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2E卫星资料对2006年3月-2016年3月由温带气旋引发黑龙江省暴雪天气过程普查,共筛选出37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再运用统计和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近10 a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雪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东南部;区域暴雪主要出现在季节过渡期;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雪年际变化大;(2)蒙古气旋作为冬季黑龙江省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出现的频率和时间跨度远超过其它影响系统,黑龙江省西北部只有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才可能产生暴雪天气。(3)单独北上温带气旋通常发生在季节转换期间,造成区域暴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东部;(4)北上温带气旋与蒙古气旋合并而形成的合并气旋都发生11-12月和3-4月季节转换期间,造成区域暴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东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1954~2009年中国台站雨凇和雾凇日数统计分析了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中国的冰冻主要出现在新疆、西北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华北、淮河流域及江南一带,年均冰冻日数一般有1~5天,5天以上的重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陕西南部、东北中部、华北东部、秦岭、云南东北部、贵州等地.雨凇大都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雾... 相似文献
3.
晋中市雷暴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晋中市近40 a雷暴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年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表明了晋中市雷暴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跌趋势不大,在过去的40 a中大约减少年平均雷暴日数1 d;一年中雷暴的活动期在5月~9月,活跃期6月~8月的平均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6.1%。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部平川地区明显少于东部山地区域。 相似文献
4.
5.
该文针对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高温热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问题,利用湖南省1979—2013年的全省各县(市)9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来研究湖南省单站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湖南省高温天气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多西少";且存在2个高温多发区;高温天气的年发生日数空间差异很大,与地形密切相关。高温日数演变过程中存在着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不同的年代际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范围,尤以21世纪的变化最为明显。此外,湖南高温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年高温日总次数呈小幅减少的趋势,而在21世纪后,年高温日总次数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当前气候背景下,黔西南州的高温热浪事件越来越频繁,为了进一步揭示黔西南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减少高温天气对农业、生态等各方面带来损失和不利影响。【方法】该文利用1961—2022年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站以及2009—2022年208个区域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数据,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黔西南州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空间上,黔西南州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册亨和望谟一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同时黔西南州的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及极端最高气温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2)黔西南州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4—8月),4月和5月气温最高,而大范围高温主要出现在5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其中8月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基本维持一个月之久,日变化上最高气温主要集中在15—17时;(3)近62 a来黔西南州平均气温和每年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总体来看,黔西南州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区域分布不均、高温频发区域集中等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温日数频发区与南亚热带气候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1961~2005年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雷电日数在23~53d,年平均雷电日数为36d;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湖北省1980年以前为雷电相对较多时期,1980年以后为雷电相对较少时期;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电天气,平均初雷日在2月下旬,终雷日在10月上旬;春季和夏季雷电日数占全年雷电日数的88.5%,秋、冬季占全年雷电日数的11.5%;雷电日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主峰、次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4月;一年中7月、8月雷电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电日数的47%;鄂西南、鄂东地区年雷电日数最多,属高雷区,其它地区属多雷区;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初雷日有所推迟,平均终雷日则有所提早。 相似文献
8.
近50a菏泽气温与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61-2010年菏泽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九点二次平滑和M—K检验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a菏泽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菏泽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6℃,平均最高气温每10a升高0.15℃,平均最低气温每10a升高0.35℃,最低气温的升高在平均气温升高中起主要贡献作用。菏泽气候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气候变暖的主要贡献在2000年代,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升温造成的。高温日数每10a减少0.85d,低温日数的减少幅度远远超过高温日数,每10a减少5.37d,低温日数显著减少的主要时段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高温日数集中在6月和7月,低温日数集中在1月。除9月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依据最新订正的黑龙江省长序列气温资料,分析研究了全省气温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变化趋势;着重讨论了气温的跃变性,以及to值预测效用,为气温预测提供了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沙尘天气变化,过去50 a,黑龙江省扬沙、浮沙、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其中扬沙减少速率为1 d/10 a,浮尘减少速率为0.1 d/10 a,沙尘暴减少速率为0.3d/10 a。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黑龙江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近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近40年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冰雹资料,概述全省冰雹天气气候基本特征,对比统计分析近20年黑龙江省降雹的强度、频率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潮州1957—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其年、季降水气候特征及暴雨气候特征;应用MHF小波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潮州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前汛期降水量对全年雨量的贡献逐渐下降,后汛期则相反;汛期开始月份及汛期降水强弱的年际变化明显,汛期结束月份年际变化不显著;降水偏多异常,各月差别不大,偏少异常,各月差别很大;4—8月最易发生降水异常。(2)暴雨主要发生在4—9月,暴雨气候事件初发时间有提前趋势,但近51 a暴雨日数总体上无明显增加。(3)年降水量存在3.5 a、18.4 a的主要时间尺度;暴雨日数存在4.6 a、12.1 a主要时间尺度。(4)整个时间域上,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尺度和时期这种对应特征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6,(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FY-2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及NECP的1°×1°再分析资料对黑龙江省的2006—2014年冰雹和2008—2014年的强降水在非典型性天气系统下表现出的局地要素特征以及卫星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低层强暖空气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不稳定;700 h Pa湿区配合500 h Pa干区使得冰雹具备了对流不稳定性,700 h Pa湿区与低层弱水汽辐合能够为强降水的产生获得有利的水汽垂直分布;最终在地面辐合的触发下产生对流;冰雹有较高的0℃层高度和较低的气压;冰雹和强降水有利的地形高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分别为200~500 m、100~200 m和200~600 J/kg、400 J/kg以上。它们在卫星云图和雷达上的表现往往比较孤立,移动较快,超过75%的云团都是小云块直接或间接产生,产生的时间与形状和面积突变时一致,产生的位置与合并处相同,伴有大的云团时,低层水汽辐合会明显。雷达回波上很难探测到特征回波,强降水多由原地生消或列车效应产生,一般在降水前1 h左右会出现小对流泡。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中部雷暴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近上下摆动。雷暴终日北部平原呈提前趋势(-2.6 d/10 a),南部山区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升后降;雷暴初日变化北部平原较南部山区稳定,雷暴终日变化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原区稳定,雷暴初日较终日稳定;雷暴初、终日北部平原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9℃、11℃,南部山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皆为6℃;雷暴日数“南多北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8-10 a的周期显著,其总趋势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17.
18.
近44年无锡寒潮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锡市1959~2002年共44a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无锡寒潮发生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寒潮的年发生次数有线性减少趋势;寒潮减少主要发生在10月、12月、4月.分年代看,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逐年代减少,但90年代又增多.寒潮减少与降温幅度减小、最低气温升高有关,其中最低气温升高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特征区域的500 hPa高度场偏高是寒潮发生次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最后,针对多寒潮年和少寒潮年的环流特点,给出了500 hPa典型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钦州港海域自动气象站逐日极大风速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13~2017年钦州港各海域强风、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钦州港海域强风日数夏季多,春季少;大风日数冬季多,春季少。(2)钦州港中部海域年平均强风日数和大风日数最多,北部海域最少。(3)春季强风日数自北向南逐步减少,大风日数中北部海域多,南部海域少;夏季强风日数和大风日数中南部海域多,北部海域少;秋季强风日数中南部海域多,北部海域少,大风日数中北部海域多,南部海域少;冬季强风日数中南部海域多,北部海域少,大风日数中部海域多,南北部海域少。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5°~112°E,32°~41°N)共104个测站的1960~2000年秋季(9~11月)降水日数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日数异常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秋季0.1 mm以上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从南向北减少,并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一个位于祁连山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其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西北与东南相反的异常两种形式,降水日数气候区可主要划分为西北东部副热带季风区、青海东北及甘肃中部区、甘肃河西及河套地区、青海高原南部及川西高原区。各气候区代表站降水日数年代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1978年前后是秋季降水日数由多变少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