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无人机的特点,快速准确获取滩涂海域航摄影像,利用PixelGrid-UAV模块影像快速处理系统,结合历史影像数据,实现了滩涂海域资源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2000~2009年江苏沿海海岸线变迁与滩涂围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年3月1日、2003年2月6日、2006年9月18日和2009年10月17日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江苏盐城-南通段海岸线多年来的变迁进行了连续监测,获取了每个时期发生变化岸段、滩涂围垦面积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影像能够满足准确、快速监测海岸线变迁的要求;2006~2009年,江苏省海岸线快速向海域推进;2000~2003年滩涂围垦面积为25 213ha,2003~2006年新增陆地面积为9601 ha,2006~2009年围垦面积达到23 632ha;滩涂开发总体呈现围垦—修养—围垦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海域动态监管是海域管理、海监执法和海洋资源保护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动态监测的手段主要以人工岸线巡查为主,辅以遥感影像判读,监视监测手段比较简单,不能满足海域动态使用评价与决策支持等高层次信息服务要求。据此,提出了的三维实景动态监管系统,通过三维实景采集设备,采集沿海地形地貌、港口开发及海域滩涂开发等高清实景图像和影像信息,经加工整理,建立系统数据库,利用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GIS技术,结合海域遥感影像和发证数据,构建了一个智能化、可视化的辅助巡查系统。该系统在盐城海域动态监管中可以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土地资源。针对遥感影像滩涂分类的提取,文中提出一种联合光谱和纹理特征支持向量机(SVM)滩涂分类的方法。首先介绍纹理特征影像获取方法,通过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得到滩涂纹理特征影像;然后将光谱影像与纹理影像叠加形成一幅多维特征影像,用SVM分类算法中的OAR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对分类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提高海岸带地理信息获取能力,提升海洋遥感测绘信息化保障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技术,利用TM多光谱影像和SPOT全色影像,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 8.7中进行几何配准、IHS融合,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福州市长乐地区的沿海滩涂进行自动提取,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DeskTop 8.3制作滩涂提取专题图。结果表明,遥感技术用于沿海滩涂监测,具有科学性和直观性,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能更好地为滩涂管理相关部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沿海尤其是辐射沙脊群海域水沙动力环境复杂,难以实时更新实地海洋流场调查数据的问题,根据2014年1月韩国高分遥感影像GOCI与现场同步潮汐数据资料,运用最大交叉相关系数法,遥感模拟分析了辐射沙脊群海表瞬时流场。结果表明,在辐射沙脊群海域琼港-洋口港一带,近岸海流场变化明显,海流自沿岸滩涂带流向外海;同时远岸瞬时流场的涡旋及流场瞬时方向变化亦较清晰。通过遥感分析法观测海表流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资料更新难的问题,实现了实时检测辐射沙脊群海表流场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市以下长江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中的白茆沙整治建筑物工程的年度监测为例,介绍了利用无人机航摄和机载LiDAR技术进行大比例尺高精度的滩涂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研究案例表明,采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和LiDAR联合进行数据采集,在小区域、通行困难地区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面高程数据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沿海滩涂开发中的工程用图测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快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等处理后,引入地学知识构建决策树,运用决策树法对1989年及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进行分类,得到这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然后对这两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矩阵。1989~2000年胶州湾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表现为:城镇等建成地、养殖及盐田用地、城镇的建设裸地或待建地等迅速扩增,而耕地、内陆滩涂迅速减少,海域减少,林、草地变化不大;耕地主要向城镇等建成地、养殖及盐田用地转化,海域向养殖及盐田用地、城镇建成地转化。十余年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城市"三废"增加,陆源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大量排放入海,引起胶州湾海水水质恶化、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增加,浮游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赤潮频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2008~2014年间广西沿海滩涂利用结构及数量变化,并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城镇化和交通发展4个因素进行变化驱动力分析,为广西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处理和光学处理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方法并得到显著效益。根据澳门海域和磨刀门海域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需要,成功地运用遥感影像信息为澳门海域工程物理模型试验提供了模型水流流态与原型水流流态相似性的验证,为磨刀门海域围垦工程提供了水下潜坝的动态影像信息,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在滩涂演变调查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在潮滩演变遥感调查中确定任意潮位线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遥感图像上实时水边线的位置,结合收集到的水边线高程数据和另一潮位的高程数据,用图解法或计算法求取任意潮位线修正量,以确定所求潮位线的位置等内容。该方法在海南洋浦地区滩涂演变调查中使用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海岸、滩涂一直是地理信息数据库极其重要又极其敏感的特殊区域,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地测量以及后期数据有效精确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测量工作。对海岸带、滩涂主要地物从Lidar点云中分离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地尝试并提出对植被、土壤、水体等主要地物引入光谱信息、激光反射率、回波强度,对水体还引入是否具有双重回波特性进行地物的提取。此方法...  相似文献   

13.
滩涂面积量算是滩涂资源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结果数据是调查成果的总体表现与直观反映,为滩涂围垦规划调整、围垦工程合理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对标准图幅内的滩涂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基于标准图幅的滩涂面积量算方法:首先利用标准图幅内的等深线、岸线实现滩涂面的快速生成,其次计算滩涂面包含的水深点平均高程值判断滩涂类型,最后根据不同条件对滩涂面积分类量算统计。在2011年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中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晓亮  郭鹏  辛欣  刘芳 《测绘工程》2010,19(5):11-14
潮汐的变化带来海岸线的不断演变,位于潮间带的潮滩在潮汐作用下,会产生周期性的淹没与干出。从研究潮汐变化模型与潮滩地形模型入手,对两种模型进行运算、融合,构建出基于潮汐变化的潮滩淹没模型。实验表明,此模型可以很好满足潮滩淹没三维可视化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潮汐和植被物候影响下的潮间带湿地遥感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超  吴文挺  苏华 《遥感学报》2022,26(2):373-385
潮间带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受到全球变化影响,发生大面积退化甚至丧失.掌握潮间带湿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海岸带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多云多雨天气和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单时相遥感数据难以获取完整的潮间带湿地信息.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时序遥感指数的潮间带湿地分类算法,并以福建省亚热带海岸带为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十三五"规划,如何利用国情普查数据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监测,成为未来几年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实施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确定和采集滩涂地表空间数据为范围,对为滩涂变化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赵晓亮 《测绘工程》2011,20(1):37-39
潮滩水陆边界随着潮水的升降不断变化,使潮滩处于周期性的淹没与干出状态.在海岸淹没仿真过程中计算岸线的位置,可以很好地模拟潮滩淹没范围,从而为海岸作战决策服务.针对潮滩水陆边界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岸线搜索的水陆边界计算方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满足潮滩淹没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滩涂围垦对崇明东滩演化影响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兵  蒋雪中 《遥感学报》2013,17(2):335-349
崇明东滩在流域、海域来沙供应下面积不断扩大, 从20世纪60年代起, 其东部岸线向海推进大约10 km, 超过150 km2的新生滩涂被围垦。本研究探讨这种筑堤围垦对崇明东滩演化产生的影响。收集了1965年-2011年间的5景Corona影像、40景Landsat影像和1景SPOT影像, 利用影像水边线和对应潮情水位信息得到不同年份的崇明东滩+2 m线位置, 分析其延伸速率和方向的变化;对比影像及解译信息研究滩面植被、潮沟系统和团结沙的演化特点。结果显示, 泥沙供应充足时海堤建设对潮滩的淤涨具有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在建堤初期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持续减少, 崇明东滩+2 m线的淤涨速度出现明显下降。海堤建设高程较低时可以改变东滩的淤涨方向, 自然状态下向东、东北偏移的趋势减缓, 近期转为向东南淤涨。海堤外潮流的反射和潮沟系统的发育对植被有较大的破坏, 导致堤外集水盆地的形成和扩张, 并最终退化为大面积光滩, 这种退化过程随着多次筑堤重复出现。团结沙的并岸过程对北港北沙的演化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淤泥质潮滩通常是测绘"盲区"。本文讨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提取潮滩水边线以此构建潮滩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探讨在不同潮情条件下,各光谱波段对淤泥质潮滩水边线判断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沙质海岸与淤泥质海岸水边线的确定方法有较大差别。采用了GIS技术对提取的水边线赋予相应的高程值,该值采用研究区附近潮位站理论潮位推算卫星过境的瞬时潮位值,以此构建潮滩DEM,与近期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在106.2 cm-358.6 cm高程范围内,二者相对误差<0.5 m的区域占总面积约70%,0.5~1.0 m为20%,>1.0 m占10%。遥感构建DEM作为一种手段对实测资料的欠缺是一种补充,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精度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