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遥感设备的性能限制,使得采集的遥感影像质量受到影响,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限制了遥感解译应用的精度。当前针对遥感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研究仍然存在重建后的遥感影像地物全局信息和纹理细节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顾及全局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并对模型全局和纹理进行增强。一方面,地物全局特征增强部分用于解决当前研究中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对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全局遥感地物信息没有重视和利用的问题。在生成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模块,以获取全局地物注意力图的方式将遥感影像中相距较远的地物信息作为重建过程的参考。另一方面,遥感影像纹理增强部分用于解决超分辨率重建模型中超分辨率影像纹理信息不足的问题。本文方法引入纹理损失以优化生成网络参数并增强超分辨率重建后影像中的纹理信息。另外,为避免重建结果中的“伪影”现象,研究采用权值归一化代替批量归一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过程中能增强遥感地物特征,同时可以实现地物的纹理细节精细化恢复,而且超分辨率重建结果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SSIM、FSIM和PSNR值分别达到了0.756、0.595和...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网络传输、数据分享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纹理复杂度的遥感影像分区域多密级加密算法。首先,对大数据量的遥感影像进行分块处理,并将每个子图像块按照纹理特征的复杂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子图像块采用不同维度的混沌系统分别加密得到密文块;最后,将密文块进行关联拼接,得到整体加密后的密文图像。通过采用真实遥感影像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遥感影像的信息隐藏,并且可以兼顾加密的安全性和时间复杂度,在大数据时代面向大众化应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共享和图像处理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网络环境下虚拟地球的多尺度矢量、 影像和地形数据的集成可视化,便于矢量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本文根据几何绘制的方法,将二维矢量数据、 多尺度地形和全球等经纬度离散网格集成,提出了面 向虚拟地球的多尺度矢量数据结构和多尺度矢量数据分块构建与组织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虚拟地球中矢量数据高效可视化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可视化的 dou g las-peucker矢量数据压缩算法。最后,基于网络三维虚拟地球平台 geoglobe开发了实验系统,实现了面向虚拟地球的多尺度矢量数据的构建、 组织以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聚落类型,对其进行精确有效的监控识别有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现有面向对象的城中村识别方法通常需要大量样本数据,导致训练成本较高,数据更新效率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顾及多分辨率特征的复合字典城中村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密集格网采样提取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全局特征,并与多分辨率颜色矢量角直方图特征融合,形成视觉词典;然后将影像表示为视觉词频率直方图;最后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分类,以实现场景尺度的城中村识别。以高分二号影像为测试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总体精度达90.08%,Kappa系数达80.16%,相较于加速稳健特征(SURF)、SIFT、VGG16、ResNet50,总体精度分别高出8.99%、3.51%、4.78%、2.28%。 相似文献
5.
6.
针对传统的影像分辨率增强算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个顾及影像纹理特性的自适应分辨率增强算法。在算法中,首先通过影像分析,根据定义的3种纹理特性,确定出像素在影像中所在的位置是属于平滑纹理、一般纹理还是边缘纹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属性应用不同的滤波器进行内插增强。特别是对边缘纹理的处理,为了提高精度,是通过两次迭代来完成的。实验中利用该算法和传统的增强方法对三峡地区航空影像和武汉TM影像分别进行了处理,并用常用的影像质量评价方法对增强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实验证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保持纹理、边缘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维矢量数据在数字地球环境下的可视化一直是数字地球研究的重点,当前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几何与基于纹理的可视化方法,两种可视化方法各有优点,但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各有不足。本文通过对基于纹理的可视化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带样式矢量动态纹理可视化方法,有效解决了基于纹理可视化方法中与矢量属性脱离,以及大数据量矢量栅格化时内存泄露的问题;另外,提出了球面矢量数据点选交互技术,利用基于几何的可视化方法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来拓展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多来源、难以集成综合利用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可视与计算查询系统。首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定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联关系构建技术:自适应四叉树编码技术、扫描线技术、几何匹配及语义匹配技术。最后,为实现关联关系的直观展示,设计了原型系统。关联技术的提出可建立起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原型系统的构建也为用户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及数据查询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多源POI位置融合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匹配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由于不同POI数据源之间位置编码的差异及定位误差,导致位置融合更加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址语义和地理空间特征的多源POI位置融合方法。首先,通过TextRCNN和图注意力网络提取地址属性的语义特征;然后,使用多层感知机提取位置属性的地理空间特征;最后,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通过特征聚合实现多源POI位置融合,并对成都市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和高德地图的POI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优于现有方法,平均位置融合精度优于12 m。 相似文献
10.
11.
12.
World Wide Web(WWW)上矢量地图数据的多分辨率传输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种用于网络环境下多分辨率传输矢量地图数据的算法,此算法采用"点删除"技术用于多分辨率描述原始的矢量地图数据,而且能够避免空间对象的自相交和维护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以此算法为基础开发了一个Client/Server结构的实验软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评估了该算法对提高网络环境下矢量地图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矢量地图数据的多分辨率快速传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图是空间信息传输的栽体,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以省、市级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地图在政府部门的统计年鉴、报表以及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地图在其信息发布中所体现的优势,论述重视地图的使用价值、普及地图在该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解决此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红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10)
基础地理要素记录了地理空间信息中最小的标示单元,是构成地图、地形图等常见地理展示方式的基础要素。在大数据环境下,统一存储、web共享、信息安全向地理空间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标准。通过国标GB/T13923-2006以及无限图层方法,研究基础地理要素如何满足新的需求,符合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地理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信息服务质量(QoGIS)的概念和研究框架,设计了一个体现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原型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支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机制,通过纵向多级、横向多库的异构空间数据库协同支持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为我国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协同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