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东亚 俄罗斯学者В.Л.Масайтис和Ю.ГСтарицкий(以下简称马氏和斯氏)于1963年和1964年在<论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和<东亚的地洼构造>中,对亚洲东部的地洼区作了详细描述.他们指出:亚洲大陆东部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地台、蒙古-鄂霍次克和贝加尔古生代褶皱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它的阿尔丹结晶地盾)和若干其他构造,尽管地质历史、大地构造和岩将活动各不相同,但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无论在沉积物、岩浆活动或大地构造体制方面,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强烈的块断运动,断裂和深拗陷的形成(堆积了以类磨拉斯建造为主的、往往含煤的陆相沉积),独特的喷出岩浆活动和侵入岩浆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些现象发生在东亚整个地区上,不管每个地段以前的地质历史如何.它们既叠加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区上,也叠加在地台上.下面分鄂霍次克带、阿尔丹结晶地盾、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和中国地台分别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2.
腾冲地区是由元古代的地槽褶皱带,经古生代—三叠纪的地台体制,至侏罗纪开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地洼区。该区地洼阶段的演化及成因机制分为二个阶段。早期(侏罗纪-早第三纪)以花岗岩多次侵入为特征。这些花岗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均可与中国东部地洼花岗岩相对比。此阶段的地台活化作用源自该区的深部活动过程。晚第三世纪开始,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机制发生重大转折。巽他陆块与印度陆地的碰撞控制着该区的活化作用,形成广泛的中—基性火山岩喷发,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其构造背最及成因均与火山弧岩石相似。因此,从成因机制角度,腾冲地区属一个复合型地洼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地洼阶段岩浆建造与瓷石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瓷石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原料。中国瓷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华夏期地洼区,其中又以华中地洼区、华北地洼区和东南地洼区的分布最广泛。中国瓷石矿床主要是酸性岩类经中低温热液蚀变而成,也有少数是由岩浆自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其成矿作用与地洼阶段的岩浆建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瓷石矿的有益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  相似文献   

4.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地洼区是陈国达教授提出的有别于地槽区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是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金成矿作用强烈,分布着众多的金矿床(点),而多因复成金矿床则是其中重要的金矿类型。由于金矿的成矿继承性,致使地洼区金矿的含金建造比较简单。金矿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构造区的发育程度和展布方位所制约,表现为一定的层控性。金矿的岩控性集中于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三期岩浆活动,而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则控制了中国金矿的空间分布格局。地洼区金矿的成矿构造,主要为短轴复背斜、块状断裂、面状断裂、层间破碎带、构造窗和火山机构等。重磁异常与金矿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是我们圈定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6.
今年苏联出版的格里戈利耶娃所著的《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化》一书中,论证了前寒武纪地洼区的存在,指出已在北欧、东欧、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发现这种地洼区。由于它们的地质时代很老,故称原地洼区,其特征与古生代以来的地洼区相似。 “地洼区”或称“活化区”、“自治活  相似文献   

7.
<正>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太平洋成矿带内带与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外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分区属东北地洼区额尔古纳地穹列。区内地壳演化经历了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于晚古生代进入地槽发展期。此期的造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极为频繁,分布很广,并具有明显的多周期性。中生代(中侏罗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导致了构造-岩浆强烈活动的发育期,许多地洼盆地往往打破了古生代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造山运动概念的历史。尽管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但是大多数地质学家对造山运动都接受其构造成因的定义,而不是地貌成因的定义。造山运动是地壳演化活动阶段的反映。笔者将地洼型造山运动定义为在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总称,并且依据壳体运动的方式和力源,可以将地洼型造山运动划分为离散式、汇聚式和混合式三类。  相似文献   

10.
1后贝加尔地区 后贝加尔地区是中亚活动带北支的一部分.依Г.B.Адeкcaндров(1975)等人的研究,它有如下特点:(1)处于内陆--分布在两个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中国地台)之间;(2)位于两个全球构造--近东西向的中亚构造和近南北向的太平洋构造--的衔接点附近;(3)从晚元古宙到新生代无典型的地台环境;(4)显生宙历史中旋回性和方向性复杂地、辩证地结合;(5)晚元古宙和中生代历史特殊,不能纳入地槽区或地台区的经典图式.这是一个地洼区.在俄罗斯,本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是创立活化学说的样板,并且正是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中,形成了后贝加尔的基本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东部阿尔丹—斯坦诺夫地区一些前寒武纪Fe、Cu—Ni、Pb—Zn、REE矿群与远东滨海活化区达尔聂哥斯克中新生代Pb—Zn和B矿群的对此研究表明:原地洼矿群与中新生代矿群在其大地构造-岩浆环境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两者均受深断裂交汇的控制。这些深断裂在初生的富钾基性岩浆的多次上升过程中充当通道。  相似文献   

12.
童玉明  邱明 《地球化学》1982,(4):357-366
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岩浆岩的特征,前人已有总结。在湘赣地区湖南资兴、江西萍乡、丰城、乐平等地的几个地洼型煤田中,常见有基性、中性和酸性岩岩体侵入到中生代含煤地层或煤层中,多形成岩脉和岩床,部分地区有酸性一基性岩浆喷发,形成数米至数百米厚的火山喷出岩覆盖在含煤地层上。在以往的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侵入含煤地层中的岩浆研究较少。本文拟对资兴中平洞、唐洞、萍乡青山、丰城攸洛、乐平横路、景德镇北安等地洼型煤矿区岩浆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兰坪思茅地洼盆地的特征及与中国东部地洼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坪思茅拉张型地洼盆地处于亚洲复式壳体南部东亚壳体、中亚壳体和南亚壳体接合部位,其形成的背景及演化的历史比较复杂。对比分析表明:其构造格局、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与中国东部的地洼盆地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复杂差异性的原因,是组成滇西壳体构造地幔蠕动的方式及作用不一,与诸壳体演化历史差异、壳体之间汇聚拼合方式及运动形式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有关地洼区研究中引起不同看法和争议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①地洼区的属性问题;②地洼区与活化区,③地洼区与地球动力学;④地洼与一些有关的其它盆地(如地洼与裂谷,地洼与断拉谷、地洼与地堑)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认识和区分上述问题,对地洼学说的进一步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长明 《地质论评》1992,38(3):215-223
本文论述了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成矿和演化规律。比较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喀斯特洞穴之差异,揭示洞穴发育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地洼区洞穴发展,划分了五个成洞期。并对地洼区洞穴溶蚀堆积特征及矿床特征和分类做了讨论。又从地洼区地壳运动特点、古地貌演化、岩性条件以及古水文、古气候变迁,论述了地洼区洞穴时空发展不平衡的发育规律。最后指出了地洼区洞穴研究在科学和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洼构造理论及其成矿学的研究,自1956年陈国达教授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及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发表以来,逐步开展,日渐深入.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地洼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某些已运用于找矿勘探、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等某些方面,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地洼学说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受到重视和盛行.一、地洼学说及其成矿学的理论意义地洼区是后地台阶段的活动区,是在地槽型活动区演化为地台型稳定区之后,由于地台区的活化解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活动区.因此,地洼区是在继地槽区、地台区  相似文献   

18.
闻广 《地质论评》1959,19(7):331-332
近来,大地构造方面的活化学说在我国某些地方开始流行起来了,陈国达并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地洼”的说法。陈国达对“地洼”所下的定义如下:一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为活动的地槽区存在,然后由“地槽区固结、僵化转变而成为稳定的地台区”,最后“由地台区活化转变而成为更高级的新的活动区——地洼”。而且,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第一、二、三构造层,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东南、华北及藏北三个地洼区的重力、地震、地热等深部和浅部地球物理资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及其存在的差异,论述了上述三个地洼区现阶段的大地构造运动中,东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弱,藏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强,华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强度居于前两者之间。研究表明,地壳运动的强弱变化与地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地洼区的地震活动性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洼大地构造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地壳新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存在,为现代成矿学和地质灾害防御等研究开拓了思路。地震作为最新大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它与地洼区及其构造性状不仅有着成因上的联系,而且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分布上也有着相互的依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洼区的研究无疑是为潜在震源区和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