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为地热?《现代汉语词典》对其定义是:“存在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科学家们称,地球内部的温度非常高,其地心温度大约为4000℃,在持续地传向地面后,有的地热源在地表可产生300℃以上的热水,有的则产生100℃以下的热水。一般高于150℃的高温热源常被用于发电,低温热源可直接用于区域供热、温室加热、食品干燥、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正因为如此,在能源日益紧张和地球大气变暖的情况下,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认真借鉴各国及国内各地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属高温地热显示区。为了解区内地热田的热储基本特征,通过收集的12个主要地热田的23组地热及地表水样品分析可知,研究区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地表出露温度较低的脱玛、玉寨、果组地热田以Na-HCO3型地热水为主,循环较快、可更新性较好,董翁、谷露、羊八井等地表出露温度较高的地热田以NaCl(NaCl·HCO3或NaCl·SO4)型地热水为主。地下热水中Cl与B、Li的正相关性,显示地热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与Sr相关性较差,体现了地下热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而非水-岩相互作用;与SiO2、温度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区地热为深部热源。经阳离子地温计与二氧化硅地温计估算各地热田深部热液与热水含水层混合温度为134~256℃。基于综合分析,推测研究区玉寨地热田较谷露地热田热水可更新性强,循环途径长或热源埋深较大,地热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广袤而色彩斑斓的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更是有丰富的能源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近些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资源不断减少,开发难度日益增大,以干热岩(Hot-Dry-Rock, HDR)为代表的深部地热能源正在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  相似文献   

4.
热泵是消耗一定高品位能源把能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的设备。热泵是以低温地热水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采暖供热的低温热源,同时是实现采暖制冷和生活用热水的一种系统。它用来替代传统的用制冷机和锅炉进行空调采暖和供热的模式,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地源能利用的一个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原理,结合桥圩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桥圩盆地地热的热源、储层、盖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圩盆地具备完善的热储、盖层条件和热水通道条件,热源条件较好,具有形成热传导型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探与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 ,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 ,区内地质构造发育 ,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 ,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汇处。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 ,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 ,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 ,下渗和深循环对流 ,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为热水 ,沿断裂上升过程中 ,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成分各异 ,温度高低不等的温泉水  相似文献   

7.
地热(地下热水)是能源矿产家族的一员。利用高温地下热水(>150℃)发电、采暖不仅可节约煤炭、石油的消耗,並可减少废气、粉尘的排放而利于环境保护。中低温地下热水(150~30℃)由于其水化学性质及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广泛的用于医疗、洗浴、养殖、种植等事业中。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地下热水不仅可节约  相似文献   

8.
山东临清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德平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8):27-31,43
山东省临清地热田主体位于冠县凹陷内,面积约1550km2。地热类型属层状孔隙型,热源是地球内部的传导热,盖层是第四系和新近纪明化镇组。可被利用的热储层有4个,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是馆陶组下段热储,该热储层顶板埋深约1100m,底板埋深约1700m,热储层厚度530~580m,含水层累积厚度158~175m,单井涌水量1500~2000m3/d,出口水温62~67℃,矿化度5000mg/L左右,具腐蚀性,结垢性弱,具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经计算馆陶组热储层单井1a的可采量为5.431×105m3,100a可采量所释放的总热量为1.156×1013kJ,合理井距为1500m。  相似文献   

9.
以信阳信息大厦能源桩项目为对象,分别采用线热源模型和圆柱面热源模型对双U型埋管能源桩的桩壁温度及桩周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有限长热源模型和无限长热源模型对能源桩壁面温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有限长热源模型比无限长热源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更适用于能源桩的传热计算。通过各种热源模型对桩周温度场的计算与对比分析表明,有限长圆柱面热源模型对双U型埋管能源桩具有最好的适用性,计算相对误差小于4%。本研究成果基于原位试验得出,对桩基埋管换热器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受当地地热条件的控制 ,温州地区较多地存在温度>20℃的地下低温热水。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主要为山间谷地及山前沟谷地带的冲洪积层潜水和滨海平原内的孔隙承压淡水。与地表水相较 ,它们具有水温高 ,年温差小 ,水质好 ,无污染等优点 ,可用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从查勘地下热水前景着眼 ,温州地区不具备普遍出现地下中 ,高温热水或热泉的新地质构造活动条件 ,但不排除其个别出现 ,这可以通过对本文提供的“地热异常迹象”加以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提示:北方的供暖季,雾霾频频造访。于是,地热这一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关注。实际上,在天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上先后攻破了基岩和孔隙型热储回灌两大世界难题,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好机制。古人把从地壳裂隙深处涌出地面的热水喻为"金汤"。近年来,随着温泉、地热供暖等产业的发展,"金汤"盲目开采严重,一些地方的地热水位严重下降甚至枯竭。因此,加强地热水回灌成为地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火开始,到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再到近代原子能的发现,可以说,能源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为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开发高效而  相似文献   

13.
地热是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是一种具有清洁、价廉、稳定、可靠、环境友好等特点的新型能源资源,在发电、供暖、烘干、制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利用前景.青海省政府非常重视全省地热资源勘查利用工作,将此作为“358”找矿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厅积极筹措资金,安排了一批地热资源勘查项目,在浅层地温能、地下热水、干热岩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五龙背温泉地下热水有两种类型——赋存于热储构造中的“深循环型热水”和赋存于基岩裂隙中的“浅循环型热水”。“深循环型热水”的水温大子60℃;多为自流水;正水头大于4m;单位涌水量大于0.21/s.m;水质类型以C·H—N型为主,F~-、Na~+、SiO_2、CO_3~(2-)、SO_4~(2-)含量高,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浅循环热水”的水温小于60℃;有微弱涌水现象;单位涌水量小于0.11/s.m;水质类型为H—N型;HCO_3~-、Ca~(2+)、Mg~(2+)、K~+含量高;水温受季节性气温制约。两种类型地下热水水温具相关关系,水力联系微弱,两者可能为基本独立的水热循环系统。“深循环型热水”受热储构造控制,由区域大气降水补给,热源可能为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的能量而形成的地温场。“浅循环型热水”与基岩裂隙水成因相同,热源与“深循环型热水”加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城区地处鲁西南潜隆之济宁凹陷,在以往地热地质分区上为成热条件一般区,目前没有地热成井.通过卫星遥感热红外信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若干地热异常.结合常规地质调查、水井钻孔测温、电测深和热水样分析等异常验证,确认济宁市城区南部存在一个深埋型低温层状地热田.地热田面积大于300km2,热水温度可达50℃,热能资源量在3.95×1018J以上,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6.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为了研究错那地区地热田的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的温泉点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化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使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分析了水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在阐明几种主要的地热温度计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温度计和多矿物平衡图解法对研究区地下热水进行了温度估算。基于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热储温度为117℃左右,分析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并进行了相应的地热资源评价。这有助于查明地下热水物质来源,探明该地区地热资源,以便在今后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柯街断裂带上2个温泉(梁园温泉和大地温泉)水样的阴阳离子分析,正确划分了温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同位素
数据表明,2个样品的δD和δ18O值均在大气降水线附近,且未显示δ18O值向右漂移现象,说明该区地下热水具有现代大气降水
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推断温泉形成与火山、岩浆型热源没有直接关系。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与海拔高程之间的耦合关系,
证明了地下热水补给源区位于西部山区;通过采用SiO2 温标计算得出了温泉的热储温度和热水循环深度。梁园温泉热储温度为
100.1℃,热水循环深度是1643.3m,大地温泉热储温度为79.8℃,热水循环深度是1237.2m。柯街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岩性特
征与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成、深循环机制和冷热水的混合机制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青海国土经略》2011,(5):44-44
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是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富矿区,按照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2011年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计划的通知》,目前,由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承担,布置在共和上塔迈地区的第一口DRI地热井成功完成钻探。该井井深1453.58米,测井资料显示孔底温度为86.7℃,井口温度为82.0℃,涌水量为871.26m3/d。  相似文献   

19.
田禹 《地质科技通报》2015,34(6):182-185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温泉及地热井中地热水的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识别鲁东地热区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结合高程效应确定补给范围为地形较高的丘陵地带。根据3H的测试数据应用法国J.FT.(丰特)来特的经验估算结果和构建δ18O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对鲁东地热水的补给来源进行判别,得出鲁东地热区地热水补给来源为现代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选择以地面磁测、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和电测深等综合物探为主要探矿手段,结合地面浅层测温,初步查明矿区内地下热水体赋存部位和导、储热构造的分布范围、产状及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地质、物探特征,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有利部位布置2个钻孔进行深部验证,在不同深度,分别打出了水温为57.96℃和58.37℃,出水量为968.45 m3/d和2 106.32 m3/d的地下热水,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