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厦门湾海域2018年春、夏、秋三季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部海域、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为污染严重的区域,为Ⅳ类水体;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水质状况良好,以Ⅰ类水体为主;DIN和DIP为影响厦门湾水质的主要污染物。结合采用面积比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厦门湾整体处于Ⅲ类水体状况,水质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沿海地区营养盐含量显著增加,导致海湾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了解水体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之间的关系,是对海湾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前提。本研究以2010—2019年福建省厦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性、季节性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海湾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为氮、磷污染物治理提供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厦门湾自2013年以来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波动降低,但同安湾无机磷含量近年来有明显增加。春季和秋季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氮、磷含量均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趋势,反映出典型的陆源输入特征。硝酸盐氮是厦门湾无机氮的最主要成分,其与无机磷的比值普遍高于Redfield比值。无机氮、无机磷是导致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富营养化指数较高的主要因子,受径流调控明显,无机磷在秋季还受到沿岸排污口的显著影响。厦门湾亟需加强对所有入海河流氮、磷污染的总量控制,建议强化沿岸排污口的管控。  相似文献   

3.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河口区最高、东侧水道最低、西海域和同安湾介于两者之间,底层水a(355)的分布与表层基本相似,表明陆源河流输入是厦门湾CDOM的主要来源;a(355)的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主要受水文和生物因素控制。厦门湾表层水CDOM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介于0.014—0.018nm-1,但河口低盐度区S值较小,反映陆源腐殖质的影响。a(355)在河口混合中呈保守行为,表明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CDOM的吸收系数a(355)与其荧光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相关关系,指示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方法来研究CDOM的分布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用碱熔法处理样品,水沥取,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了采集自福建省兴化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3个海湾潮间带沉积物岩心的碘分布。兴化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3岩心中的碘含量分别为2.5~43.7,17.3~39.6和11.3~29.1 mg/kg。3个沉积物岩心中的碘含量稍高于福建省的土壤的碘含量,与我国海域的沉积物碘含量在同一水平,但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开阔海域沉积物的碘含量。兴化湾和东山湾沉积物中的碘与有机碳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九龙江河口采集的岩心中的碘与有机物碳含量的相关性较差。推测海洋源的沉积物碘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好,而陆源沉积物的碘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11—2020年九龙江河口入海监测断面表层水连续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得出:(1)2011—2020年九龙江河口入海监测断面表层水水质年际变化特征为近10年来九龙江入海河口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2016—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浓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较大,表明“十三五”期间九龙江流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总氮仍然超标严重。(2)2020年九龙江河口入海监测断面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无机氮、总磷夏季含量相对较低,冬季含量相对较高。化学需氧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含量相对较低,秋季含量相对较高。而石油类的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含量相对较低,春季和冬季含量相对较高。(3)2011—2020年九龙江与闽江、晋江、龙江、木兰溪等福建省内其他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对比分析得出,闽江、晋江河口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好,龙江、木兰溪河口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九龙江河口入海监测断面水质一般。研究结果以期为九龙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三维水动力和盐扩散方程,计算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的盐度时空分布,并利用监测调查所得到的盐度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经验关系,对厦门九龙江河口区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三维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对监测站位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说明在潮周变化尺度,物理混合及扩散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分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分离厦门湾东南部海域、九龙江河口及九龙江水体中的胶体,并利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胶体的来源和胶体有机碳(COC)浓度对其自身茵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3种胶体对自身菌群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依序为海洋胶体〉河口胶体〉河流胶体.海洋胶体和河口胶体中自身菌群的相对增长率的平均值Y1、Y2与CCO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河流胶体中自身茵群的平均相对增长率Y3与CCOC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海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境数据,在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框架下,利用Marxan软件构建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以识别保护空缺.结果 表明:广西海域优先保护区集中在三娘湾、合浦、涠洲岛海域,部分区域游离在现有保护体系外.与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对比,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沿岸滩涂分布区、红树林分布区和涠洲岛珊瑚礁分布区.本...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5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对厦门海域开展的2次水质调查,研究了该海域中溶解有机氮(DON)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总溶解态氮(TDN)的组成,并探讨了DON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DON浓度平均值冬季大于秋季,表层高于底层,整体呈内湾、河口区较高,湾口区低的分布格局.秋季DON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同安湾西海域九龙江口邻近海域东南海域大嶝海域,冬季为西海域同安湾九龙江口邻近海域东南海域大嶝海域.该海域秋、冬季DON浓度占比(CDON/CTDN)分别为56%和53%,DON浓度占比整体呈湾口区大、河口区及内湾小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秋、冬季表、底层DON浓度与盐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磷酸盐、硅酸盐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溶解氧、p H值存在一定相关性.厦门海域DON的来源主要有九龙江河流、城市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等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活动等海源生成.  相似文献   

10.
正红树林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地球之肾",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中上部,与珊瑚礁、海草床、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全世界有80余种红树林。我国有3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厦门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其中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红树林基围养殖生态开发模式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的红树林基围(land-based enclosure)养殖传统模式是红树林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开发范例之一。本文介绍了珠江口红树林基围养殖生态开发模式的3个个例: 仅存香港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传统基围养殖运作历史和演变, 及其候鸟生境、养殖、观鸟、环境教育综合功能的实现; 珠海淇澳岛大围湾红树林传统和粗放式基围养殖试验和围内水位盐度等环境条件变化对红树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伶仃洋东岸海上田园红树林海水种植-集约式养殖系统试验和红树林净化水质研究。在珠江口红树林保护管理及海域污染防治过程中建议重视红树林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建立新的基围养殖示范区, 大力推广红树林基围养殖的生态开发模式, 探索毁林养殖区红树林友好式整治模式, 改善红树林基围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量, 加强红树林基围养殖系统相关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为该区域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和评价以及背景值提供了参考数据。结合2016年8月该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厦门东部水道部分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风险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重度风险为主,其余海域以中度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和2010年在厦门湾及邻近海域进行底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心样品采集,并进行粒度分析及粒度参数计算,获得了研究区底质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湾海域沉积物类型多样,以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5Φ~7.5Φ之间.采用 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发现九龙江口的沉积物主要呈东南方向净输运,而大金门南侧海域沉积物则有向九龙江口输运的趋势,同安湾内沉积物由海岸向湾中央输运;厦门东部海域沉积物向北输运,翔安南部海域沉积物向同安湾口以及澳头近岸输移.对柱状岩心进行放射性同位素210Pb 测年分析,计算得到九龙江口沉积速率为2.62 cm/a,进而探讨了九龙江口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信  陈建裕  杨清杰 《海洋学报》2023,45(3):113-124
红树林作为热带、亚热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本文使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形成了196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岸线、围填海、养殖区、红树林分布数据图集,并利用联合红树林识别指数(CMRI)对大湾区现存红树林进行时序分析得到红树林林龄数据集。结果表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得到现存红树林数据集,结合CMRI时序数据可以建立现存红树林变迁历史,进而有效估算红树林林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迁,现存红树林面积约为3 316 hm2,大湾区内部各地区存量林龄差异较大,整体林龄均值为20 a。近50年间,岸线整体向海移动,岸线变迁、围填海和养殖区变化显著影响红树林面积、空间分布及林龄大小,人工种植是近20年红树林恢复的主因。  相似文献   

15.
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维坤  陈峰 《台湾海峡》1994,13(4):317-322
本文报道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地貌,沉积特征和水文泥沙特性,探讨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特别是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即鸡屿北水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结果表明,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是在江流,海潮,咸淡水交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其冲淤演变过程与屿河口沙坝不断淤积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及潜在迁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藩照  张宇峰  胡忻  柳欣 《台湾海峡》2010,29(4):532-538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Zn〉Cr〉Pb〉Cu〉Cd,其中Mn和Zn的含量达到了1 471 mg/kg和231 mg/kg.与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比,沉积物样品中Zn、Cr、Cu和Pb的含量较高.改良BCR连续提取表明6种金属中Zn、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存在,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指数大到小的顺序为:Mn〉Cd〉Zn〉Cu〉Pb〉Cr,其中Mn和Cd的潜在迁移危险最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周边海域60个取样站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运用功能群方法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60科411种,其中肉食者152种,浮游生物食者102种,碎屑食者103种,杂食者48种和植食者6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分别是该海域春、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总体而言,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为该海域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但各区域的优势功能群存在一定差异,围头湾的主导功能群为肉食者和碎屑食者,大嶝海域以肉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为主,而九龙江口和同安湾则以碎屑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占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和底温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活性磷酸盐、底盐、有机质和叶绿素a等对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杏林湾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厦门自然保护地选划和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文章分析自园博园建设以来,海岸带开发对杏林湾生态功能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通过构建杏林湾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杏林湾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5年的6313.03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10415.93万元,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尚未完全发挥杏林湾应有的价值,原生生境保护有待加强。运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陆海统筹理念提出保护措施: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地对荒野地进行严格保护,并开展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价值;针对杏林湾水污染问题,通过湖海共治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on-site observation and dynamic model, the research on the fronts at the Jiulong Estuary has been carried out, during which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alinity fron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stuarine fronts mainly lie in the area from the Jiyu Islet to the Haimen Island, outside of Yuweizai to Hulishan cross-section, the near coast of Yuweizai and the south of the Songyu-Gulangyu Channel. The fronts in the former two regions are formed directly by plume, while the one near the coast of Yuweizai is a tidal intrusion front caused by flood current and the one at the south of the Songyu-Gulangyu Channel is the result of current shear transformation.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fresh water of the Jiulong River mainly influences the inside of the Xiamen Bay, and when it is in typhoon seasons, plume front can affect the Taiwan Strait and has an effect on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stra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