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TEQC软件的功能及评价体系,其次利用TEQC软件对陕西省25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2012~2013年观测数据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TEQC软件进行GNSS数据质量评价行之有效;②陕西省25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良好,满足中国地壳运动观测技术规程的要求;③泾阳、山阳、太白、延安、西安基准站数据质量较差,主要与环境干扰和仪器故障有关。  相似文献   

2.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出现使得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逐渐成为主流的形变监测手段。为了推进陕西地区构造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兼顾大地测量、气象预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陕西省地震局组织建设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的构成,对基准网、网络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具体架构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对GNSS连续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今后将把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等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地区4个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观测数据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各基准站的数据有效性、多路径效应和数据周跳等精度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程要求。通过对基准站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掌握基准站运行情况,保证其高质量运行,为产出高质量、高连续率的观测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证地震观测台站的正常运行,解决当前台站动行观测系统存在的抗干扰性不高、观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资源利用不足及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利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套集设备管理、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采集、信息通讯、信息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考虑到地震观测台站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分析台站运行状态观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为了实现实时监测、及时抢修以及远程操控,采用具有双通道可切换的12 V稳压直流电源和UPS作为观测系统供电设备,采用有线、无线双线路备份的方式集成网络通信系统,并实现人机交互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包括用户管理、值班工作管理、台站设备管理、台站运行状态观测、故障预警以及故障派单及抢修等系统软件部分,完成系统设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在网络中断时继续保持信息传输连续率,工作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没有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及国际上多种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加密,无人值守的GNSS基准站在故障判断、维护维修等技术问题对统一的技术标准有迫切需要。研究GNSS基准站运行监控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GNSS基准站的良好运行,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通过对监控内容、监控方法、监控程序的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按照这些指标和要求就能够及时发现观测中出现的故障,通过标准给出的程序控制和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排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波形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测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得到各测震台站各分向PSD功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 S值.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连续波形数据质量、JOPENS系统台站配置参数的准实时...  相似文献   

7.
在数据完整率达到95%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选取2010—2020年全国基准站观测数据,采用TEQC软件进行质量检验,分类整理其中多路径效应计算结果呈典型特征的台站,结合观测环境状态,对多路径效应存在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除接收机天线周围发生遮挡外,硬件更换、台站周围地势差等因素,均对多路径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建站选址和观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新疆地震监测台站及灾害现场等区域对气象数据的需要,弥补新疆地球物理观测有人或无人值守台站以及GNSS台站缺少辅助观测手段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气象辅助观测系统。该系统集成雨量、温度、气压、湿度等测项,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操作、便携且可扩展性强等优点,能够大幅降低气象辅助观测台网式布局成本,填补新疆区域地震监测台站气象辅助观测资料空区,较好满足地震监测工作对气象数据的需求,为地震监测预报人员以及其他科研人员提供连续可靠的近点气象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中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的建设目标、设计指导思想、台站布网原则、技术与设备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简述。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将在原有GPS连续观测站的基础上再新建30个GNSS连续观测站,连续观测站将达到41个。台网建成后,能有效监测福建省内各主要断裂带的地壳运动、重力和水准变化,同时也可为福建省内用户提供导航与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利用teqc软件对JLCORS网络系统的49个连续运行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电离层延迟及变率、多路径效应等,数据采样率选用3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度。结果显示,95%的观测站采样效率分布在0.9~1之间,80%的观测站CSR值分布在0.0~0.35之间;所有站点多路径MP1、MP2指标的RMS在0.15~0.45 m范围内,网络系统内MP1、MP1的最大值分别是SLAN站0.45 m和DEFN站0.42 m。接收机运行状态良好,观测环境和观测数据质量完全符合《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技术规程》要求,而且均优于国际IGS站点标准,对于电离层延迟较严重的时段和不健康的卫星进行了统计,可为GNSS后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地震局GPS观测技术应用于1992年开始,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局在“九五”、“十五”期间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的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历程,重点对“十一五”期间正在进行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项目进行了介绍。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应用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述,并利用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福建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十一五”结束后,福建GNSS连续观测站达到41个,将成为我国大陆GNSS连续观测站最多、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这将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攻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无人值守台站自动化监控程序和微信小程序,实现监控台站故障报警、手机微信界面交互信息显示、后台分析统计及自动生成标准化报告等功能,使台站日常维护、故障告警处置、例行巡检等一系列工作更简便易行且规范,提高台站运维效率。研究结果对数量日益增加的无人值守台站运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丰富多样的微信接口为日后功能扩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在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的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的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组网过程和布网原则,并对其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能够满足mm级地壳运动监测的要求.其对日本“3.11”地震有较强反应,远场同震位移幅度达到7-9mm;同时GNSS连续站可成功观测到站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最大年沉降量接近100mrn/a.  相似文献   

15.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6.
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基于"十五"网络的地震台站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的监控台站仪器设备的状态并收取状态参数,实现设备复位操作及故障报警,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中心仪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台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仪器装备高效稳定运行,促进台网数据交互共享,针对台站管理和装备保障业务关于省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中心台的三级用户需求,以台站基础信息管理、仪器运行状态监控、技术保障信息管理为设计主线,利用ASP.NET 4.0和SQL Server 2008技术,以B/S模式采用Visual C#语言设计一套基于Web的地震台站和技术设备管理保障系统。用户根据不同权限,通过局域网即可实现对台站和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仪器安装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登记、实时设备运行监控、运行统计评估报表产出、信息展示等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