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矿地表沉陷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受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具有非线性关系,很难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因而在求解问题时遇到困难.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对求解非线性问题的优点,对地表沉陷问题进行预测,其结果和实测值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它对地表沉陷预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文章通过对矿山开采所引起(或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描述,指出了矿山开采对环境工程地质将会造成的主要影响,以便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更好地防止对环境的灾害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虽然采矿活动影响的面积相对较小,但它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局部影响。从采场释放的金属最初是通过矿山排放酸水和废石,尾矿的侵蚀产生的。本文简述了对矿山酸水排放所释放的金属进行预测的现有方法。一项应用地球化学模型预测矿山排放酸水和尾矿带入影响河系中铜浓度研究表明,实测的结果与预测的吻合良好。对于大规模的工业矿山开采,现已有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并使其免遭污染。但是,大量小规模的采矿活动很难控制。巴西采金矿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采矿环境再造的开采顺序时变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华  雷涛  周科平  陈庆发 《岩土力学》2011,32(8):2517-2522
根据卡房矿新山矿段的地质条件和生产能力要求的实际情况,基于采矿环境再造连续开采的思想,提出了3种可行的开采顺序优化方案。运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复杂矿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并分析了3种不同开采顺序优化方案的力学时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逐步推进,采场的应力和位移不断增大,并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3种方案中采场周围最大压应力均达到了27 MPa,顶板最大压应力不超过15 MPa,最大拉应力达到了1.2 MPa;顶板最大沉降位移值分别为82.9、84.4、84.5 mm;顶板有较大范围的拉应力区域出现,3种方案拉应力区域面积占顶板面积的比例最大分别达到22%、22.3%和23.5%,但拉应力区域的时变规律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和突变性。运用采场结构对采动过程响应的时变分析,以拉应力损伤区域和顶板的沉降位移为评价指标,提出方案1的开采顺序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真 《世界地质》1996,15(4):69-72
通过对国内、国外几个矿区的实例介绍,对历史上采矿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作了简要的叙述。表明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水系、岸边植物、水中微生物、鱼类以及地下水、农业、大气、土壤等,甚至直接危险人体健康,还叙述了采矿污染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几种对采矿污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京 《地质与勘探》2013,49(3):548-553
智利小规模采选业因分布分散且缺乏相应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投入,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智利法律系统监管和支持下,该小规模采选业得到有序发展。同时,小规模金属采选业与智利法律规定的大中型矿产开发项目须完成试验性工业开采(即小规模开发实验)存在一定联系。本文通过调查智利中北部第三、第四和第六区小型开采规模的铜、金和银矿山,分析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剖析小规模金属选场对智利环境带来的影响,总结金属矿小规模采选业的规范性运营方式,找出法律规定与产业运营的内在联系。建议我国企业在智利进行矿产勘探和可行性研究中重视小规模采选试验与规模性勘查工作的合理有序结合。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露天采矿工程以及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位及地下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企业应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9.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45万hm2;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2,废弃矿...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矿区普遍具有资源储量大、埋藏浅、覆岩结构简单等特点,采矿活动对地表影响明显。为研究神东矿区地表移动参数变化规律,首先基于大柳塔矿22201工作面实测数据分析其地表动态变形规律,再采用神东矿区18个工作面的实测数据,获得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地质采矿条件对地表移动参数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层开采地表沉陷速度快、衰退期短,最大下沉速度达643.3 mm/d,活跃期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99.05%;下沉系数与松散层采深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二次函数关系,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分别与(采高×开采速度)/(宽深比×基岩厚度)、基岩厚度×开采速度/(采深×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二次函数关系;边界角、裂缝角与松散层采深比呈正线性关系,移动角与基岩采深比成正比,与采高、开采速度成反比;基岩承载松散层荷载及松散层拱效应的变化是导致地表移动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对西部矿区地表破坏控制与治理、矿井生产安全保障及生态环境修复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9年至1990年间,在爱达荷州科伦达湖中采集了12组重力岩心样品和150个抓取的湖底沉积物样品,用于确定湖底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分配以及表层和下部微量元素的分布模式。此外,从一个钻孔中选取副样分析放射性^137Cs,用以开始确立该湖的向量元素地球化学演化史。  相似文献   

12.
采矿活动影响较小的范围,但对环境会有大的局部影响,采矿场金属主要以酸性矿山排水、废石堆和尾矿堆积的侵蚀等形式释放。对预测酸性矿山排水释放金属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13.
朱文彬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3):34-35,40
偏远山区矿山开采多以小窑掘进为主,其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四方山煤矿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开采的实际特征,通过对其采深采厚比和顶板岩层质量的分析,采矿厚度、采空段宽度的计算,得出该区小窑开采对地表变形无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低标号充填体对采矿环境结构稳定性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发  周科平 《岩土力学》2010,31(9):2811-2816
运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3种不同充填高度时的低标号充填体对采矿环境结构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分层内随着充填高度增加,结构稳定性具有如下规律:(1)人工顶柱拉应力最大值逐步降低,受力状况逐步得到改善;(2)人工矿柱拉应力首先转化为压应力,然后逐步增大,承载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但达到某一充填高度后,人工矿柱的承载能力增长缓慢,继续充填对提高矿柱承载能力意义不大;(3)人工底柱由受矿柱的挤压作用转变为受充填体的重力作用,拉应力最大值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经济、安全等因素,低标号充填体存在一个最合理的充填高度(2.8 m)。研究结果为采矿环境结构安全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以及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预测一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当前两者计算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B902井工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分步开挖模拟,总结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并对地表沉陷位移值进行预测及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比结果表明,FLAC3D以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为计算依据,克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的不足,其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接近,为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探求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四个湖泊的总称)流域东部,已经形成了兖州、济宁、枣腾等煤炭开采区。煤炭开采是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煤矿开采后的土地塌陷,不仅改变了矿区地形地貌,也改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方式,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矿区煤矸石堆放及煤炭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也极大地恶化了南四湖流域的空气质量。煤层伴生的有害元素的迁移也对矿区土壤和地表、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采煤对大同市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地下水》2003,25(4):247-248
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引发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别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及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等。本文通过对实际资料分析,总结了煤炭开采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铁施工诱发地表沉降及对城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才辉  李宁 《岩土力学》2011,32(Z1):538-0544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利用3种预测公式对实测地表沉降值进行拟合,得到了沉降槽形态参数。利用拟合参数,借鉴“刚度修正法”原理对地铁下穿城墙施工诱发其基础的沉降进行预测,并建立城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城墙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能力和承载力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eck公式能较好地描述地表沉降特征;考虑后期蠕变和固结作用,盾构施工所诱发的城墙基础最大沉降量不得超过20 mm,期望对后期地铁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及其对建筑物的响应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 】地表沉降作为煤矿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安全稳定,有必要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快速高效监测。【研究方法 】以大同煤田为例,研究使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1景Sentinel-1影像,基于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大同煤田地表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结果,使用已有研究成果对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分析了沉降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 】大同煤田地表沉降分布较广,沉降总体分布趋势与大同煤田矿业管理数据的走向基本一致。沉降主要分布在大同市南郊区西部以及大同市、怀仁市和山阴县交界处,其中塔山矿地表沉降最为严重,大同煤田最大沉降速率为168.03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29.12 mm,总沉降面积为270.95 km2,且沉降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根据沉降趋势推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地表活动相对稳定。【结论 】研究表明了InSAR技术在煤矿区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可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区沉降监测预警、灾...  相似文献   

20.
霍州矿区下组煤炭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53%以上,但由于下组煤层底板标高普遍低于其下部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加之矿区内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下组煤的开采构成了威胁。通过对霍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各井田下组煤开采受岩溶水威胁的程度不尽相同。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要有针对性实施各井田下煤组的开采方法及防突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