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5,(12):42
在川藏“茶马古道”第一站——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采访时,听说蒙顶山上有一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神秘古井,只要一揭开盖子,就会招来大雨,成为千古奇观。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7,30(2):310-310
2007年1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3.
再论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干涸时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 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137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 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7Cs堆积层仅表层9 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14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 cm处淤泥距今3 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4月 2日 ,青海省 2 0 0 2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标仪式在青海宾馆会议中心举行。青海省包括“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研究”、“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高纯镁砂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估体系研究”项目在内的八个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81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竞相投标。青海省 2 0 0 2年的八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牧业、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六大重点领域进行的 ;是青海省科技厅经过广泛征集、反复论证 ,从…  相似文献   

5.
100年前,沙俄军队出兵越过中国边界,仅 用了几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制造了一起起骇 人听闻的人间惨案。日前,俄罗斯《政权》杂志 援引俄罗斯档案馆珍藏的一系列秘密材料,披露 了此次战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19世纪末爆发的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 终,清政府与日本在1895年签署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中国的大门被两方列强彻底打 开。这时,居住在中国北部的俄罗斯人乘机向中 国东北渗透,在短短几年间,东北几乎成为沙俄 的殖民地。俄罗斯工业家首批到达这里,东北大 地上出现了俄式城市和村庄,俄罗斯的教堂、学 校、剧院、宾馆、企业等相继大量出现在东北大 地上。1896年,沙俄还取得了东北铁路的修建 权。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40635029)",已执行四年。在30余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和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高温热浪与"三大火炉"城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2009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和"三大火炉"城市的高温热浪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石家庄比"三大火炉"城市极端气温高、强高温(日最高气温≥40℃)日数多,但闷热天气相对少,热浪持续时间短.在季节内分布上,石家庄高温热浪6月最多,而"三大火炉"城市集中在7-8月.从年高温日数和年极端最高温度变化趋势看,近54年来石家庄高温热浪发展态势比"三大火炉"城市更为严峻;近20年来4市高温热浪都呈显著增加趋势.石家庄和"三大火炉"城市的高温热浪特征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地形条件以及东亚季风系统的季节变化规律所致,而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加剧了高温热浪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刘瑞源 《极地研究》2020,32(1):132-132
正"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三十年进展"系列专著(共三册)由中国海洋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发行,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极地考察从1984年起始的30年期间在南极和北极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三册专著按研究的地域分别介绍了我国南极陆基科学考察研究、南大洋考察研究以及北极科学考察研究,每册专著按研究的学科领域分为若干章。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06BAJ05A06),于2010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组织的结题验收,取得了评价为"A"的好成绩。该课题在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等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评价体系架构下,从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角度,对2019年至2021年八套全国地理卷中涉及自然带的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命题的一般性规律,并提出备考建议,为一线教师把握自然带专题的备考方向、制定备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都市区域主义"及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都市区域主义"复兴的热潮,美国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文章批判地总结了美国历史上"都市区域主义"的发展,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大都市区域合作的复兴和区域管治进行分析,并对其引发的思考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主题公园何以纷纷落马"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亮 《热带地理》2005,25(4):389-392
通过对广州20年来主题公园兴衰的回顾和当前各家所持观点的分析,认为仅是停留在旅游业层面上找原因是不够的.通过区位-资源-市场对应变换分析,进行旅游地的游客市场模式定位,认为广州属“资源-客源混合型”,广州主题公园纷纷落马的根本原因在于混进了深圳的“客源型”模式而导致市场定位的失误,是照搬深圳经验的结果.文中提出了今后广州建设主题公园必须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重要的区域。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都有可能打破其平衡状态。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的响应:① 通过人口数量的调节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其特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支点”位置)不变;② 通过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技术革新方式使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体现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韧性呈增强趋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导因素也整体呈现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的偏移。最后,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的人地关系研究为例,运用“支点”概念模型分析了其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曲江县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三高”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以1994年为现状年,对曲江县本世纪末到2010年的“三高”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及战略部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正洪  杨宏青  张强 《地理科学》2007,27(3):440-444
比较各地城市火险气象预报因子、方法和等级标准,选取普遍采用的5个气象因子;日最小相对湿度、连续无降水日数对城市火险的贡献最大,指数范围分别为0~40和0~30,日最高温度、日最大风力0~20,日降水量0~-20,综合指数范围一般为0~100进行等间隔划分,得到从低到高5级城市火险气象等级标准.通过两项试验来优化等级划分效果:1)从北到南选取5个城市,比较上述方法与各地方法计算的2001年1、4、7、10月逐日火险等级,经过反复调试,使两套方法计算的等级完全一致和相差一级合计在85%以上;2)统计全国31个中心城市2000~2003年逐日城市火险气象等级5级分布的概率,使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从而得到各气象因子的划分范围、对应城市火险气象指数值以及综合城市火险气象等级标准,给出相应名称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多种数据和资料,再现海螺沟冰川过去100年来的冰川进退过程,分析发现,冰川末端变化阶段在滞后期的基础上,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阶段相对应。运用水量-物质平衡法恢复海螺沟冰川45年来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物质平衡变化与北半球和中国同期(1960~2004年)气温变化表现出显著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全球加速变暖,海螺沟冰川冰舌段消融速率为7.86 m/a,冰川河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流量主要贡献者是冰雪融水。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冰川后退、持续亏损及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春燕 《地理教学》2021,(21):33-37
试题讲评是地理教学和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以江苏省2021年1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卷第23题为例,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试题讲评中,对"建构·解构·重构"的试题讲评模式进行实践探究,旨在发挥试题讲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6,29(4):462-462
丝绸之路将成为“能源之路”两千多年前,中国开辟的丝绸之路闻名世界,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正沿着丝绸古道建设一条能源大动脉,以便新疆和西亚国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我国东中部地区,古丝绸之路承担起了新的使命。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新疆及其周边国家有着丰富的石  相似文献   

20.
自2017年以来,“人才争夺战”如火如荼,城市步入以人才为核心要素的高维竞争阶段。作为人才争夺战的主要目标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承载者,本文聚焦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生,基于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运用Cartogram地图呈现了毕业生的空间流动特征,并梳理政府人才政策文件构建了人才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向迁移模型剖析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就学地存在粘滞性,但区域差异显著,毕业生向一线城市集聚。② 城市吸引力水平分异明显,部分城市通过发布人才政策以补充地方经济、舒适性吸引力的不足。③ 经济维度要素与城市舒适性均能有效吸引毕业生流入,较高房价收入比会引发“挤出效应”。人才政策中,落户政策对毕业生流入起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