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昌县晓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区位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作者提出该旅游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对不同功能景区进行划分为划分,分析晓峰旅游区总体结构特征,提出晓峰旅游区总体规划构想和开放格局,以及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旅游区范围包括石家庄市现辖的六区和四县(正定、获鹿、井陉和藁城县),以及石家庄地区所辖的赵县、平山、元氏和赞皇县,邢台地区所辖的临城县。总面积8853平方公里,总人口400多万。石家庄旅游区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为合理地开发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评价,并提出了开发设想与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旅游区位决定模式对防城港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的区位优劣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客源区位有利,交通区位不佳,资源区位在省市尺度上较优,但在全国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依据最新似定的风景资源普查评价的分类分级系统,十万大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可分为2个景系,5个景类,共14个景型,旅游资源丰富。在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评价作了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全新旅游分支,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主体项目。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独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开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该论文对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技术路线、开发导向和主题定位、开发图式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陵源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武陵源风景区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质量降低、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和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函调问卷 ,通过对函调问卷的综合分析 ,构建武陵源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对旅游区的旅游环境质量做出了评判。研究发现 ,尽管从总体上看 ,武陵源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旅游资源环境比较优越 ,但从评估的结果看 ,由于武陵源旅游区前期的开发力度过大 ,某些地方的无序开发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武陵源风景区环境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旅游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旨在平衡旅游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主要是在生态旅游区内进行,对旅游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肇庆市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以实现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从战略角度探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分析肇庆市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建立生态文化旅游区(园)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商丘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古迹独特、种类齐全、知名度较高四大特点,并从游览价值、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商丘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分析了商丘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够和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提出以“豫04”省道为轴线,以永城芒砀山旅游区、睢阳古城旅游区和睢县北湖旅游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开发,重视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F0002-F0002,F0003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文化二元论、游憩—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市场—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海洋功能区划发展状况,在指出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探讨青岛海洋旅游区划的依据与原则出发,通过分析海洋旅游资源地域特征和功能类型,制定了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方案,确定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体系,包括四大旅游功能类型,28个滨海旅游功能区,同时考虑到区域差异性、互补性,结合旅游发展空间定位要求,进一步提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次序,即南部重点海洋旅游区、西海岸次级海洋旅游区、胶州湾新兴复合海洋旅游区、东部沿海潜在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实现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从战略角度探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分析肇庆市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建立生态文化旅游区(园)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其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成为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鸟类栖息地保护及观鸟旅游已成为湿地旅游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为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的栖息要求,营建相应的栖息生境,并对观鸟旅游方式做了初浅的探讨,以期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的湿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述石家庄 -五台山旅游通道 ,探讨以西柏坡旅游区为中心的石家庄西部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旨在平衡旅游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主要是在生态旅游区内进行,对旅游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和名胜迷类比重较大,文章着重分析了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拟设了重点建设的旅游区及旅游线路,提出了开发方向,目标,开发机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一文化二元论、游憩一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一市场一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17.
论述石家庄-五台山旅游通道,探讨以西柏坡旅游区为中心的石家庄西部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布局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入手,分析了全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品位,气候,交通与社会经济条件,初步划分了11个旅游区,提出了全区旅游网络的构想思路和区域旅游路线的设计与组织。  相似文献   

19.
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业“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世纪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深度采用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小浪底旅游开发及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新开发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函谷关旅游区开发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函谷关旅游区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在论述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和资源与开发条件评价之后,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吸收我国古建筑学的有关思想,着重探讨旅游区的总体构想和景区的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