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二───一言难尽的“太空食品”张明昌常言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向来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作“开门七件事”。宇航员到了太空后也面临着“吃饭”问题。他们的伙食情况如何呢?1992年1月,独联体的许多宇航员以罢工或向法院起诉要求俄罗斯当局迅速...  相似文献   

2.
太空女杰创“最”录张明昌自古道“巾帼不让须眉”,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女性比男儿更易适应长期的太空生活,她们会创造“和谐的心理气候”。到1995年为止,世界上已有5国30位妇女55次进人茫茫太空,为探索宇宙,造福人类作出了名彪史册的不凡贡献。M第一个太空...  相似文献   

3.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每一个求知者都渴慕的境界。本刊最新推出的,由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的《太空探索》和《地球奇观》VCD光碟,将会成为你扣开宇宙之门、追问地球之秘的良师益友。 《太空探索》包括“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奥秘”、“地球地外的生命、征服太空”、“地球的真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10,(9):17-17
天文学家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首次在太空中发现了被称为“巴基球”的碳分子,这同时也是太空中迄今已知的最大分子。  相似文献   

5.
谈谈太空美术○喻京川天文学以其深邃的宇宙,无穷的奥妙,尤其还常常伴随着特殊天象的“光临”,自古以来人们就以极大的兴趣欣赏它、探索它,而太空美术画家们则以其真实的素材为基础加上丰富的想像,则创造出更加富有感染力、更能启迪人们思维的“太空画”。我国古代曾...  相似文献   

6.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五——不登大雅之堂的难题@张明昌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五———不登大雅之堂的难题1995年9月1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遨游了11天后匆匆返回地面,提早1天结束了所进行的第71次航天飞行。它为什么提前返航?除了官方公布的冠冕堂皇的几...  相似文献   

7.
1973年3月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艘长途跋涉的星际飞船“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5日又发射了“先驱者11号”。这两位探测宇宙的使者,肩负着在太空中寻找宇宙人的使命。它们带有一封访问地外文明的“介绍信”,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形象的一男一女,以及标明太阳系及地球位置的图像。这是一张通往太空的名片,能在宇宙中保留几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之六———“天堂”日常琐事记趣□张明昌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高高在天,似乎已经跃为天界的神仙之列。可事实上,除了因没有了重力羁绊而能“飘飘欲仙”,在飞船中可自由飘荡这点妙不可言的神奇感觉外,他们日常所过的还是尘世的凡人生活,而且失重给他们带...  相似文献   

9.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_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后我国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同时也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此次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生活情况,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等8个不同的实验,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科普圈的“太空奥德赛”,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开启了一场浪漫的系外行星探险,你将跟随作者的脚步遨游在无际的太空中,造访-颗游荡在银河系的流浪行星,探索一个海浪延伸到目光尽头的水之世界,还有围绕脉冲星公转的行星、钻石构成的星球、乃至更多各有特色的“异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关注今年七月——人造探测器将撞击彗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美国“深度撞击”(Deeplm-pact)彗星探测器,将在今年7月首次撞击名叫“坦普尔1号”的彗星,以实现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举世注目的“深度撞击”号价值3.3亿美元,太空行程大约4.31亿千米。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2005年4月29日,美国公布了“深度撞击”号所拍摄的“坦普尔1号”图片,拍摄时间是4月25日,正在太空与目标彗星“赛跑”的“深度撞击”号距离彗星6387.73万千米。在宇宙的黑色背景中,该彗星看上去像是一个浓烟滚滚的火球,不过它本质上由冻结的水、岩石和气体物质凝聚成的,并没有火。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太空,许多天体(包括人造天体)被赋予了人物名字。这些天体的命名,记载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一个个的闪光点,也是对那些在科学上做出不朽贡献的‘巨人’的最好纪念。每当人们看到那个在太空中熠熠发光的天体时,就会想到与之同名的那个人的不凡一生,想到他们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辛劳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这里的“太空明星”已经具有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宇宙天体,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将名字留在了太空的著名科学家。它们的风采会令你眼界大开,他们的人生会使你的心灵感动。自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明星风采录’栏目。  相似文献   

13.
“卡西尼”号奔向土星@健行“卡西尼”号奔向土星1997年10月15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4点43分,一艘装备精良的大型宇宙飞船“卡西尼”号在卡那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大力神”火箭送入太空,开始了它奔向土星的漫漫旅程。这是人类在继“海盗”号、“先驱者”号...  相似文献   

14.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1):51-53
1957年11月3日太空犬“莱卡”搭乘前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进入太空,成为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狗。 1915年11月6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后建成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但人们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却分辨不出它们的差异。为了判别这种差异,爱因斯坦于1915年11月提出三个可供实验验证的推论。  相似文献   

15.
纪念加加林:俄可能20年后建成月球基地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之行.加加林的开创性壮举仍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太空计划登峰造极的成就,也是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2011年4月5日,俄罗斯“加加林”号载人飞船携带3名俄美宇航员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0):55-57
在前苏联革命50周年纪念日之时,前苏联把一颗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从而在“太空竞赛”中战胜了美国。这颗卫星为周长56厘米的球状体,发射用的火箭是仿照二战期间“纳粹”用来环球远距离运载H型炸弹的V2武器制作的。这颗人造卫星名为“旅行者”或音译为“史泼尼克”,  相似文献   

17.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类终于在20世纪实关现了这千古夙愿。而在人类走向太空的征程中,第头几个会回都是苏联人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提起太空中的天文望远镜,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无疑是“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简称“哈勃”,图1)。在公众看来,这个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空间科学设备业已成为空间天文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月11日,日本首枚H-28火箭把日本首艘HTV货运飞船送上太空,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日继为“国际空间站”建造最大的实验舱希望号之后,对“国际空间站”工程的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月球人”回到人间之后张明昌规模空前的“阿波罗”计划曾使前苏联在太空中的一切优势荡然无存,它的确实现了“把苏联人击败在月球上”的目标。“阿波罗”计划曾造就了24个“月球人”,27人次到“广寒宫”作客(表1、2)。如今他们中已有2人作古,其余亦都垂垂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