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成立。在揭牌仪式上,与会专家学者们满怀期望地指出,实验室的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长期为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标志着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创新跨入了一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定位应用程序的普及,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成为"大数据"中的重要部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契合了人文地理学"计量转向"与"社会转向"的发展规律,以及人文地理学人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人文地理学者也面临着数据决定论、数据分析方法准备不足以及数据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在"大数据"热潮下,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大数据"还是"小数据"的研究,都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数据规模与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阐述并无很大的关联。并且,还需要警惕由于数据垄断可能带来研究的"数字鸿沟",并呼吁人文地理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与内容等方面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治理工程,开辟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为地缘关系研究提供了大舞台。地理学是从时间、空间和自然—社会系统三个维度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科学,对地缘关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地理学视角研究地缘关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带一路”是当前最具挑战的科学和政策命题,从地缘关系视角研究“一带一路”,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① 在科学思维上,需要还原论与系统论思维相结合;② 在科学数据建设上,需要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数据相结合;③ 在科学问题选择上,需要社会过程、人文过程、政治过程和自然过程相结合;④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经验方法、实证方法、系统方法与大数据研究方法相结合。中国地理学者应兼顾政治地理学科建设、地缘关系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一带一路”全球实践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凤君  陈卓 《地理学报》2019,74(11):2230-2242
科学认知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促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对完善学科建设和促进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以来的交通地理论文为依据,厘清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归纳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和趋势,以服务于学科建设。①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创阶段、体系形成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逐渐明确了自然—人文—技术交叉综合的应用学科性质,形成了突出的综合性研究特征,根据研究内容、交通方式和空间尺度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② 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是中国交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数据与方法创新、学科交叉需求和国际理论引介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 中国交通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人文、生态和技术相结合的前沿方向,未来有必要适时地调整学科体系和发展方向,以保持学科优势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高度集中、人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人工环境下“第二自然格局”的形成以及剧烈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效应使得城市自然地理学在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缘起、学科发展的综合分析,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以及前沿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丰富和深化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推动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未来,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开展:①关注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学科理论体系;②发展多学科的交叉视角,深化城市地表系统多要素变化研究;③聚焦城市自然—人文复杂系统,揭示自然和人文多要素间耦合机理及驱动机制;④拓宽城市服务应用领域的研究,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决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中伟  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66-1275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耿志  冷疏影 《地理学报》2018,73(3):578-594
选取土地利用、城市体系、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社会文化地理5个研究议题,以1986-2017年所有相关的人文地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样本,对每个项目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自由开展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科交叉和方法创新,培育学科新生长点以及培养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同时反映了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人文地理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特征与态势。  相似文献   

9.
樊杰  周侃  孙威  陈东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47-160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高禄  罗怀良 《地理科学》2004,24(6):698-703
采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模型以及时间序列平稳性的ADF检验技术,结合23年的实测资料数据,分析了澜沧江天然来沙量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澜沧江河道冲淤发生变化。结果发现:(1) 澜沧江历年来沙系数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时间过程、但历年冲淤变化却是一个稳定的时间过程;(2) 澜沧江河道(允景洪断面)历年来沙系数变化对于冲淤变化不存在格兰吉尔因果关系,或前者对后者无预测关系,因此澜沧江河道来沙系数的增加(或减少)都不一定导致断面淤积量增大(或冲刷量增大)。前人得出的"随来沙系数的增大,断面淤积量有所增加,反之,则冲刷量增加"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3,21(1):9-15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牧民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得十分的必要。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提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构架,即在确定“九个生态经济区”基础上,建设“九个特色优势资源生产基地”和发展“九个特色优势产业”;对各生态经济区发展方向及其特色优势资源生产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RAE-ific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academ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ex Loftus 《Area》2006,38(1):110-112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认为:(1)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先地区;(2)城市群主副中心相结合、并有多轴连通的网络化特征已初步显现;(3)从整体上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某些基本特征,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4)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4个圈层,预测未来将形成5个圈层;(5)空间轴线结构特征显著,并形成了"之"字形格局;(6)随着交通轴线的进一步拓展和衔接,将以此形成以超大或特大城市为节点的空间组织网络结构,在形态上形成多中心复合状的网络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New Zealand geographer》1954,10(2):197-200
MAP AND LANDSCAPE. By Dorothy Sylvester.
MAPS AND DIAGRAMS. By F. J. Monkhouse and H. R. Wilkinson.
THE LOOK OF MAPS. By Arthur H. Robinson.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By Arthur H. Robinson.
GEOGRAPHY FROM THE AIR. By F. Walker.
OUR WORLD FROM THE AIR. By E. A. Gutkind.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 1952, pp. 250.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本化及其转移中的教育培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转移的作法,从劳动力资源化和资本化的理论分析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以此得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强化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and special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rginal area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he Yangtze River,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is not only rich in waterfront resources, but also has favor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ith great potentiality. Aided by large-scale underwater topographic map, the major factors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uch as the stability, the water depth 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port construction, are assessed i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lack of perfectly combined high grade waterfront; (2)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quality of the waterfront along the Yangtze; (3) the fore-bank water depth and waterfront stability are the main na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waterfront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4) the waterfronts along the Yangtze are mainly used for port, warehouse and industrial purposes; and (5) the waterfronts near important cities are highly used, especially the high-quality waterfronts.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and special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rginal area between land and water.The Yangtze River,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is not only rich in waterfront resources,but also has favor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ith great potentiality.Aided by large-scale underwater topographic map,the major factors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uch as the stability,the water depth 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port construction,are assessed in this paper r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but lack of perfectly combined high grade waterfront;(2)there exists and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natural quality of the waterfront along the Yangtze;(3)the fore-bank water depth and waterfront stability are the main na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waterfront a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4)the waterfronts along the Yangtze are mainly used for port,warehouse and industrial pruposes; and (5)the waterfronts near important cities are highly used,especially the high-quality waterfronts.In addition,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前物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 ,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在简述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 ,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和历史进程 ,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 (包括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 ) ,并同时从总体格局、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异、城乡差异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具体讨论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和布局现状 ,提出了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