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的热液矿床,由不同矿石品位和矿体特征的南山、北山两个矿段组成,矿化形式分别为脉状、细脉浸染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20~470℃,Ⅰ矿化阶段流体盐度为10.1%~20.0%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变化大,为0.4%~45.5%NaCl eqv,流体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少量N_2。南山矿段均一温度为150~450℃,Ⅰ成矿阶段盐度为4.0%~11.1%NaCl eqv,Ⅱ、Ⅲ矿化阶段盐度随着温度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CO_2、CH_4;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与南、北山矿段流体显示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150~510℃)和气体成分,盐度4.9%~11.5%NaCl eqv与南山矿段Ⅰ成矿阶段流体相似。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结果表明南山矿段的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在围岩裂隙中随着温度、压力降低以充填结晶作用为主而成矿;北山矿段成矿过程为幔源中低盐度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后,与地壳流体混合,随后成矿流体以交代方式成矿,晚阶段两个矿区在大气水的混入作用下,北山矿段形成胶黄铁矿石英脉,南山矿段形成纯硫化物脉;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内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了初始含矿流体属性,为中低盐度幔源岩浆热流体。  相似文献   

2.
湖南沃溪W Sb Au矿床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沃溪WSbAu矿床层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0℃,盐度变化于2.9%~8.9% NaCl之间,由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计算得出的流体密度介于0.94~0.96 g/cm3。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一种进化的海水,即海水在海底下沉积柱循环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120~180℃温度的低密度成矿流体。当其回返上升到海底后,形成悬浮热液柱,并与冷海水逐渐掺和,发生化学和机械-化学沉积,在海底形成层状矿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范围与很多沉积喷流(SEDEX)矿床极为相似,暗示与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机制。同一矿层、条带状矿石中同一条带的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规律性变化,支持沃溪WSbAu矿床的同生热水沉积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立萤石矿床成矿液体特征,对矿床中的萤石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CH_4包裹体、气液两相H_2O-NaCl-CH_4体系包裹体和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40~300℃,盐度为14%~22%NaCleqv,捕获压力为135~222MPa,具有超压特征。包裹体成分以CH_4为主,其次为H_2O,含有少量CO_2、C_2H_4和H_2S等组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萤石成矿流体与MVT铅锌矿成矿流体类似,且具有油田卤水的特征。萤石矿的形成与古气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其成矿时间明显晚于MVT铅锌矿。  相似文献   

4.
黔东北双河重晶石-萤石矿床的矿体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为探讨其成因,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方法对成矿流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分为单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萤石和晚期萤石的均一温度分别为89~131℃和99~122℃,盐度分别为3.83%~20.84%NaCleqv和5.37%~20.51%NaCleqv;估算的流体密度为0.97~1.11g/cm3.此外,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成分是H20,但早期流体含有CH4.综合推断,双河矿床是由于温度降低同时受到大气降水及建造水影响形成的低温热液矿床.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其他萤石矿床的研究,推断该矿床与川东南地区的萤石矿床应具有相同的成矿流体场.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0,他引:7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 EW 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早阶段变形、破碎的石英角砾和黄铁矿裂隙;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冷热台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阶段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8℃~380℃,盐度为4.34%~6.59%,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60℃,盐度为3.23%~4.18%NaCl eqv;中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5℃~241℃,盐度为2.90%~4.18%NaCl eqv,与早阶段次生流体包裹体一致;晚阶段石英细脉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7℃~181℃,盐度为0.50% ~2.00%NaCl 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 CO_2、CH_4和 N_2。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富 CO_2的流体,当这种流体到达剪切带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发生以 CO_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过饱和,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下来形成矿床。白乃庙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确证了造山型铜矿的存在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6.
陈晨  李葆华  许龙 《贵州地质》2018,35(2):125-130,137
木里耳泽金矿床矿体位于上二叠统岗达概组,矿体形态受断裂构造和层间破碎带控制,大多数呈透镜状或脉状。成矿阶段划分为菱铁矿阶段与石英—硫化物—金阶段。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硫化物—金阶段。本文主要运用包裹体均一测温法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4.6℃247.6℃,盐度为5.86%3.06%。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179.6℃296.6℃,部分均一温度为15.6℃30.6℃,水合物最后融化温度范围为7.5℃9.1℃,相应的盐度约为1.83%4.87%。计算的成矿压力为1 010 bar。测试过程中,富H_2O相的H_2O-CO_2包裹体和富CO_2相的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非常接近,可以证明它们是同一时期捕获的CO_2与NaCl-H_2O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  相似文献   

7.
比利亚谷矿床是内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铅锌(银)矿床,具有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主矿体呈脉状产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和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地层中,受NW,NWW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银矿等。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类型,对矿石中的石英、重晶石和闪锌矿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CO2三相和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102℃~378℃和0.2%~10.5%NaCl eqv,CO2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24℃~256℃和1.8~11.2%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20℃和42.4%NaCl eqv。单个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除石英中的部分富液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含CO2外,不同矿物中的富液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均为H2O。此外,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范围波动较大,重晶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广,因此成矿流体属不均匀流体,流体混合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综合认为,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应属赋存于中生代火山岩中的与浅成-超浅成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应用红外显微镜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技术,对晴隆大厂锑矿床辉锑矿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辉锑矿与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和盐度存在明显差异。辉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含子晶-气-液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具有较高的盐度(0.18%~19.45%Na Cleqv)和均一温度(153~285℃),并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萤石则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具有较低的盐度(0.18%~1.91%Na Cleqv)和均一温度(144~176℃),认为形成辉锑矿和萤石的成矿流体来自不同的源区,流体混合导致的温度和盐度降低可能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辉锑矿硫同位素研究进一步揭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可能与晴隆地区及其外围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地质背景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徐鸣  刘君安  郭维民  曾勇 《地质通报》2017,36(12):2235-2242
秘鲁阿蒂科矿床是一个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含矿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7~389℃,盐度为2.2%~23.18%NaCl。均一温度数据呈近似正态分布,但是,盐度数据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且盐度较低,主要集中于0~10%NaCl和20%~30%NaCl之间。矿床δD_(V-SMOW)和δ ~(18)O_(H_2O)的组成投影点靠近雨水线,反映该矿床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下庄铀矿田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下庄铀矿田不同矿体矿石中的石英、萤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下庄铀矿田从成矿早期→成矿期→成矿晚期均一温度明显降低,但流体盐度变化不大,均为低盐度的流体。下庄铀矿田不同矿床均一温度与流体盐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矿床在中温(187~275℃)与低盐度(NaCl1.6~9.6wt%)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11.
阿尔恰勒Pb–Zn–Cu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乌孙山脉西南缘,矿体产于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灰岩中,其产状整体与地层基本一致。由于矿体具有层控特征,矿区地表和深部未见侵入岩体,导致该矿床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尚不清楚。成矿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阶段(I)、阳起石–黑柱石阶段(II)、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II)和碳酸盐阶段(IV)。阶段Ⅱ阳起石与阶段Ⅲ石英、方解石和闪锌矿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包裹体(L–V型)以及少量单相液相水包裹体(L型)。阶段Ⅱ中阳起石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78~425℃和2.1~13.0 wt.%NaCl eqv,阶段Ⅲ热液矿物中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62~342℃和0.5~9.0 wt.%NaCl eqv。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逐渐混入,导致成矿温度和盐度的降低以及矿物质的沉淀。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7.57‰~1.30‰),Pb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推断阿尔恰勒属于远端矽卡岩型Pb–Zn–Cu矿床,其成矿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甘肃小铁山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性质及其演化过程,对其含矿石英脉、重晶石样品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纯液体包裹体以及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小铁山矿床下盘脉状矿体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4~452℃,盐度为0.88%~9.86%NaCl_(eqv);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9~388℃,盐度为2.07%~12.16%;块状矿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8~296℃,盐度为1.91%~14.46%NaCl_(eqv)。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含矿石英脉状中δ~(18)O_(H_2O)为-1.14‰~4.68‰,δD_(V-SMOW)为-88.0‰~-153.2‰,结合包裹体的岩相学、流体性质等特征,推断成矿热液应为岩浆流体与加热海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乃庙矿田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日晨  李文博 《岩石学报》2009,25(11):2973-2982
十四万金矿床是白乃庙矿田徐尼乌苏金矿化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产于EW向韧性剪切带的次级NE向断裂.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形成无矿石英脉,石英遭受明显压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水溶液型、富碳质型、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420℃,平均盐度6.78%NaCl eqv;中阶段为硫化物-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细粒石英组合,充填早阶段石英的裂隙,未遭受明显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为富水溶液型和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260℃,平均盐度7.22%NaCl eqv;晚阶段形成方解石脉,仅有富水溶液型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180℃,平均盐度2.15%NaCl 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气相成份主要为CO_2、CH_4和少量N2.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富碳质流体,成分为CH_4+CO_2+H_2O,中阶段流体为富水流体,成分为H_2O+CH_4,早、中阶段均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早阶段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流体CO_2和CH_4含量降低,中阶段方解石沉淀使CO_2含量进一步降低,并导致了硫化物沉淀和金矿化.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均与造山型矿床一致,为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可能源于徐尼乌苏组浅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构造背景可能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体制.  相似文献   

14.
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 EW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 CO_2包裹体为主,CO_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 eqv;主阶段发育纯 CO_2包襄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 wt.%NaCl eqv 和3~5 wt.%NaCl eqv 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 wt.%NaCl 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 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架底金矿是近年来在黔西南新发现的主要赋存于玄武岩中的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为查明其成矿流体特征,探讨流体成矿机制,针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采取流体包裹体样品开展工作。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架底金矿热液成矿期可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阶段、烟灰色石英阶段和硫化物阶段,其中烟灰色石英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NaCl-H2O和CO2-NaCl-H2O型为主,黄铁矿阶段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11~231℃,盐度(wt)为2.10~7.60(% NaCl equiv);烟灰色石英阶段见大量NaCl-H2O和CO2-NaCl-H2O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182~218℃,盐度(wt)为1.40~5.90(% 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Th)普遍小于183℃,盐度(wt)为0.90~5.30(% NaCl equi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中含CO2、CH4、N2、SO2等气相组分,随着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不断下降,包裹体中气相组分种类也趋于简单。通过计算成矿流体的ρ、P、pH、Eh和fO2等物理化学参数,表明成矿环境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近中性、相对还原及低氧逸度的特征。流体包裹体组合变化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流体CO2含量不断降低的过程,主成矿阶段流体混合和区域伸展构造引起流体沸腾作用强烈,大量金属成分(黄铁矿、自然金等)快速沉淀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6.
云南罗平富乐铅锌矿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赋矿层位最新的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研究薄弱,铅锌成矿作用过程的认识缺少实际地球化学依据。对该矿床及邻近矿点中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区矿床(点)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以气液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显微测温获得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20~160℃和180~210℃两个区间,盐度分布在4%~10%和16%~22%两个区间,矿区存在低温和中温两类成矿流体,该类流体属于少量油田水混入的Na~+-Mg~(2+)-SO_4~(2-)-Cl~-型流体,结合富乐矿区矿体及矿石组构特征分析,该区成矿流体具有低温和中温流体混合特征,在成矿流体混合部位形成富厚矿体。该成果为认识该区铅锌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像,勘测其地质构造和矿体产出等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石组构特征。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闪锌矿中的包裹体的类型、形态、盐度、均一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小,测得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5.4~169.9℃,平均温度为140℃;冰点-0.5~-13.7℃,盐度0.88%~17.52%(eq.NaCl wt%),密度为0.92~1.06 g/cm3,流体的压力为1×105~5×105Pa。筲箕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浅成低温流体,盐度主要有低盐度流体和中等盐度两个端元,成矿机制可能是低盐度大气降水与携带矿质的中高盐度流体混和使铅锌产生沉淀形成。  相似文献   

18.
贵州泥堡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泥堡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的萤石、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和单个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其中的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的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的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的原因,后期的断裂带活动引发的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按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层间及构造破碎带;岩石有细粒及粗粒-巨晶两类;矿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240°之间;氢氧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的特征;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中的灰岩与泥质灰岩,F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泥质灰岩,部分可能为岩浆热液从地表深部携带而来,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共同混合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侵入热源的作用下,三种水混合后被加热,形成了成矿溶液的重要载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林西地区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林西地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萤石矿集区之一,对该区四个萤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还发育少量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7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0.18%~4.65%NaCleqv,密度变化范围为0.61~0.95 g/cm3,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流体;激光拉曼结果表明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有H2和C3H6。根据显微测温结果,认为水/岩反应很可能是该区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结合地质特征以及普遍低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认为该区萤石矿具有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特征,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