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热水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志恒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0,32(1):66-66,114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制定了“十五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浸的利用技术,其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于采暖,在我国北方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地热供暖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地热水的开发及利用调查研究,指出了采用地热水供暖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热水在供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治污降霾、改变能源结构、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利用化石燃料供暖,污染较严重,供暖形势严峻。而利用地热能供暖是地热资源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天津、咸阳等地利用地热供暖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受限于技术、成本等条件制约,地热供暖在我国总供暖面积中占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在利用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利用地热供暖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北方地区地热供暖以地热流体供暖为主,地源热泵供暖发展迅速,干热岩供暖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前景广阔。笔者在对地热流体、地源热泵、干热岩供暖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利用地热供暖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为地热?《现代汉语词典》对其定义是:“存在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科学家们称,地球内部的温度非常高,其地心温度大约为4000℃,在持续地传向地面后,有的地热源在地表可产生300℃以上的热水,有的则产生100℃以下的热水。一般高于150℃的高温热源常被用于发电,低温热源可直接用于区域供热、温室加热、食品干燥、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正因为如此,在能源日益紧张和地球大气变暖的情况下,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认真借鉴各国及国内各地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4.
郭清海 《地质学报》2022,96(1):208-214
以壳内岩浆囊(熔融体)为主要热源的地热系统是国内外地热界的热点研究对象.然而,当前尚无"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确切定义,对此类地热系统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讨论了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其下熔融体的关系,阐释了"岩浆热源"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上覆地热系统影响的本质,综述了利用岩浆流体地球化学组成识别其对地热水定量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健  方石 《地质与资源》2021,30(2):207-213,206
地热能作为一种安全、稳定、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推崇.地热系统是开展地热资源成因研究的基本单元,国际上按地质环境和热量的传递方式可将其分为热传导和热对流两大类型,据此进一步细分为沉积盆地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岩浆侵入型、深循环型等5个亚类.本文回顾了地热系统的概念及发展史,并讨论了地热系统主控因素以及两大类型地热系统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6.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军  曹红  王敏  赵俐红 《地下水》2009,31(1):78-83
作为巨大的清洁能源,地热水资源已被大量开发及利用。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其由地下深处带到地表的一些化学物质等对地面环境势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危害。在介绍了地热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特别是地面沉降、热污染及地热水资源衰减等,并分析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机理。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并为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提高利用效率等五余个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济南北部地热田开发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热资源调查、热流试验、地热地质勘探等方法,对济南市北部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开采技术条件分区、地热资源区划、地热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地热田内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是热源和水源的通道,且影响带内岩溶裂隙发育。该地段储水空间较大,施工地热井的成功率高,单井出水量大。地热开发必须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遵循科学的开采方案,设计合理的开采井深和布井间距,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资源并延长地热田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8.
最近,应联合国大学*邀请,由国家地质总局派出考察小组赴冰岛进行地热考察。在考察中,对冰岛纳马菲亚尔,克拉弗拉,亨伊尔,大喷泉及雷克雅内斯等著名地热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参观了火山、地震及断裂活动等有关监测仪器。在地热采暖利用方面,访问了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冰岛第二大城市阿  相似文献   

9.
马冰  贾凌霄  于洋  王欢 《中国地质》2021,48(6):1734-1747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和2.526亿t CO2排放到大气中。世界地热能发展呈现五大趋势:(1)发展非常规地热系统;(2)向海上地热资源开发进军;(3)降低钻探成本与石油热能协同生产;(4)加大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5)加强含水层热能储存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0.
地热系统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地热成因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惰性气体同位素都可用于地热系统的研究中,主要目的为揭示热田的热源性质、深-浅层地热流体的内在联系和循环深度等。本文从惰性气体理化特点、样品采集、测试技术及数据等若干方面介绍了惰性气体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在自由气和溶解气两种形态下,热泉、喷气孔、热水井不同环境下的惰性气体采样方法,还介绍了成熟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的测试方法,即利用磁偏转静态真空质谱计分析测试方法,最后基于世界各地典型地热系统的惰性气体测试数据,讨论地热系统的气体来源判别,不同气源的混合比例计算等,进而确定地热流体循环深度。  相似文献   

11.
地热研究     
地球内部产生热量的主要标志是火山、间歇泉及温泉。地热主要是由地壳中所含的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球内部的摩擦力产生的。在解释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方面要考虑地热这一因素。它对油田及金属矿的形成也起决定作用。地热研究直接应用于经济地热能领域(如电站)和燃料矿的勘探方面。近地表温度的测量已用于寻找断层系和穹窿构造以及圈定煤田边界,还用于探测由于水化或氧化作用而具有放热反应的矿床。地热梯度的解释已成为评价沉积盆地石油远景的重要方法,它通过了解地  相似文献   

12.
云南保山盆地是典型断陷盆地,众多温泉沿断层带出露,推断该盆地热源为地慢热流,热通道为盆地边缘的大断裂,盆地新近系、第四系粘土质岩等为地热良好的热储盖层,盆地地处高热流区,保山盆地具有较好的热源、热通道、热储盖层条件,地热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银川都市圈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特别是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进一步扩容扩建,致使银川平原城市群面临严峻的环境质量问题,尤其以大气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加大力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优化本地区能源利用结构,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是改善大气质量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银川盆地东缘区域地质构造及地热地质条件为基础,利用区域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及钻孔资料,重点分析了深部热源、导热通道及储盖层3个重要的地热富集条件,总结了银川盆地东缘地热成藏模式,为后续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热开发利用主要用于洗浴、种植养殖、供暖等方面,用于工业尚属首次。以河南省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利用地热烘干面条为例,分析当地的地热地质条件,结合具体的开发利用方案,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利用地热不仅节约企业成本,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探索新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延庆地区地热开发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延庆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从地热尾水的回灌、地面沉降原因、地震发生的机理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地热开发不会造成地表环境污染,也不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震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解除了人们对地热开发的顾虑,坚定了延庆地区利用地热供暖替代燃煤供暖的决心,为建立延庆生态模范县寻找到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煤和地热勘查结果,通过分析兰州市永登县大通河区热源、地下水补给、热水运移通道、盖层和热储等地热条件,得出该区域属于典型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提出了直接泉涌型、侧渗泉涌型和侧渗承压型3种典型热水成因地质模型,并提出永登县下一步地热田开发方案,这对于改善甘肃省地热资源开发不足的现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地热发电     
《山东地质》2009,(6):60-60
地热发电是地热应用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式。由于它既清洁又廉价,加之全球化石油燃料告急,在各国积极寻求多种新能源的大趋势下,地热发电还是受到国际能源界的青睐。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证实拥有地热资源,其中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部陇川县勐约乡研究区小范围内出露地热泉,该区地热成因及地热田范围并不明确,地热成因争议较大。本文以勐约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热钻井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地热成因分析,在盖层、热源、热储和热通道等要素方面对该区地热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地热地质成因模型。综合分析认为:(1)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2)该区地热田热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岩浆,高热岩浆囊构成本区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境内赋存和分布有多种成因的地下热水资源,按地质构造和地貌可初步划分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山间盆地区、河北平原区等四大地下热水区,各地已将地热直接用于地热供暖、浴疗保健、温泉洗浴、旅游、地热种植、养殖及工业利用等,但地热利用中存在着勘查评价程度差、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了保护地下热水资源,做到有序、合理开发,还应加强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热系统中气体的组分、丰度及同位素组成,可以识别地热流体的来源,追溯其热源形成机制。鲁西北平原地热资源自1998年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对其热源形成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溶解性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对鲁西北平原热源成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溶解气成分结果表明,地热气体组分均以N2为主,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成因,在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中深循环,混合一定量的地壳深部或地幔来源的气体。利用3He/4He比值,定量计算出研究区壳幔热源配分比为0.90~1.57,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与来自上地幔沿深大断裂的对流热。其中,砂岩热储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地幔热流占45%左右。而岩溶热储受构造控热明显:处于深大断裂或济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的岩溶热储地幔热流占比相对较大,达48.77%~52.75%,显示除了正常的大地热流传导产热,沿深大断裂、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存在来自上地幔的对流聚热;处于齐广断裂与济南岩体中间的稳定地块地幔热流相对较小,仅占38.87%~40.97%,指示构造相对稳定区获得深部热流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