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铟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论证了孟恩陶勒盖矿床的成因。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之间不存在成因联系,矿床相对于岩浆岩围岩是后成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只是为矿床提供了储存空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的成因与可能位于深部的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元素及硫主要来自岩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因此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5):305-310
本文建立了产铀岩体的递进部分熔融成因模式,研究了部分熔融过程中铀的地球化学性状和富集机理,阐述了递进部分熔融机制的找矿意义。该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产铀花岗岩类所具有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认为有关岩浆型产铀花岗岩类系周围出露的富铀地层重熔而成的传统观念尚有值得推敲之处,指出富铀地层作为围岩与岩浆型产铀岩体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花岗质熔体上侵和结晶演化过程中熔体中水的溶解度变化以及熔体对围岩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华南褶皱系中部、湘南成矿带的西南缘。对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地层成矿元素和岩浆岩微量元素、成矿元素、稀碱元素、挥发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硫、铅、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矿田内主要矿化、蚀变均围绕花岗岩体产出,含矿热液主要来自壳幔混合岩浆结晶分异成岩期后产生的流体,在流体运移演化过程中有围岩成矿物质和地下水加入,岩浆热液矿化作用过程是在一个有围岩物质、地下水不断加入的开放体系中完成的。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在成因上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81-285
通过对大水沟碲矿床矿体与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特征研究表明,矿体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截然不同,表明它们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大水沟碲矿床受岩浆作用改造,成矿物质应源于岩浆岩,且围岩与矿体存在氧化还原地球化学界面;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显示,大水沟赋矿围岩、贫碲矿石稀土元素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碲矿床成因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水沟碲矿床矿体与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特征研究表明,矿体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截然不同,表明它们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大水沟碲矿床受岩浆作用改造,成矿物质应源于岩浆岩,且围岩与矿体存在氧化还原地球化学界面;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显示,大水沟赋矿围岩、贫碲矿石稀土元素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碲矿床成因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下金宝矿体矿石、矿体围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下金宝岩体的花岗斑岩类岩石属于硅酸过饱和类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属于A型花岗岩,且K、Nd、Hf、Th、Rb相对富集,而亏损Ta、Nb、Sr和Ti,说明其岩浆并非单纯来源于上地幔,在岩浆上升过程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下金宝金矿床的控矿因素、蚀变分带特征、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得出斑岩体是区内成矿的必要因素,下金宝金矿床应是以次火山热液作用为主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侯世云  尹光侯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44-447,443
满足总金铅多金属矿床产于三缅村岩浆弧内,与满总单元中细粒角黑云二长花岗岩,谢巴组火山岩关系密切,围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较为有利,据围岩特征及矿体中黄铁矿的热声测试和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成果分析,该矿床为花岗岩浆中渐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
根据云南省境内三江地区1∶20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该区地球化学特征与矿产资源找矿潜力进行研讨,重点对与铜及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本区主要成矿元素有Cu、Zn、Pb、Cd、Ag、As、Sb、Hg、Be、W、Sn、Bi等,其中铜矿相关元素Cu、Pb、Zn、Cd、Ag、As、Sb、Hg、Be等与岩浆活动和沉积热液改造有关。以本区三类典型铜矿床模型为依据,利用GIS技术进行预测,提出铜多金属成矿预测区14个,其中A类5个,B类6个及C类3个,为进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的矿床,是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上侵定位于中三叠统灰岩后形成的气成—热液型矿床。本文试图对其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的成矿作用及围岩蚀变作用的某些地球化学行为和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一些探讨。 一、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探讨 本次工作从锡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点和矿床地球化学特点三个方面对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含矿热液的演化、成矿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围岩蚀变作用,进行了一些物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岭西段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花山和姑婆山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tco1)分别为4.14 Ma(花山)和4.36Ma(姑婆山...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特征将普朗复式岩体划分为3个阶段的侵入岩,由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侵入岩形成于221~206Ma之间,形成于印支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高铝、低碱且相对富钠,由早至晚岩石向富硅、富碱、高钾、低铝、低钙镁的方向演化。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岩石显示负的Nb异常和高的正Pb异常,表明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且地壳物质参与了岩浆作用过程。结合Nd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不同阶段的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和侵入作用的结果。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洋壳沿甘孜-理塘海沟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14.
为深化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的认识,选取山西黄榆沟岩体中较新鲜的石英二长斑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榆沟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49.3±0.9)Ma,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二长斑岩富碱,为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属于准铝质花岗岩类。相对富集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弱正异常,为I型花岗岩成因。具高Al2O3、Sr、Ba、高Sr/Y比值和低Yb、MgO等特征,具埃达克岩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榆沟岩体总体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因,并有幔源物质成分的加入和遭受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金川超大型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金川岩体的平均Cu/Pd值远大于原生地幔岩浆的Cu/Pd值 ,说明其岩石为因硫化物析离而失去Pd的岩浆所结晶 ;且岩石的PGE具有部分熔融趋势 ,与地幔橄榄岩接近 ,这些均指示存在岩浆熔离作用。该矿床岩石、矿石的PG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比较对应 ,均可分为两种类型 ,反映了岩浆多次侵入、熔离分异同时成岩成矿的特征。另外 ,PGE S关系分析表明其成岩成矿过程中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PGE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还指示了其高镁拉斑玄武质母岩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湘南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首次将该侵入接触带构造划分为3种类型,即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双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以及捕虏体接触-断裂复合型.明确提出了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成矿及控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街镁铁—超镁铁侵入体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成江  李晓林 《地球化学》1998,27(5):458-466
采用镍硫试金预处理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系统测定了新街层状侵入体镁铁-超镁铁岩和与其有成因联系的玄武岩及正长岩的铂族元素含量,探讨了岩浆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新街岩体的铂元素分异特征与布什维尔德等铁质超镁铁岩相似,而明显不同于科马提岩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分异特征与新街岩体相似,再次证实二者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雪花顶岩体花岗岩和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包体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岩石,寄主岩石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者具有比较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上,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相容元素场Cr、Ni和高场强元素Nb、Ta、P等,具明显的Nb、P、Ti、Ba、Sr负异常;在稀土元素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呈较强的分馏并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包体的εSr(t)、εNd(t)值变化在207.0~247.7、-5.8~-7.8之间,寄主岩石的εSr(t)、εNd(t)值变化在214.9~236.6、-7.9~-8.6之间,均具有地壳的典型组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岩石形貌学、矿物学研究,本文认为雪花顶岩体中包体为寄主岩石源区的花岗质岩浆的残留体。再综合区域加里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认为雪花顶花岗岩为挤压向伸展松弛转换环境下早元古代晚期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诱导因素可能为加里东早期沿赣东北、湘南、粤西一线发生的地幔物质底侵事件。部分熔融过程中没有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源区物质主要以长石质陆源沉积物为主,含有较多的中-基性岛弧成分;其成熟度可能较低,推测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the behavior of a number of siderophile elements, including platinum-group element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Medek dunite-wehrlite intrusion. Its structural position, internal structure,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are presented; a 3D geochem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forsterite content of olivine varies from 90 to 73% from top to bottom of the 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the intrus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 decrease in the volume content of olivine and the appearance of ilmenite instead of accessory Cr-spinel. The observed zonation in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rocks and minerals is consistent with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in a sheet-like body, which changed its primary occurrence. A geodynamic scenario is proposed, which link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usion with the break-up of Rodinia and the further changes in the primary occurrence with subsequent accretion-collision events o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margins of the Siberian craton in the period 600-450 Ma.  相似文献   

20.
四子王旗地区小南山为内蒙古中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发育的一个中型铜镍铂硫化物矿床,辉长岩为含矿岩体的成矿母岩。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小南山辉长岩属于铁质镁铁质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趋势,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Pb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并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小南山辉长岩年龄结果为272.7±2.9Ma,代表了小南山辉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属中二叠世。区域地质资料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小南山岩体可能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