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近海多毛纲龙介虫科(石灰虫科)Serpulidae的分类区系,除吴宝铃和陈木(1985,1991)、陈木和吴宝铃(1978,1980)发表过6个新种以及杨德渐和孙瑞平(1988)作过一些常见种报道外,迄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作者近年来调查补采的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共鉴定龙介虫科盘管虫属28种,其中11种为我国首次记录、1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于1959年采自中国黄海和东海锥头虫科刺尖锥虫属一新种——中国刺尖锥虫Leodamas sinensis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与近似种的区别,并编制了刺尖锥虫属Leodamas Kinberg,1866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和描述了中国东海双栉虫科颈栉虫属一新记录种,沃氏颈栉虫。本文标本与沃氏颈栉虫的原始描述非常吻合,包括具有两对鳃,胸齿片刚节具有两对加长的腹疣足和具有12个腹部齿片刚节。本文的标本具有长的须状的鳃,可延伸到胸部第9刚节,这在原始描述中没有提及。本文首次在中国海域记录本种。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仙虫科标本,对中国海域仙虫属(Amphinome)物种进行了综述,共发现两个仙虫属物种,即仙虫Amphinome rostrata(Pallas,1766)和黑鳃仙虫Amphinome nigrobranchiata Horst,1912,其中,黑鳃仙虫为中国海域首次记录。经过研究,《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一书中所描述的华美仙虫Amphinome pulchra Horst,1912应是仙虫的幼年个体。本文对以上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龙介虫科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介虫科Serpulidae的盘管虫Hydroides栖于石灰质管内,又名石灰虫,营附着生活,是有害附着生物之一。它们大量附着在船底,影响航行速度;附着在软体动物的重要养殖种类(珍珠贝、鲍、牡蛎等)的贝売上面,影响贝类生长,危害贝类养殖事业。因此,进行龙介虫科分类,生态的研究,可为有害生物的防除工作提供基本资料。
1956年和1975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国西沙群岛考察时,在永兴岛和珊瑚岛采到龙介虫科,盘管虫属两个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Megalomma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M.vesiculosum(Montagu,1815)外,异眼麦缨虫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M.bioculatum(Ehlers,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麦缨虫属MegalommaJohansson,1927Type speciesAmphitrite ve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 Megalomma 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 M.vesiculosum (Montagu, 1815)外, 异眼麦缨虫 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 M.bioculatum (Ehlers, 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8.
南海盘管虫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介虫科Serpulidae的盘管虫Hydroides是附着生物的主要种类之一,体外有钙质栖管,营附着生活,大量附着在船底,影响航行速度,有的附着在海珍贝类如鲍、珍珠贝、扇贝等的贝壳上,妨碍其正常生长,是经济贝类养殖的敌害。1978年5月和8月,1979年6月我们先后在福建漳浦、东山和广西白龙尾的贝类养殖场,发现在解氏珠母贝Pinctada chemnitzi(Philippi)、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的贝壳上附着盘管虫属的两个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收藏的标本对明管虫属开展了分类学研究,共发现两种明管虫:Hyalinoecia tubicola (Müller,1776)(明管虫)和H.papillata Imajima,1999(乳突明管虫)。二者均采集于南海北部海域沙质基底,Hyalinoecia tubicola广泛分布于广东省沿岸海域向南至西沙群岛,H.papillata则首次报道于中国南海,其区别于H.tubicola在于第一疣足具伸长舌状、两侧边缘具有乳突的前刚叶( vs.耳状前刚叶、边缘光滑)。本文详细提供了二者的形态学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艾裂虫亚科(多毛纲:裂虫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毛纲的裂虫科Syllidae和沙蚕科Nereidae、海女虫科Hesionidae、白毛虫科Pilargiidae等同属于沙蚕型多毛类动物.它们与叶须虫科Phyllodocidae又有极近的亲缘关系.艾裂虫亚科是裂虫科中疣足具背、腹须,两触角至少一半以上愈合,体长多在2-5毫米的底栖动物.它们多栖于潮间带岩石海岸的海藻根部、牡蛎空壳下或砾岩石表面沉积的泥沙中.据报导,在深海底亦有分布.艾裂虫亚科的生殖除裂配生殖schizogamy(或称婚前现象)外,还具抱卵生殖gestation. 相似文献
11.
12.
关公蟹属Dorippe系Weber于1795年建立的。Ser?ne and Romimohtarto,1969年主要根据雄性第1腹肢构造的不同,将原关公蟹属分为三属四亚属,即Dorippe(Dorippe),Dorippe(Dorippoides),Neodorippe(Neodorippe),Neodorippe(Nebilum)和Paradorippe。在这些属中,关公蟹属和亚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仅记述过一种,即Dorippe(Dorippe)frascone(Herbst)。历年来,我所在全国沿海进行采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中获得了一些关公蟹标本,其中有两个新种,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南海玉螺科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玉螺科标本时,经形态分类和齿舌解剖学研究,发现了属于玉螺科的2个新种,即:马氏玉螺Natica maxiutongi sp.nov.和南海窦螺Sinum nanhaiensis sp.nov.。两新种均分布于南中国海,其中马氏玉螺采自海南岛陵水和黎安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海砂质海底,壳面褐色或栗色,体螺层上有3-4条深褐色的螺带;南海窦螺分别采自广东近海和南沙群岛海域水深105m和102m的泥质沙海底,贝壳小,呈长卵圆形,壳面白色或淡黄褐色,表面螺肋和生长纹细密。 相似文献
15.
在整理鉴定蔓足类(Cirripedia)小藤壶科(Chthamalidae)标本中,发现四板小藤壶属(Tetrachthamalus)的一新种,描述如下: 中国四板小藤壶(新种)Tetrachthamalus sinensis sp.nov.(图版Ⅰ) 正模式标本 C81073-1,峰吻径4.7mm,侧径4.4mm,高1.6mm,采自广东省海南岛新盈,附着于潮间带栖息的蛉笠藤壶Tetraflita squamosa squamosa壳上。1957.7.25,采集者:王永良。 副模式标本 C81073-2,峰吻径6.2mm,侧径5.5mm,高2.0mm;C81073-3,峰吻径6.0mm,侧径4.8mm,高2.1mm;C81073-4,峰吻径5.3mm,侧径5.0mm,高1.8mm;C81073-5,峰吻径5.8mm,侧径4.9mm,高1.5mm。采集地、时间和采集者同正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6.
南海马尾藻三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产于香港和广东硇洲岛的三种新马尾藻。它们是(1)产于香港的松弛马尾藻Sargassum laxifolium;(2)产于硇洲岛的长托马尾藻S.longifructum sp.nov.;(3)产于硇洲岛的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 sp.nov.。它们都直接从生殖托上长出藻叶或气囊,具有叶托混生的特点,因此,在J.Agardh的分类系统中属于马尾藻亚属subgenus Sargassum J.Ag.叶托混生组Zygocarpicae J.Ag.。本文对新种的特征都进行了描述,并与它们的近缘种进行了比较。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异糠虾Anisomysis是糠虾亚科Mysinae中体形较小的一属,一般体长3-5mm,因此不易被人们发现。本属迄今已知其28种及亚种。本文为南海异糠虾属两新种的描述,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5年西沙群岛调查在珊瑚岛南的近岸浅水区和1982年陈清潮教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沿岸水域所采的标本。两新种分别命名为四刺异糠虾 Anisomysis quadrispinosa sp. nov.和短尾异糠虾A. brevicauda sp.nov.。新种的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副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相似文献
18.
于1986,1987年在南海珠江口浮标上采到(严文侠采)无柄蔓足甲壳动物标本。经本文作者鉴定,系两新种——珠江藤壶Balanus zhujiangensis sp. n.、美丽藤壶 Balanus pulchellus sp. n. 和一新记录——皮氏小笠藤壶Tetraclitella pilsbryi (Utinomi,196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于1987年11月在青岛附近的脱岛采到属于异触虫科的小型砂间多毛类数条。经研究表明,这些标本为异触虫属的新种——滑毛异触虫Pisione livisetosa。本文对该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形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