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瑞琼  汤福娣 《江苏地质》2002,26(3):174-176
对沉桩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等设施造成影响做了初步分析。以上海海怡花园预制桩工程为例,介绍几种预防和减少预制桩施工挤土效应的方法,并对几种方法的实践成果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软土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挤上效应造成邻近建筑物产生破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通过采用取土卸压孔减少被保护建筑附近的挤土位移,结合信息化施工手段,是一种解决沉桩挤土效应的有效方法。本文还对土体位移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铁许府巷站深基坑工程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许府巷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顺做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接头采用预制钢筋砼接头桩连接止水,两端头井辅以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基坑开挖时进行墙体位移、轴力、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保证了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预制桩沉桩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多节配备的预制桩部分上浮对工程产生的影响。静载检测由于抽检比例有限,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工程桩总体承载特性。首先用低应变方法对工程桩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对发现的Ⅲ类桩进行了高应变和静载验证检测,证实了低应变的结论。针对抽检发现的Ⅲ类桩进行原因分析,指出该工程的预制桩存在脱节,上节桩上浮现象,并对上浮桩进行了复压处理。复压后采用静载方法进行验证检测,检测结果满足原来的设计要求。对建筑物进行了沉降观测,测得最大累计沉降量6.54 mm,且沉降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5.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阐述了深厚软土地基中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针对椒江地区土体的工程特性和拟建建筑物的特点,通过大型现场试验,介绍了其在某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此类复合地基的主要工程性状,研究了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发展规律。试验表明,此类复合地基能使刚性桩、柔性桩以及土体协调变形,合理发挥它们各自的承载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JGJ 94-94规范有关预制桩部分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等资料分析,结合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远远低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7.
张习上  赵卫政 《探矿工程》2012,39(10):58-62
在分析了目前华东地区常用的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等几种桩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桩端后注浆工艺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相结合的工艺,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工艺既能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约成本,又能够弥补钻孔灌注桩施工噪声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介绍了这种组合工艺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雷斌 《探矿工程》2002,(1):32-33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西连接楼工程位于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在施工嵌岩静压预制管桩工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断桩,分析了断桩的产生原因及断桩特征,提出了预防与处理措施,控制了断桩的产生,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显瑛  翟景文 《探矿工程》2005,32(5):25-26,28
天津市澳景大厦工程经综合考虑基础及围护结构、施工工期、临时支护结构的投资、成本、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难易程度、结构平面形状、地下土质情况、施工安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因素,决定采用双排水泥搅拌桩中插入预制桩的方案。介绍了双排水泥搅拌桩中插入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开封火电厂技改工程为例,根据现场检测结果,探讨了影响静压预制桩沉桩深度原因,分析了静压桩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证明静压桩的沉桩深度和承载力与地基土的性状密切相关。对于开封火电厂技改工程场地,尽管极端进入砂层较小深度,却可以在桩端平面附近良好土层的作用下提供较大的端阻力。  相似文献   

11.
双排钢板桩结构是由两排钢板桩、桩间土和拉杆组成的挡土、止水复合结构,由于其较土石围堤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较钢板桩整体性好,抗地震和波浪等动力稳定性好,在水利、水运、海岸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板桩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其使用效果和投入成本不尽相同。本文重点搜集和调查了国内外海岸带工程中使用双排钢板桩的工程案例,分别针对岩溶发育的岩性地基,高渗透性的砂性地基和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对双排钢板桩的性能影响和设计约束进行分析。结合原有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采用有限元软件补充计算分析,分析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双排钢板桩的应用效果,总结双排钢板桩在海岸带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发现在岩溶发育地层施工双排钢板桩需要防止打桩造成垂直度差和岩溶连通性带来的渗漏问题;在砂土地层需要防止钢板桩倾斜变形造成锁扣止水性能劣化,进而导致渗漏水甚至出现流砂;在淤泥地层施工时打入桩施工和桩身止水性能都能得到保证,但可能发生较大桩身整体变形,同时应考虑内侧坑底加固以避免踢脚稳定性破坏。本文的研究对发展海岸带生态工程地质和沿海韧性水工建筑物具有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天锐  岳忠文 《江苏地质》2004,28(3):170-173
针对淮盐高速公路淮安段高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依据设计文件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增强剂(石膏)和减水剂(木钙)作为水泥土搅拌桩的外加剂,以保证水泥土桩的成桩质量。提出了保证成桩质量的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滁州市会峰大厦人工挖孔扩底桩的垂直静荷载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滁州市红砂岩地基嵌岩桩的荷载有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实际工程中桩基经常受到各种动荷载作用,如高铁路基中的加固桩长期承受列车行车时产生的循环动荷载作用,桩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研究对动荷载下的工程设计至关重要。X形桩是一种在传统圆形截面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异性桩技术,其承载机制不同于传统圆形截面桩。为了深入研究X形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荷载与沉降规律,开展了砂土中X形桩竖向循环加载大比尺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加载的进行,X形桩顶产生累计沉降,且循环荷载比越大,加载频率越高,桩顶沉降越快;循环加载初期,X形桩顶动刚度降低,桩身轴力响应增大,桩侧摩阻力发生弱化,之后逐渐趋于稳定,且桩身下半段侧摩阻力较大;在同等加载条件下X形桩与等截面圆形桩相比,承受动荷载能力较强,桩侧摩阻力较大,长期循环加载作用下产生的累计位移较小。研究结果可为X形桩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能源桩传热与承载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强强  焦玉勇  骆进  王浩 《岩土力学》2019,40(9):3351-3362
能源桩是一种在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同时获取浅层地热能源的新技术,给桩基结构的设计及安全服役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能源桩实际应用的角度,围绕能源桩传热性能和承载性能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1)能源桩的热传递研究;(2)能源桩的结构响应特征;(3)能源桩的承载变形特性;(4)能源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能源桩传热模型的适用性、热交换作用下能源单桩及群桩的承载特性以及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承载性能及结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能源桩工程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成果对于保证结构安全,合理开发浅层地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以在软弱下卧土层中直接形成加固桩体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对这种加固方法形成的地基进行了一组模型试验,其中包含了天然地基和加固地基,加固地基中设置了一组3×3的加固桩体,通过对比研究了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土层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土层的方法能很好地改善地基的沉降特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加固桩体能有效地传递荷载,使加固区软弱土体的压缩量大大减小。随着荷载的增加,加固桩体顶端承担的荷载大体呈线性增加,桩顶轴力表现为角桩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加固桩体上部受负摩阻力作用,下部受正摩阻力作用,桩身最大轴力位于距桩顶25 cm处。加固区的平均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In engineering treatment of soft and weak ground and high rise building foundations, grouting fiction piles are increasingly getting popular. This paper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es to the bearing mechanism and the load transmitting behavior of these piles in the light of construction cases and in-situ practice. Determination of load transmitting behavior field tests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close to the real case than from other method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maining problems from the alteration of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pile diameters.  相似文献   

18.
钻孔灌注混凝土摩擦桩的荷载传递和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软弱地基和城市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处理中,钻孔灌注摩擦桩的应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结合其施工特征在理论上分析了灌注摩擦桩的承载机制和荷载传递性能,并以现场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同时,本文指出用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时还存在着弹性模量、桩径变化等取值问题,须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用现场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还是要比其它方法更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19.
Considering there is hardly any concerted effort to analyze the pile‐raft foundations under complex loads (combined with vertical loads, horizontal loads and moments), an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estimate the responses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which are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s, horizontal loads and moments in layered soils based on solutions for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in layered elastic half space. Pile to pile, pile to soil surface, soil surface to pile and soil surface to soil surface interactions are key ingredients for calc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accurately. Those interactions ar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o estimate the responses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subject to vertical loads, horizontal loads and moments in layered soils. The constraints of the raft on vertical movements, horizontal movements and rotations of the piles as well as the constraints of the raft on vertical movements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of the soils are considered to reflect the coupled effect on the raft. The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the published methods and FEM. Then, the method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oil stratigraphy on pile respon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oil non‐homogeneity when estimating the responses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in layered soils, especially when estimating the horizontal responses of pile‐raft foundations. The horizontal loads and the mo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ertical responses of piles in pile‐raft foundations, while vertical load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horizontal responses of piles in pile‐raft foundations in the cases of small deform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a simple and useful tool for engineering desig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介绍通过高层学生公寓利用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基,达到消除湿陷性,改善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的工程实例,探讨了挤密桩用作高层建筑地基的可行性,并对基础的沉降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