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5,25(4):405-408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 Richthofen,1833年5月5日~1905年10月6日)是外国地质学家中,对早期中国地质学有重要贡献的一位学者。他对中国黄土成因的风成学说,不仅广为人知,而且影响深远,直至今天。1933年5月5日在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德国举行了“李希霍芬日”;中国地质学会举行了纪念活动,在会上,翁文灏和斯文·赫定[1,2]根据当时的科学进展,对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工作做了总结性的论述。2005年10月6日在他逝世100周年之际,德国将举行以“中亚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国际科学讨论会。这是从当代的科学进展出发重新认识李希霍芬的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翁文灏 《第四纪研究》2005,25(4):449-449
文章原稿系用英文写成,曾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33年第3期,以纪念李希霍芬百年诞辰。原文由李海晨汉译刊登于《方志月刊》1933年第6卷第12期,37~38页。今年为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本刊重新刊发李海晨翻译的文章,介绍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质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科学精神,以激励有志的年轻学者。  相似文献   

3.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纪念F.von李希霍芬。这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辟五口通商,于1868~1872A.D.考察中国地质和地理的德国学者,被誉为是当时最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对中国的地质和地理的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还认为F.von李希霍芬是自然地理中地貌学(geomorphology)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亚人与环境国际FerdinandvonRichthofen科学讨论会———纪念他逝世100周年柏林柏林洪堡大学2005年10月6~8日这次科学讨论会是纪念F.von李希霍芬。这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辟五口通商,于1868~1872A.D.考察中国地质和地理的德国学者,被誉为是当时最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学  相似文献   

5.
潘云唐 《地质论评》2005,51(5):606-607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人们深深地缅怀和钦敬。1 李希霍芬生平概述李希霍芬于1833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一个商业小镇卡尔斯卢厄(今属波兰)。他在家乡中学毕业后, 于1850年到布列斯劳(今弗罗茨瓦夫)进西里西亚大学。两年后他转到柏林大学学习地质,1856年,他以优异的毕业论文《论斑岩》获博士学位。刚毕业时,在西南提罗尔调查地质,不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3月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大会举行了"刘东生星"(58605号小行星)的命名仪式、<纪念刘东生院士> 文集和<黄土与干旱环境>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2005,25(4):432-437
文章介绍李希霍芬(1833~1905,F.vonRichthofen)对地貌学建立的重要贡献及这门学科自此以后在德国的理论进展;论证了在过去的100年中,在不同时期都有德国杰出的科学工作者叙述对李希霍芬著作的认同和赞赏。总体上来讲,很多人都同意称李希霍芬为关于地形和景观科学的“地貌学之父”。在A.洪堡(A.Humboldt)和C.李特尔(C.Ritter)早期概念的基础上,李希霍芬使地理学变成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空间的自然科学。尽管在李希霍芬之后所发展起来的气候地貌学和地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但直到今天李希霍芬所开展的与地质学有紧密联系的地貌学的分支仍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四纪冰川问题,是我国地质、地理界争论已久的问题。自李四光部长在1922年在山西大同发现冰川漂砾发表文章起,迄今已30多年了,中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众说纷纭,意见很不相同。在旧中国时期,曾来我国工作很久的李希霍芬,前后近30年,观察了很多地区,对中国地质、地理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但对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9.
引言湖南二迭纪地层早在十九世纪末叶德人李希霍芬就在湖南南部进行地质调查,以后田奇瑞(1929、1933、1936),黄汲清(1932),王晓青、许原道(1933),李毓尧(1934),徐瑞麟(1936)等对地质、构造、矿产等方面曾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对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的确定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迄今,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一贯沿用中国南部所通用的分法,即二分法:下统称阳新统,上统称乐平统。阳新统包括栖  相似文献   

10.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