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学会第23届大气物理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成立暨首次会议,于1996年1月29日-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验,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徐宝祥等出席了会议。大气物理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志晋研究员报告了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的活动安排。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主任游来光研究员提出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介绍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开展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专项咨询,积极推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重大…  相似文献   

3.
近200位专家、教授和科学工作者云集北国之春——长春,于1988年7月11—16日参加第十次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这也是为纪念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三十周年的盛会。三十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研与作业相结合的道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努力推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缓解自然灾害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85,(3):4-5
近年来,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里的研究工作有不少新的进展。为了使国内同行对新动态有所了解,气象出版社将于10月份出版《人工影响天气新进展》译文集。本译文集选译了云物理研究、播云技术和数值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1 1月 1~ 5日 ,第十三次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 ,此次讨论会是继 1 996年北京昌平讨论会和 1 998年庐山人工影响天气 40年进展和展望讨论会后的又一次云雾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盛会。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及其所属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陕西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家联合主办 ,陕西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梁景华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院长、陕西省气象局陈洪田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分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各地政府及广大气象科技人员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现在全国1167个县开展了高炮防雹增雨作业。本书由多年从事高炮防雹增雨工作的杨联章、陈群编著。全书分4章:第1章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观云识天的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设备探测信息识别冰雹云的方法、作业技术及效果评估等。第2、3章介绍37高炮的构造、使用及维修保养方法。第4章介绍炮弹的一般知识,人工增雨防雹弹的构造、生产过程、运输、储存、使用以及安全处理哑弹的简便方法。本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定价2…  相似文献   

7.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从而达到增加降水,防御冰雹灾害和消雨、消雾、防霜冻的目的。内蒙古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经开展多年,重点是利用飞机、地面火箭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开展高炮防御冰雹灾害的工作。近年来,全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很快,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24—28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了第11届全国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此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气象学会及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各省、市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第一线的科研人员、研究单位及各院校和有关单位的170余名代表到会参加,国家气象局和  相似文献   

9.
本声明只涉及局地尺度的和区域尺度的有设计和无意识影响天气的科学现状。美国气象学会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已于此前发布。1有设计人工影响天气现状1 .1消除雾和层云通过播撒成冰剂 (例如干冰、液态丙烷、压缩空气、碘化银等 )消除过冷雾和低温层云 (含有冻结温度以下水滴的云 ) ,已在一些机场投入常规性作业。用更昂贵的加热技术也消除了暖雾 ;然而仅在少数主要的机场证实 ,此项消雾技术的花费是有效益的。1 .2增加降水统计证据表明 ,播撒过冷地形云 (即在山地上空发展的云 ) ,可增加季节性降水量大约10 %。然而其物理原因与统计…  相似文献   

10.
陕人影办发 [2 0 0 0 ]3号  2 0 0 0年 1月 1 3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 ,推动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 ,根据《中华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 ,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工影响天气 ,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合理利用气象资源 ,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 ,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 ,实现增雨 (雪 )、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人工影…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研制,主要根据长春市人工增雨防雹减灾作业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实际需求,结合吉林省现有气象业务系统,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依托,建立了从数据资料采集、天气预警、作业条件判别、作业决策、作业指令发布、作业指挥、作业定位跟踪、作业效果评估,到作业信息统计、存储、上报等高度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的新一代业务技术平台,本系统对于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农业抗旱防雹、森林草原灭火、社会重大活动保障等防灾减灾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概况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作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目前,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九次全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控办、气象学院(系)、气象科研单位以及国家气象局科教司、气象出版社、《气象》编辑部等三十二个单位132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交流会,表明云物理学科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生气勃勃.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二_、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分会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全国第12届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996年10月21~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邹竞蒙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影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有关气象院校共2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新疆共派出5石代表(其中含兵团2名)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2篇,其中包括:(1)云水资源和人工降水;(2)雹云结构和防雹…  相似文献   

15.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服务是气象产业中科技含量与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两个支柱性产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只有与气象信息产业同步发展,才有可能使我国整体气象产业成为知识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产业化发展思路,及其相应的效益核算、产业模式、投资渠道和运行机制等基本内容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主编语     
<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起源,由于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不断探索过程,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从比较正规和有影响力的视角来看,1958年,吉林省实施我国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开创了我国通过飞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先河,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吉林人工影响天气事业蓬勃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吉林抗旱增雨、防雹减灾、森林防扑火、水库蓄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7.
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王致君  楚荣忠 《高原气象》2002,21(6):591-598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实时了解被作业云中的水成物粒子大小、相态、密谋、运动等参数及其微物理变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微观参量和微物理过程揭示了云降水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及时正确地评估云增水及消雹潜力,确定是否适合人工影响作业以及如何正确选择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和作业量,与了解云的宏观特征一样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本文借助国内外偏振雷达应用研究中成功的范例,探讨了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问题。特别是介绍了不同偏振雷达在识别云内水成物粒子的相态、密度,观测云内水成物粒子微物理变化过程,以及被作业云的作业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发展我国偏振雷达技术,促进偏振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和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方面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气气侯学     
技开 《内蒙古气象》1994,(4):10-10,12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19.
天气气侯学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20.
一次累积带降雹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振骅 《大气科学》1977,1(2):149-152
在冰雹云中存在水份累积带的理论的提出,不仅对于研究强对流云的结构、机制和冰雹形成条件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对于探讨人工影响冰雹云的方法具有实际的意义。因此这个理论提出以来,颇受各国云物理工作者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的重视。冰雹是一种发展极为旺盛的对流云,它的结构和生命过程不仅同大、中尺度的天气背景有关,而且与地区、地形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冰雹云使用不同的抑制方法,看来是应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