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新思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和工程防治断续进行了近 40年, 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的研究和移民工程建设发现, 以往的工作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直接服务于山地民居群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峡移民工程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不足; 综合分析技术方法落后; 区域性规律研究程度较低等。结合作者负责的工作, 本文提出了新一轮三峡库区 (1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新思维, 即指导思想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围绕山地民居和移民工程开展工作; 在综合调查基础上, 建立以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为核心内容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GGIS), 采用发育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量化指标作为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区划和监测预警系统布设的依据; 充分利用现代观测与分析技术, 建立基于RS、GPS和GIS以及群测群防体制等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地质环境开发保护的预指导和防灾减灾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殷跃平研究员等撰写的专著《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近期已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书对三峡工程库区滑坡及防治、边坡结构及加固、库岸坍塌及防护、工程弃渣处置加筋土技术、大型崩滑塌堆积体成因及开发利用、岩溶及岩溶地质灾害、易滑地层工程地质特征、人防硐室诱发塌陷灾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移民迁建中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注重与移民迁建相结合,介绍了作者在库区亲身实践的基于防治基础上的滑坡体和边坡防护与综合开发利用、建筑开挖弃渣超高加筋土挡墙处置、库岸防护等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移民区滑坡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容量有限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制约了移民安置。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 ,只能向滑坡等灾害堆积体要地 ,因此 ,不仅要治理滑坡灾害 ,而且还要利用滑坡体 ,它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挑战。在防治滑坡的基础上 ,为移民迁建提供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是三峡地质灾害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锚拉桩、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注浆、加筋土等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对今后十多年三峡工程施工和蓄水期间,库区移民迁建工程的地质问题,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仅占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常用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南部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发生频繁。主要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目前的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主要有以工程减灾为目的的专业监测,城镇居民点的综合减灾监测,而广大农村则以群测群防为主监测。国土资源部建立了全国性的内容包括滑坡、泥石流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特别是在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由中央主管部门统一指挥、专业技术人员配以相关监测方法及仪器进行。目前使用的主要监测方法有地表位移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滑坡体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监测、3S技术综合应用I、nSar技术应用、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实时自动化监测等。通过这些监测,对三峡水库区的移民迁建、经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开工,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推进,新城镇居民点的建立,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变得十分紧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2002年拉开帷幕,此次为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集中进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经验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8.
自 2 0 0 1年 7月国务院宜昌会议以来 ,为满足三峡工程 135m水位蓄水任务的库区移民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支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库区共有197个滑坡地质灾害需要实施治理工程。为了加强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技术管理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原移民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专家组 ,我所王思敬院士、孙广忠研究员被聘为专家组成员。目前 ,各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进展总体上是顺利的 ,但…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在政府领导下由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警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综合性防灾减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从2003年开始建设运行并通过技术、管理等不断创新完善。运行以来,及时预警预报灾险情700多起,紧急转移搬迁6万余人,连续15年无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等事件,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成功的必然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明确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区秭归县楚都大道高切坡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峡库区秭归县部分移民迁建规划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空间有限,移民搬迁新址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的高切坡所暴露的地质灾害隐患日渐突出,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城(集)镇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高切坡项目管理要求,受委托2006年6月对秭归县楚都大道已治理高切坡进行了安全评估工作。楚都大道高切坡的防护工程分为南段和北段两部分,其中北段为浆砌块石挡土墙支挡措施,南段主体为挂网喷锚加固措施。自1999年6月竣工以来,南段基本无明显变形现象,但北段挡土墙及后侧坡体却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形。通过对项目基本情况、防护工程措施、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并综合考虑高切坡及防护工程变形破坏现象,可对该高切坡的地质勘察、设计方案、施工质量、维护管理做出客观评价。由于该高切坡北段存在较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已构成安全隐患,为此依据安全评估技术要求,将该高切坡评定为局部不安全等级,并提出了整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塌岸与工程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辉明 《第四纪研究》2003,23(6):648-656
水库塌岸(岸坡再造)是影响三峡水库移民工程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近期库区塌岸治理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论述了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以兴山县高阳镇库岸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岸坡稳定性分析、岸坡再造范围预测、库岸稳定性分区和工程治理方案论证的方法、步骤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塘角村1号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塘角村1号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应急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本文通过滑坡变形、库区降雨、库区水位变化等资料的相关分析,总结分析了该滑坡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的变形特征。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滑体变形速率的因素之一,下部滑体变形对于库区水位下降敏感,当水位在一段时期内按一定速率持续下降时,滑体变形速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区工程环境边坡治理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减少和防止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库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应加强库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边坡治理研究。文章结合三峡库区某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指出常规高填方设计方案存在诸多问题。提出在填方区采用环境边坡治理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新设计思路及方法。采用了架空设计方案,尽量保持现有地形地貌,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山体进行大挖大填,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山地灾害。该方案避免了场地高填方,不需修建高填方挡土墙,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造价、缩短了工期。上部建筑或构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架空支撑,建筑物沉降小。新设计方案的实施,确保了三峡水库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比例高等特点。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量重大工程建设、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带来了挑战。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能够为灾害风险管控、监测预警、防治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由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入手,着重分析讨论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监测预警既有成果和研究现状。然后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方法和主要监测预警模型的发展和现状三个方面,讨论了"3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现状和实践应用;最后详细讨论了目前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三峡库区和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最终结论认为,"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各行业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未来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以"3S"技术为基础,集观测、研究、风险评估、预报预警、预防治理为一体,有机结合各相关学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诱发灾害的因素和发生强度,提高地质灾害预报的时间、地点、发生强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毛春节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18-220,233
面对震后极差的地质环境,成倍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绵阳市积极开展各项防治工作,通过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有序、高效开展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防治工作,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A special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ince 1999.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on landslides because there are dense populations centered in the reservoir area and geo-hazards may be triggered by a 30-m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between 145 and 175 m in elevation during reservoir operation; the regular monitoring could not be suitable to the early warning on landslides. Since 2003, the authors have carried out a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project on landslides at the relocated Wushan tow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monitoring station include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high-accuracy double frequency to monitor ground displacement, time domain reflection technology, and immobile borehole, inclinometer to monitor deep displacement, piezometer to monitor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reservoir water level monitoring.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is continuous and traceable in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the cycle of data acquisition is very short, usually within hours, minutes, or even shorter. Based on the landslide monitoring experience a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early warning criteria on landslide ar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critical situation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levels: blue, yellow, orange, and red, respectively, expressed by no, slight, moderate, and high risk situation. Comprehensive judgment from multimonitoring data of Yuhuangge landslide in this area since 2004 suggested that the new Wushan town will be at the blue early warning level, although some monitoring data of individual displacement at deep borehole showed that the displacement was increased by 5 mm in 5 months with an average velocity of 1.0 mm/month, and the data of BOTDR also showed an obvious dislocation along a stairway on the landslide.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碎裂岩体、岩溶角砾岩、泥质条带和残坡积角砾层。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岩溶特点和强度,总体规律性是由西向东、剖面下部至上部岩溶作用增强,其中陡坡下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地带和冲沟下部是岩溶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岩溶作用形成了各种微地貌和特殊的岩体组合格局。岩溶导致岩体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加上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可能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库区迁建城镇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对三峡工程库区九座迁建城镇新址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划分出三个质量等级。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反映了迁建城址环境组成要素与人类工程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单要素地质体质量,城市综合灾度和自然资源优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国金  陈松  陈江平 《地球科学》2010,35(6):1075-1080
为保证三峡库区巴东组易滑地层区城市规划发展地质安全,采用系统分析与类比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常斜坡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巴东城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特大型复合变形体,系统分析表明,在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该滑坡前缘稳定性较差,但整体基本稳定,仍可限制性加以利用,实施部分搬迁避险是必要的.从整体而论,迁建新址区与黄土坡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类同,即同属三峡库区,由巴东组易滑地层组成、以顺向坡体结构为主要特色的斜坡地质环境,发育多个影响较大的滑坡,显现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一面,利用时仍须加以限制.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能保证两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雅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工作流程和2013年汛期运行情况。本系统在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易发性分区图及预警判据体系的基础上,利用WEBGIS平台构建;运行时需要输入区域降雨量监测值和降雨预测值,得出相应的危险性分布情况。本系统2013年汛期运行,对地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一次典型的预警实例(2013年7月7日),对预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