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  相似文献   

2.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5]确定的河套华北地区27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指数,计算了典型旱涝年平均环流的合成差异场,发现在旱涝年的前期,尤其是在冬半年,大气环流的差异是显著的;旱涝指数与环流的相关,与旱涝合成差异声特征一致,计算的遥相关结果表明,遥相关的传播路径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波能量传播路径几乎一致,其正负区域,中心位置与旱涝差异场的特征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河套华北地区旱涝前期的环流异常和遥相关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文献[5]确定的河套华北地区27个测站夏季(6—8月)降水指数,计算了典型旱涝年平均环流的合成差异场,发现在旱涝年的前期,尤其是在冬半年,大气环流的差异是显著的;旱涝指数与环流的相关,与旱涝合成差异场特征一致;计算的遥相关结果表明,运相关的传播路径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波能量传播路径几乎一致,其正负区域、中心位置与旱涝差异场的特征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徐玮平  张杰  刘晨  孟祥新 《大气科学》2020,44(6):1167-1187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及Hadley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华北地区初春低温增强的原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模态与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欧亚波列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该海温模态与1997年以后北大西洋关键区垂直波作用通量有着较密切的相关关系,1997年以后北大西洋地区的500 hPa环流模态,整体呈现出东移南撤的趋势。1997年以后格陵兰岛东侧表面温度受异常热力强迫导致正值区增多,同时此处西风急流加大,有利于Rossby波向下游传播,导致其下游欧洲大陆地区形成暖脊。通过局地多尺度能量涡度分析法(Localized Multiscale Energy and Vorticity Analysis,简称MS-EVA)证明格陵兰岛东侧关键区表面温度的异常热力强迫作用与气压梯度力在对流层整层做正功,导致高层动能的增加并向外辐散,使得脊加强向北伸展。通过欧亚波列致使下游华北地区上空气旋式异常加强,促使亚洲极涡加强和稳定维持,华北地区温度下降剧烈,极端低温事件增多。最后通过CAM5.1模式模拟研究了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模态对大气环流异常及华北地区极端低温的影响。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海温模态可以通过激发出欧亚波列,影响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气旋性加强和经向环流加大,极端低温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6.
华北旱涝的遥相关型结构苗峻峰(天津市气象局)1引言大范围持续性旱涝现象是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直接反映,而局部地区的旱涝也并非是一种孤立现象,它与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华北地区旱涝与东亚环流型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活动以及西风急流的变...  相似文献   

7.
华北夏季降水与北半球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利用基于Z指数的判别方法确定华北地区严重旱涝年份的基础上,应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严重旱涝年的环流形势并初步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成因。然后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找出了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关系密切的海温关键区,即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和北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利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两个区域海温影响华北降水的地理机制和相对重要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最后初步探讨了影响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对华南前汛期旱涝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利用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影响华南前汛期旱涝的前期与同期中低续对流活动异常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菲律宾附近海域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对流活动的异常是影响前汛期旱涝的重要因子;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附近对流活动异常变化则是旱涝前期一个强的征兆信号,分析中还揭示了东亚太平洋中低纬Hadley环流的异常直接影响到华南前汛期旱涝。为了探讨前汛期旱涝成因,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动力结构对菲律宾附近海域对流活动异常的响应,提出该海域对流活动的异常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的遥相关波列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旱涝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前期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热带、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的异常增高或者降低,热带西风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对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夏季的降水异常具有预示作用。文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进行模拟研究,包括控制试验、敏感试验和4组合成试验。合成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前期热带、副热带高度异常分布,能够再现长江流域、华北旱涝情况。前期南亚高压、热带、副热带高度、风异常对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均有预示作用。100 hPa叠加高度、风异常的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南亚高压、热带与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场和环流场的异常不仅可以预示、事实上能够引起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异常———前期南亚高压异常增强、热带、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场异常增高、西风异常增强,易引起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降水偏少;反之,则容易引起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0.
唐红玉  吴遥  董新宁  白莹莹  魏麟骁  张驰 《气象》2019,45(6):799-810
2017年秋季,重庆降水出现前期异常偏多而后期异常偏少的特征。为分析造成降水季节内极端异常原因,使用1961年以来重庆34个气象台站秋季(9月上旬至11月下旬)逐日降水数据、NCEP/NECA和NOAA逐日高度场、风场、水汽场、海温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2017年重庆地区秋季降水出现季节内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环流的诊断分析表明:2017年重庆地区秋季降水出现明显旱涝转折、降水前多后少,其成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维持在重庆长江沿线及长江中下游一线,中高纬度维持双阻型,即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同时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其西部低槽东移缓慢,导致了重庆地区9月至10月上中旬强降水频发、降水异常偏多。10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减弱南退,尤其在11月其闭合单体完全退出大陆,低纬度地区的高压坝切断了水汽的向北输送;中高纬度呈现西正东负的距平分布型,贝加尔湖以东至鄂霍茨克海以西的大范围地区为负高度距平分布,负距平南界位于我国河套北部地区,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北,不利于降水继续偏多,发生由异常多向异常少的转折。此外海温强迫场的分析表明:初秋中高纬度出现的双阻型环流异常可能与前期和同期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偏暖有关;而前期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全区一致增暖模态和后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的主要原因和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1.
云南初夏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利用1973~1987年云南省124个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分析得得云南省初夏5-6月降水偏多的年份为1978,1981,1984和1985年,降水偏少的年份为1977,1982,1993和1987年,并利用1973~1987年北半球500hPa等压面高度资料以及200hPa副热带风场资料,研究了云南省初夏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初夏降水的多寡在前期500hPa高度场和200hPa纬向  相似文献   

12.
华南初夏干旱及多雨年份的季风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61—1980年我国华南5月降水量资料,划分5月的旱或涝。并挑选1963、1966(干旱)1973、1975(涝)四年作为典型年,从天气气候角度分析了初夏季风环流结构与华南5月旱涝关系。华南地区旱5月和涝5月在夏季风来临早迟、持续期长短、强度强弱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华南5月出现旱或涝,不仅在同期全球环流,而且在前期环流,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几个活动中心也有明显的差异。1月以阿留申低压及冰岛低压,4月以太平洋高压及大西洋高压差别比较明显。华南5月降水量的多少与前期3月低纬气压指标值有较好关系,涝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MS TBB和ECMWF的格点风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洪涝年出现“二度梅”年(1980、1998年)和无“二度梅”年(1991、1999年)的南海和青藏高原TBB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无)“二度梅”年,南海低频TBB在6~7月的振荡位相是相反的;在7月下旬~8月上旬,南海低频TBB为高(低)值位相,青藏高原低频TBB为低(高)值位相。南亚地区低频TBB场EOF1的空间分布形式呈“南负北正”(南正北负)。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年前期冬、春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了影响区域性旱涝的海温“强信号”概念 ;探讨了北半球大气环流结构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响应问题 ,并研究了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半球夏、春季高度偏差场季尺度相关偏差场波列结构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低纬walker环流引起赤道西太平洋区域性大气异常运动 ,从而产生遥响应环流型 ,形成类似PNA遥相关“大圆波列”。此类遥响应特征在西太平洋区域表现出与副热带高压、西风槽、阻塞高压等相关的系统的准定常经向波列。研究结果还表明此类经向波列结构描述了中高纬地区系统对低纬异常海温遥响应的动力学特征。应用 1997~ 1998年冬季实际海温资料 ,并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引入实际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 ,较成功地模拟了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降水分布特征。文中从统计、动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方法揭示出由前期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异 ,构成中国长江流域旱涝的物理图像及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垲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早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斩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污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施个数对后污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早,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05,自引:13,他引:105  
本文根据1954、1959、1961等三年7月江淮流域持久性严重旱涝的夭气现象,分析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的特征。 分析指出,在江淮流域持久性干旱时期,在中纬度500毫巴的高度场表现有一定的流型。高度距平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型式。在副热带地区流型也有一定的特点。不论在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流型的稳定度均甚大。 在江淮流域大水时期,表现在该年大气环流上季节变化推迟一个月,而且在大水持续期间,环流型式的稳定度也很显著。 最后,用简单的两层模式,计算了1954和1959年7月北半球加热场的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和多年平均情形比较,发现两者的偏差甚大。例如1959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和平均情况完全相反,在1954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却和多年平均的6月份情况相近。加热场的分布和该两月稳定的长波型式很相配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进行30 a的数值模拟,通过与降水观测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平均降水和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模拟的南方地区(30 °N以南)年际变率略偏小。观测的我国南方夏季平均降水与模拟降水相关系数为0.51。观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典型涝年,中纬异常反气旋前方的东北风携带干冷空气,低纬异常反气旋后方的西南风携带暖湿空气,在我国南方汇合,导致南方降水异常增多,模式具有模拟我国夏季南方降水年际变化的能力。通过边界敏感性试验,去除高纬侧边界强迫的年际变化,我国东部降水偏多,南方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显著变弱;去除低纬度侧边界强迫的年际变化,模拟的我国南方降水偏少,长江及以北降水偏多,降水的空间分布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基本不变。因此,中高纬环流强迫可较大程度影响我国南方降水年际变化的强度,低纬度环流强迫异常则会改变我国东部降水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Locating in mid-latitude East Asia monsoon region, the Shandong province is marked by significant monsoon climat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from June to August) takes up about 60% of the annual total[1] and drought and flood damages take place frequently. The province is in a zone wher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limates change into each other for it is between two plains,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Chang Jiang R (the Yangtze).-Huai He R. Plain. Droughts and floods in …  相似文献   

19.
在对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用 3种方法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 ,计算了高原积雪日数和深度资料与长江中下游 6~ 8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涝呈正相关关系 ,最大正相关区主要位于江南北部。通过对冬季北半球 50 0 h Pa高度场、OLR、SSTA资料的合成分析以及对夏季风指数的联系揭示表明 ,高原多雪和少雪所反映出的环流特征显著不同。讨论了异常积雪 -大气 -海洋 -雨带相互之间的可能联系 ,给出了一个初步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相联系的长江中下游旱涝物理过程概念模型 ,进而为短期气候监测、预测提供参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