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东南地洼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波速结构、地热、电性、重磁场异常等),由此反映出该区的深部构造特点;综合分析了该区地洼构造形成、演化的历程和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洼构造理论及其成矿学的研究,自1956年陈国达教授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及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发表以来,逐步开展,日渐深入.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地洼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某些已运用于找矿勘探、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等某些方面,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地洼学说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受到重视和盛行.一、地洼学说及其成矿学的理论意义地洼区是后地台阶段的活动区,是在地槽型活动区演化为地台型稳定区之后,由于地台区的活化解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活动区.因此,地洼区是在继地槽区、地台区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造山运动概念的历史。尽管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但是大多数地质学家对造山运动都接受其构造成因的定义,而不是地貌成因的定义。造山运动是地壳演化活动阶段的反映。笔者将地洼型造山运动定义为在后地台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总称,并且依据壳体运动的方式和力源,可以将地洼型造山运动划分为离散式、汇聚式和混合式三类。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地洼区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瑞华 《地球化学》1978,(3):179-193
地洼区又称活化区,是陈国达提出的一个新的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它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其中一般地包括地槽区(属于活动区)转化为地台区(属于“稳定”区)这两个阶段之后,地台区衰亡,转化(也称活化,即向活动区转化)而成的后地台阶段新型活动区。  相似文献   

7.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试论柴北缘岩浆系列及其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化带和内生矿产成矿带,现今大地构造性质属地穹列。地槽演化阶段加里东期幔源岩浆活动,地台演化阶段华力西期壳幔混染Ⅰ型岩浆侵入,以及地洼演化阶段印支期非造山A型花岗岩构成了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的三个成因系列。  相似文献   

9.
地洼区的特征和性质及其与所谓“准地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地洼区是地壳发展经历了地槽阶段及地台阶段后,继续往前发展,由地台区转化而成的一个新的基本构造单元。当笔者初提出这种新构造区的时候,本来建议名为“活化地台”或“地台活化区”(简称“活化区”)。这两名称已为大家所熟识并使用。但因“活化地台”一名有缺点,即易被误解为地台区的一种,或被误解为等同于“准地台”,而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述的新疆北部,系指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北(不包括阿尔泰地区)的新疆北部地区,包括塔里木北缘地洼系的库鲁克塔格地穹列、柯坪地穹列、库车地洼列、天山地洼区及准噶尔地洼区(见附图)。塔里木地区是后晋宁地台区,其北天山及准噶尔是后海西地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本区开始了新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地洼活化阶段,但在大地构造发展历史和地洼构造型式上与华南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闻广 《地质论评》1959,19(7):331-332
近来,大地构造方面的活化学说在我国某些地方开始流行起来了,陈国达并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地洼”的说法。陈国达对“地洼”所下的定义如下:一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为活动的地槽区存在,然后由“地槽区固结、僵化转变而成为稳定的地台区”,最后“由地台区活化转变而成为更高级的新的活动区——地洼”。而且,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第一、二、三构造层,其  相似文献   

12.
波斯湾地区面积仅占世界大陆与大陆架总面积的1.85%.为何却集中了迄今所知的世界油藏的一半以上?本文以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了波斯湾地区成油的大地构造背景.认识到该区为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波斯型地洼区.并通过对该种类型地洼区演化特征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研究,认为该区油气田的时空分布受两个地洼区的演化和构造热动力事件控制.指出该区油气形成是因为具有丰富的生油物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巨大的圈闭储集构造,合适的成油构造热动力.高效的运移作用和恰当的构造保存条件,并由于这些最佳的生、储、盖、圈、运、保条件集于一区的结果,而使本区成为世界石油之冠。  相似文献   

13.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产的产出特征与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地洼构造对区内大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保存是极为有利的。在地洼盆地内常形成火山沉积蚀变矿床、盐类沉积矿床及生物沉积(能源和非能源)矿床等地洼沉积型非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1后贝加尔地区 后贝加尔地区是中亚活动带北支的一部分.依Г.B.Адeкcaндров(1975)等人的研究,它有如下特点:(1)处于内陆--分布在两个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中国地台)之间;(2)位于两个全球构造--近东西向的中亚构造和近南北向的太平洋构造--的衔接点附近;(3)从晚元古宙到新生代无典型的地台环境;(4)显生宙历史中旋回性和方向性复杂地、辩证地结合;(5)晚元古宙和中生代历史特殊,不能纳入地槽区或地台区的经典图式.这是一个地洼区.在俄罗斯,本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是创立活化学说的样板,并且正是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过程中,形成了后贝加尔的基本矿床.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长明 《地质论评》1992,38(3):215-223
本文论述了地洼区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成矿和演化规律。比较了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喀斯特洞穴之差异,揭示洞穴发育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地洼区洞穴发展,划分了五个成洞期。并对地洼区洞穴溶蚀堆积特征及矿床特征和分类做了讨论。又从地洼区地壳运动特点、古地貌演化、岩性条件以及古水文、古气候变迁,论述了地洼区洞穴时空发展不平衡的发育规律。最后指出了地洼区洞穴研究在科学和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区处于欧亚东西向海西铀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相交的有利部位。铀矿化产于地槽褶皱阶段、反射活化阶段和地洼阶段,具有铀成矿作用时间长、矿化类型多的特点。该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十分发育,与此相应地洼期铀成矿作用以热液型为主,特别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苏联出版的格里戈利耶娃所著的《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化》一书中,论证了前寒武纪地洼区的存在,指出已在北欧、东欧、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发现这种地洼区。由于它们的地质时代很老,故称原地洼区,其特征与古生代以来的地洼区相似。 “地洼区”或称“活化区”、“自治活  相似文献   

18.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松辽残留地台区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松辽残留地台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松辽地台区地幔流场的演变历史及热流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闽西南—粤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铜、(伴生)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关系。指出本区地壳经历了从太古代陆核阶段→中元古代—早元古代地槽裂谷阶段→晚古生代地台断拉谷阶段→中生代地洼陆相火山岩阶段的多阶段演化,形成了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地台盖层和地洼盖层的四层结构。铜、(伴生)银矿床赋在于三个构造层七个层泣中,与一定的沉积建造有关。成矿作用与各大地构造阶段发生的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