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特大暴雨造成的地铁突发灾害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城市重大人员伤亡事件。该事件产生既有暴雨强烈、事故突发等客观原因,也包含风险意识淡薄、应急机制不健全等主观因素。本文首先遴选“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演化的主要情景要素,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了该事件情景演化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了“郑州暴雨地铁灾害事件”情景推演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网络节点的条件概率,利用Netica软件推算出灾害情景节点状态概率。最后,通过调试特定节点先验概率,开展不同暴雨灾害等级、应急响应行动、周围环境状态情况下人员死亡和地铁受损害的概率评估与情景推演,旨在总结经验、查找漏洞,为应对和防范“郑州暴雨地铁灾害”类似事件提供风险防范和响应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北省雷电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行业分布、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等,对2006—2017年(不包括2013、2016年)河北省雷电灾害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近10 a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波动递减的趋势,主要发生在6—8月,占全年雷电灾害事件总数的81.34%,唐山、保定和石家庄市为雷电灾害事件的高发区。雷电灾害事件最为严重的是电力行业达382起,人员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乡村。  相似文献   

3.
使用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南方涛动指数和招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常规观测资料,对1981-2010年ENSO事件与气温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强度呈现剧烈起伏波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明显上升的趋势,冬季最为显著。ENSO事件的强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春季气温和ENSO强度两者间呈正相关特征,暖事件年的前一年,气温明显偏低,暖事件年气温升高明显;夏季气温和ENSO事件强度主要呈正相关特征,但90年代末期后,气温和事件强度呈负相关特性;在秋季暖事件年气温偏低,冷事件年气温偏高;冬季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呈明显正相关特性,中等强度的ENSO事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1876-1878年中国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1876-1878年中国持续3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这是发生在小冰期将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之前的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统计逐年受旱县数,绘制了历年旱灾和伴生的饥荒、蝗灾、疫疾发生地域实况图。这次持续干旱范围广及13个省份,干旱的中心区域在山西、河南、陕西。旱区中心1877年连续无透雨时段超过200 d,跨年度的连续无透雨时段最长达340 d。其严重程度超过20世纪最严重的1928-1930年的干旱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太阳黑子第11活动周的下降时段和第12周的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又位于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频繁期, 对应于极强的El Nino事件。  相似文献   

5.
尹宜舟  李多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20,46(4):538-546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劭  王东阡  尹宜舟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18,44(4):556-564
2017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位列2016年之后,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全球冰冻圈持续萎缩,冬季北极最大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南极海冰范围全年处于历史低位。全球海表面温度显著高于常年,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热含量创历史新高,海洋酸化的影响持续加剧。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异常活跃的北大西洋飓风、印度次大陆的季风洪水、东非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以及全球多地的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寒流和强对流天气,201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年份。本文总结了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大西洋飓风季异常活跃和美国西海岸高温热浪天气两个典型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8月底至10月初,加勒比海和热带西大西洋海温偏高,对流活动旺盛,风速垂直切变偏小,为飓风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加之北美副热带高压出现阶段性减弱,导致4个强飓风接连登陆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7月上旬,受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东伸,东北太平洋切断低压维持影响,北美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美国西南部地区,是当地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森林火险等级的评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NOAA-CAC、夏威夷大学、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热带太平洋海温,水位及风场资料和“TOGA-COARE”(1992年11月-1993年2月)提供的赤道西太平洋深层海温资料,对1993年全球大气及热带海洋异常状况作了诊断分析,认为1993年世界气象灾害频频发生的原因是:(1)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对1993年东传型ENSO事件的响应几乎同步。(2)1991、1993年两次东传型ENSO事件在短期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1-2005年莒县气象资料,统计了干旱、冰雹、暴雨、大风、高温、冻害、雷暴、大雾、雾凇、雨凇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干旱频率明显增加,暴雨、大风、雷暴频率明显减少,大暴雨频率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高温、冰雹、低温冻害、大雾、雨凇、雾凇有减少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探讨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极端气候事件概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了国内外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现状,从经典极值分布理论、极值分布模式的参数估计、广义极值分布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佐证进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列举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一些成功研究成果,并认为极端气候事件概率问题是探讨气象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20年中国区域2089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对气候距平值、极端事件等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全国三类气温年和季节平均均一致升高,年降水增加,空间上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多(少)的特征将弱(强)化;华北东部、华东中部和北部以及青海西南部的年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距平增加;极端高温年减少,低温年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受到的影响较最高气温更大;夏季南北方两条雨带极端强降水年的发生概率降低,冬季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华东北部、西北东部极端弱降水年概率显著增加;全国超过一半的站点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的历史频次发生改变;新气候态还减弱了极端日高温事件的增速,加快了极端日低温事件的降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黑龙江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较多,强度大.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气象灾害资料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材料,统计出2010年黑龙江省发生的雪灾、暴雨洪涝、风雹雷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数据,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和灾情做了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黑龙江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较多,强度大.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气象灾害资料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材料,统计出2010年黑龙江省发生的雪灾、暴雨洪涝、风雹雷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数据,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和灾情做了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了多起异常气候事件.冬春的异常高温干旱,夏季伏旱的异常偏早偏强,秋季连阴雨早而强,盆地西北部秋季大涝等,均为历史同期所少见.本文将对四川省2001年气候事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孙劭  李多  王遵娅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19,45(4):533-542
2018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偏高0.99℃,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第四高值。全球冰川总量连续31年减少,南北极海冰范围全年处于历史低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较常年显著偏高,海平面继续加速上升,海洋热含量创历史新高,海洋酸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年内,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北半球异常活跃的热带气旋季、欧洲夏季持续性高温干燥天气、印度西南部的特大洪灾、澳洲东部严重旱情、欧美多地的低温暴雪以及全球多地的森林大火和强对流天气,造成了严重的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本文系统性总结了201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印度近百年来最严重洪灾和美国东海岸爆发性低温雨雪冰冻两个典型气候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夏季南亚季风强度偏强、控制时间偏长,8月在南亚季风槽西部位置偏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偏强的共同作用下,南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上空的水汽大量向印度地区输送,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引发了该地区近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洪灾;1月上旬,在耦合的急流结构、强烈的海洋温度梯度以及气旋外围气温偏高的共同作用下,冬季风暴格雷森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加强,造成美国东海岸出现气温骤降、强风暴雪等剧烈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劭  李多  刘绿柳  王遵娅  尹宜舟 《气象》2017,43(4):477-485
2016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偏高1.1℃,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海冰全年处于较低水平,格陵兰冰盖和南极海冰的消融程度明显增强;海洋温度升高致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环境变化。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受大气环流异常影响,全球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年初多地旱情持续发展,造成粮食和水资源危机;年内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寒流暴雪和热带气旋等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201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中国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及美国高温热浪天气两个典型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致使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通道将低纬暖湿气流向长江流域输送,配合同期亚洲东北部的高空槽引导高纬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频发、汛情严重;北美副热带高压在美国境内一段时期内的稳定停滞以及低纬水汽输送条件偏差,是7月美国中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青海省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度(2008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气温偏高,偏高幅度列历史第10位;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列1961年以来第5位;日照偏少,是1961年以来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年初发生的低温连阴雪天气(1月的异常降水量、1—3月的雪灾、1月寒潮强降温和2月的异常低温天气),1月上中旬、5月、12月分别出现的气温异常偏高现象,7月东部农业区出现的干旱和异常高温天气,9月下旬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夏、秋季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总体来看.对农业的影响而言,利大于弊,属年景较好的年份;而对牧业而言,虽然牧草产量与近几年同期平均相比,全省平均产量持平,但年初遭遇百年不遇雪灾,牧业受到巨大损失;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有利,除黄河上游流域来水量持续偏枯外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丰.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夏季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巴基斯坦洪水,俄罗斯热浪引发森林大火,美国东部闷热天气引发疾病、中西部洪涝。虽然夏季是北半球天气灾害频繁的季节,但发生在东欧和亚洲的天气事件已经超出正常范围。NCAR气候专家KevinTren-berth认为,今年的季风异常强盛,部分原因是LaNina导致太平洋海面温度下降,致使亚洲降水增加。一般LaNina年亚洲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城市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危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国  王秀荣 《气象》2008,34(4):16-21
通过对2007年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以及与城市建设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比较,表明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威胁日趋严重.由于极端降水天气事件的日益增多以及城市本身扩大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明显等原因,客观上存在易产生剧烈的天气现象和城市承灾能力越来越脆弱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致灾因素、致灾结果中,提出需要解决的城市建设规划、应急管理体制等科学问题,同时给出了城市防灾减灾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29日新疆气象局发布2006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11月伊犁河凌汛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1月中旬,伊犁特克斯河多处封冻后,由于气温明显升高,致使伊犁河多次发生凌汛。特克斯县遭遇50年来最强的冰凌灾害,冰凌阻塞河道,河水四溢,沿河几百户居民家中进水。伊犁州凌汛给当地房屋、牲畜棚圈、粮食、桥涵、防渗渠、农田道路、耕地等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20.
ENSO事件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秋庆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3,17(4):395-402
本文利用1951—1988年10°S—50°N太平洋SST资料与EOF分析方法对ENSO事件的发展过程与循环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OF第一主分量时间系数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表示SST距平变化与ENSO事件的发生.并且,第一主分量空间函数分布的变化揭示了一种ENSO事件增温是春季首先始于赤道东太平洋沿岸,随后向西传播到赤道中太平洋的增温过程;而第二主分量空间函数分布的变化揭示了另一种ENSO事件可增温首先始于赤道中太平洋,然后向东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温过程.分析结果还表明,ENSO事件的强度是强弱相间,其周期平均大约为4年左右. 本文还比较了80年代热带太平洋SST的变化及所发生的两次ENSO事件与其它年代所发生的ENSO事件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