1990,6(4):43-49
安宁河断裂带是四川省西部的重要强震带。史料表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一段。冕宁以北没有强烈破坏性地震的记载。本文在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地段断错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拖乌以西野鸡洞的探槽揭露讨论了该段的古地震事件。认为该段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根据探槽中~(14)C年代测定,古地震的平均重复间隔为940±150年。由于最近一次古地震的发生距今时间已接近其平均重复间隔,因而笔者认为该段已具备再次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而应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1.
沿安宁河断裂带小相岭段发现了古地震的地表破裂遗迹。在两个场地开挖了横跨主断裂的探槽 ,以研究这里的晚全新世古地震。结果表明 ,在最近的大约 2 30 0a中 ,该断裂段至少发生过 4次伴有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 ,平均复发间隔为 6 0 0~ 70 0a。这里的最晚事件很可能发生在公元 15世纪 ,并且有可能发生在公元 14 80年。最晚事件沿地表断层产生了 3m的平均左旋位错 ,这相当于一次矩震级为 7 5± 0 3的走滑型大地震的同震平均位错量  相似文献   

12.
王多杰  徐小卫 《内陆地震》1992,6(2):158-166
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库赛湖—玛曲断裂带东、西大滩段全新世以来具有多次强烈活动,表现为断错晚第四纪地层,断错山脊、水系、河流阶地以及冰水扇等一系列地貌现象。根据对断裂带上古地震破裂带的研究,全新世以来在该段曾发生过三次7.5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带,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拉配泉至当金山口长达400余公里的范围,属该断裂带的中段。沿带形成的断层谷、断层崖、三角面、陡坎以及切错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情形比比皆是,表明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有十分强烈的活动性。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非常明显,沿带发育有由大地震造成的地震鼓包、凹坑、沟槽、陡坎、断错冲沟水系和崩塌等古地震形变现象,分布十分广泛,类型众多齐全。通过1986——1987年两年详细的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确定有6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和5条保存较好的地震破裂形变带,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运动占主导的强烈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包代河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代河断裂是 1 954年山丹 7 级地震的主破裂带 ,为右旋正倾滑断裂 ,长约 4 .5km .经开挖探槽在该断裂上揭露出三次古地震事件 ,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31 2 0± 2 50a后 ;2 50 0± 1 90a左右 ;2 1 50± 1 70a之后 ,古地震重复间隔约 350~ 70 0年 .  相似文献   

15.
大凉山断裂带是大型走滑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性是认识和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基础资料.相较于中段和南段,关于大凉山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古地震资料非常缺乏.文中基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石棉断裂联合村处开挖了一组(2个)探槽,揭露出断裂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老虎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老虎山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活断层的自然分段、几何学特征分段、运动学分段及破裂分段等分段原则,对老虎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段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破裂分段问题。老虎山断裂带可以分成4段,从东到西依次为喜集水段、老虎山段、草峡段和黑马圈河段。对断裂分段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erie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e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is area. Numerous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history and nowadays. Jinta Nanshan fault is one of the boundary faults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block and the Alxa block. The fault starts from the northwest of Wutongdun in the west, passes through Changshan, Yuanyangchi reservoir, Dakouzi, and ends in the east of Hongdun. Because the Jinta Nanshan fault is a new active fault in this region, 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its paleoearthquakes since late Pleistocene for the earthquake risk study. Previous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western part, such as field geomorphic investigation and trench excavation, which shows strong activity in Holocene o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Jinta Nanshan faul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faulted landforms and differential GPS survey for the whole fault. Focusing on the middle-eastern part, we studied paleoearthquakes through trench exploration on the Holocene alluvial fan and optical luminescence dating.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Early Pleistocene to late Pleistocene alluvial strata are widely developed along the fault and Holocene sediment is only about tens of centimeters thick. The Jinta Nanshan fault shows long-lasting activity since late Quaternary and reveals tens of centimeters of the lowest scarp which illustrates new strong activity on the middle-east segment of this fault. Since late Pleistocene, 4 paleoearthquakes happened respectively before(15.16±1.29) ka, before(9.9±0.5) ka, about 6ka and after(3.5±0.4) ka, revealed by 4 trenches, of which 2 are laid on relatively thicker Holocene alluvial fan. Two events occurred since middle Holocene, and both ruptured the whole fault.  相似文献   

18.
罐罐岭断裂带最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以及分段特征一直在重大工程安全性评价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解决黄河黑山峡地震地质问题时,通过对罐罐岭断裂带的航片解译、野外追踪调查、地形地貌测量和古地震槽探资料研究,从而确定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时代以及分段特征。该断裂带发育在青藏块体东北缘,是中卫-同心弧形活动构造带的一部分,总体走向近EW,长约60km,分为5条不连续的次级断层,各段成左阶羽列,晚第四纪以来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兼挤压逆冲活动特征。断层错断了一系列山脊、小冲沟和阶地等,发育醒目的断层陡坎。研究发现,罐罐岭断裂最新一次地震破裂发生在距今700~1200a之间,最大同震位移位于罐罐岭附近,全新世以来水平左旋最大错距达6m  相似文献   

19.
晁洪太  李家灵 《地震研究》1997,20(2):218-226
郯庐断裂带潍坊-嘉山段全新世活断层由三个独立的破裂段组成。从各段的断错地貌,松散堆积物特征,断层本身的特点以及断层泥的显微构造标志看,各段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要粘滑运动为主,并在震后有蠕滑调整运动,各段具有断层闭锁→粘滑发震→震后调整→断层再次闭锁的发震模式,目前莒县-郯城段仍处于震后调整阶段,而安丘段和新沂-泗洪段由已处于断层闭锁的后期阶段,面临粘滑发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