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地理教师来讲,如果年年重复讲授同一内容的地理教材,是否不用再备课就显得那么得心应手、轻松自如?若这样认为的话,那就错了。  相似文献   

2.
段文宁 《地理教学》2012,(21):47-49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地理教学同样适用,只是这里的台上是指40分钟的课堂而台下则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备课过程。若按此来算,短短一节课需要教师400年的时间来准备,如果每周教师多上几次新课,那么备课的时间相当的惊人,当然,这也相  相似文献   

3.
4.
曹家军 《地理教学》2013,(10):41-42
正一、教学思路的设计要突出"个性化"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一节课的教学框架,一定要清晰。一节课有几个板块构成,板块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板块之间的处理顺序,两个板块之间怎样过渡、衔接,对学生的技能、情感有哪些要求,这些要求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等等这些问题,在备课时都要综合考虑,理出一条课堂教学的主线,因此教学思路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应该是环  相似文献   

5.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0,(13):12-15
误区一:备课就是写教案说起地理备课,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联想到地理教案,认为地理备课就是写教案。学校的教学检查主要就是查验教案,教案越详细往往成为备课越认真的标志。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教案写得越详细,项目填写得越认真齐全,备课就越充分全面。部分教师为应付检查,抄袭网上教案,而真正花在备课上的时间并不多,思考个性化的教学就更无从谈起,使备课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7.
张萍 《地理教学》2006,(1):31-31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科学世界”,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因此,凡是生活中常见的,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师生的互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变学科本位为学生本位,培养科学精神。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陆地和海洋”一节,保留并丰富了地表海陆分布大势的相关知识;删去了陆地地形、海底地形诸多概念的罗列和诠释,相关内容有的已出现于已学的“地图”知识中,有的将以读图活动形式出现于以后的分区地理或国家地理中;更新了“海陆变迁”内容,删去了内、外力概念,避开了地形变迁为内外力作用结果的思维模式,增加了“海陆变迁”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方法和科学精神和内容。这些调整很好地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首先要摈弃学科本位的观念,任何学科都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李春艳 《地理教学》2010,(10):17-20
教学目标的制定能体现教师对特定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理解,更能体现教师的目标意识、学生意识、课程意识等。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师备课的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多地是停留在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理念层面,如何将这种备课理念有效转化为实际的备课行为,是许多教师备课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12.
黄薇 《福建地理》2005,20(3):55-57
本文从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入手,指出了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不足,提出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地理素养等4个方面,促使中学地理教学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曾于八十年代后期归纳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五性”即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地理原理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作为本区中学地理教学的常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周瑾 《地理教学》2004,(3):15-16
地理新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校领导借鉴上海部分中学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十五字”教学原则为中心的“有效教育”模式。“十五字”,即“准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早补救”。近几年来,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该原则加以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学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素质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和突出作用。人类生活的所在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所学地理知识对其发展有用,教师应紧密联系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地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展示地理教育的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