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异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异构信息进行集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异构地理空间信息源的共享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模式,采用符合OGC标准的WFS、WMS等建立各种标准的服务,使得用户不但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调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还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将各种标准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与自己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以及将来自不同软件提供的接口的数据进行共享。以武汉市为例,开发并实现了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说明了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口访问服务的方法,该平台在武汉市政务专网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的数据平台,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必要保证。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数字城市"建造和实践的基础,文中概括了分布式技术下WebGIS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WebGIS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较好地解决了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分布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异构三维模型数据的统一组织和集成管理问题,本文以目前主流金字塔模型、三维场景瓦片的数据组织方法和地图服务规范等相关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金字塔模型的三维模型数据组织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覆盖测区的地理格网模型,以此作为异构三维模型数据集成的空间框架。其次,建立三维模型数据与地理格网单元的映射关系,从而构建复合金字塔模型,实现异构三维模型数据的统一管理。最后,在数据结构上对现有数据格式进行扩展,设计了一种面向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储存三维模型数据,完成异构三维模型数据的一体化存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异构三维模型数据统一组织与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4.
地理数据的空间参考系统已成为当前地理数据和信息共享的瓶颈,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应用改进的七参数布尔莎地理坐标转换算法,设计和构建通用的空间参考系统共享框架模型,实现坐标转换网络处理服务和地理信息的共享,并在数字泰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异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基于适配器原理的异构服务集成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将切片服务、ArcGIS Server以及Erdas Apollo发布的WMS 3种异构服务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面向专题的地图服务,并与基于API的异构服务集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结果为大数据时代分布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高效集成、实现功能更加完善的Web GIS以及Web环境下在线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向服务架构是通过功能定义为独立的服务、面向消息机制的新的应用程序体系架构.本文深入研究了面向服务架构,分析比较了当前构建面向服务架构的主要技术,包括:REST、Agent、Web服务、Jini以及.NET Remoting等.针对地理信息的独特性,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本文旨在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更优地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为在互联网上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与互操作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为空间地理信息可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更好的实现二者的结合,推动基于Google Earth和WMS的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互操作,本文通过实现WMS与Google Earth的有机无缝集成以及WMS在GoogleEarth中快速与平滑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KML(QuadKML)的WMS与Google Earth集成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其应用框架;最后,基于此应用框架开发了其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与框架的可行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面向服务的3D WebGIS异构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檀丁  李明峰  陶虹  谭海权 《测绘通报》2011,(10):65-67,84
提出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利用Web服务技术,解决构建3D WebGIS时选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带来的数据共享及异构系统互操作等问题。并在研究面向服务架构(SOA)及Web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基于ArcGIS Server的3D WebGIS试验系统,验证SOA在3D WebGIS互操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地图服务(WMS)是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规范的在线地图服务,通过WMS可以实现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转换和封装,Internet上现在发布了越来越多的WMS服务。本文研究WMS网络地图服务的查找方法和组合使用的方法,用户通过组合网络WMS服务和自定义服务既可满足应用需求,又可达到快速开发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灾害应急服务领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应用服务于防灾减灾领域的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多源灾害信息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紧密相关特性.以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重要技术构成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架构设计、网络运行环境和硬件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专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设计、功能设计等.最后结合黑龙江省防灾减灾网络管理系统分项目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展示了系统部分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用WMS将公路交通专题地理数据与测绘框架地理数据进行集成与整合,实现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空间地理数据的共享交互操作,并详细阐述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最后对采用WMS在其它行业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观测服务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传感器网服务体系及传感器观测服务(SOS)的接口规范和数据流程,提出了基于Java企业级体系(J2EE)三层架构的SOS服务原型系统,阐述了SOS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原型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型,由于主动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在用户发现、定制和运行方面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从而改变了当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现有服务的应用模式,以应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并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地理信息服务发现与组合的算法问题规划为离散、有限的数据结构上的最优化问题。在分析服务质量(QoS)属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动修正判断矩阵的QoS最优选择算法,旨在得到一个解决地理信息服务组合选择的近似最优解决方案,以达到快速选择最优服务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情信息是世界粮农组织、各国政府、粮食贸易企业以及农场管理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正在由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大数据正逐渐成为监测与预警的核心驱动力。伴随着农情监测与预警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农情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2013年以来,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已逐步引入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关联分析、时空变化异常诊断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业务化运行的农情监测与预警中。大数据技术提升了CropWatch的数据挖掘能力,对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时空尺度的拓展以及农情监测内容的精细化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面向需求的CropWatch农情信息与预警精准云服务的发展,促成了大数据时代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的升级。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将逐渐向全自动化监测、实时化精准农业管理与智能化信息服务方向发展;通过众源采集技术高效低廉的获取农情观测大数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跨领域数据挖掘的能力,使得丰富多元化的跨界信息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农情监测与预警的主流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的CropWatch正在向基于大数据的农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全速迈进。  相似文献   

15.
多级多源控制点影像数据库建立数据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控制点GCP(Ground Control Point)是表达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数据,归结为空间位置坐标、点位局部影像、点位特征描述及说明(点之记)、辅助信息。本文基于"多级多源控制点影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研究"课题,重点阐述多级多源控制点(GCP)的数据内容及形式、数据的获取方法、数据的组织方案及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分布式计算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促使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概念由“地学数据服务”提高到“地学信息处理服务”的新阶段。不仅地学数据,它使得地学信息处理功能也可以分布在基于客户/服务器(C/S)的架构上。因此,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实现基础信息基地的互联互通,建立“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协同服务机制成为适时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Web的2.5DGIS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应用,并介绍了运用2.5DGIS建设城市三维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as widespread devastation, economic damages, and loss of human lives caused by increasing natural disasters. Disaster management requires a complicated iterative process that includes disaster monitoring, early detection, forecasting, loss assessment, and efficient analysis of disaster reduction. Each task typically involves the use of technologists and multipl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luding sensors, data sources, models, geo-tools, software packages, and computing resources. However, most existing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s operate in a typical passive data-centric mode, where resources cannot be fully utilized. This impediment is partially being addressed by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growing availability of diverse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perienced by the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Application System of China.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data-centric, centralized, isolated solutions, we propose a novel Focusing Service Mechanism, which is capable of scheduling and allocating for optimum utilization of multiple resources, to dynamically generate collaborative and on-demand disaster information services. We also demonstrat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isaster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DISS). Through the service strategies of Virtualizing, Wrapping, and Integrating, disaster-related resources are constructed into services in the IDISS. These services are dynamically aggregated into focusing service chains, for diverse disaster management tasks. Actual applications illu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ervice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disaster manage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理论体系,结合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业务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分布式地理信息技术,集成服务型地理信息平台网络化地图服务资源,设计了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生命周期监测监管的空间决策模型,并开发相应系统。实践证明,采用SOA理念进行监测监管空间决策系统建设是可行且合理的,能有效提升广东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