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地质找矿与矿产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的关系,分析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提出保障科学发展必须兼顾地质找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并进一步提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任务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地质和能源资源事业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在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强调说:“要弘扬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传统,科学部署、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地质找矿,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应,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质调查局今年年初公布了其2013年财政预算拨款计划。预算拨款反映了其工作重点优先次序,根据预算拨款的增幅多少,美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工作重点先后顺序为:生态系统研究,自然灾害预防与研究,核心科学计划和气候与土地利用研究,能源、矿产与环境健康,水资源调查。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战略研究最具有代表性。我国地质工作,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成立以及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资源消耗开始进入高增长的爬坡阶段,除必须加强地质找矿,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举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生态系统研究和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预防和防止自然灾害成为时代赋予地质科学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中国地质界的最高奖项,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得到各有关部门、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是地学界的盛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表彰来自地质勘探、地质科研、地质教育等方面的优秀地质工作者。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代表温家宝总理向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地质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李四光是世界著名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4日,根据记录整理)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同志们:非常高兴到中国地质科学院来,今天来主要是拜会院士专家,看望干部职工;既是调研,也是学习。地科院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成果辉煌、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对地质找矿、防灾减灾、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刚才,参观了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部重点试验室和深部探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的地质工作,如何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当前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思考并力求获得突破的重要问题.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温家宝副总理明确指出:"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地质调查局环境地质科学现状、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极大地拓展了其传统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水文地质领域,形成了包含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自然灾害、环境健康、水资源、生态(生物)系统等在内的广义的环境地质领域。本文从观测、机理研究、评估预测、信息传播4个方面分析了USGS环境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现状,概括梳理了未来10年在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发展战略,勾勒出其根据国家需求由学科统领向重大问题统领工作格局转变的发展路线和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启示: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变化,加强面向生态管理的环境地质基础研究;加强人一地界面地质过程研究,服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夯实地质环境事件快速响应科学基础,支撑政府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9.
回顾30年来中国开展航空地质调查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科技现状。叙述了开展遥感地质调查的主要成就和进展,包括充实提高了地质理论研究,加速了区域地质调查进度,促进了矿产普查,扩展了地质资源远景,改进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灾害地质勘测工作,使遥感地质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根据遥感技术与地质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对遥感地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跟踪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更新地质理论,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的潜力,争取在地质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发现、环境地质应用等方面作出更广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闻背景:2007年6月19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秘书长彼得·鲍布罗斯基、司库安东尼奥·布兰巴蒂,副主席埃尔得瑞奇·摩尔斯。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副部长李元陪同会见。温家宝总理就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发展,加强中国和各国地质学家的友好合作发表了重要谈话。现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1.
加强地质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作是一项调查研究性和探索性很强的战略性基础工作。中外地质工作的经验充分证明,矿产资源勘查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评估预测能不能奏效,重大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关地质条件、地质规律的认识程度;取决于我们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地质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往往会引起地矿工作的重大飞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科学技术是推动和促进地矿工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力量。立足于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去思考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未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地质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为获奖者颁奖。这是我国地质界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向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6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官员时的谈话(第4页)中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学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当代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3日出席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并讲话。他指出,我国国土辽阔,地质环境多样,成矿条件较好,发现新资源的潜力很大。要弘扬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传统,科学部署、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地质找矿。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应,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1月4日~5日,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勘查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地质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描绘未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蓝图。会上,部地质勘查司等4个单位的负责人通报了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总体安排、"十二五"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思路等方面的情况,9个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开发局等单位负责人就本地区、本单位在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大会交流。本刊特推出座谈会典型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近30 年来遥感地质的工作成就,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工程勘测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应用的巨大技术潜力和广阔前景,指出了遥感在地球科学、国土环境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质公园建设是基于保护地质遗迹,赋予旅游景区一个新的内涵,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的方式。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可以让地质科学为广大公众所了解,提高旅游品位,从而推动旅游业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经“河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旅游资源综合调查”发现,全省既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又能与人景观有机结合的重要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多达150多处。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先生;尊敬的国际地质大会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今天,我荣幸地会同近700名中国地质学家从盛夏的北半球中国大陆,来到初春的南半球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与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地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共同致力于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地质应用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地质应用进展与发展方向许宝文(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遥感地质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包括地质灾害)与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技术, 在地质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逐步提高,地质雷达在地质勘查、交通工程和结构探测等传统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还扩展到地下管线探测、考古与文物保护、地理国情监测、土地资源与环境监测等与测绘科学有关的专业技术领域。目前,我国关于地质雷达探测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为了填补空白,本文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地质雷达的探测精度,并作为编写吉林省地方标准《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