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滦河口外泥沙岛是我国重要的泥沙岛群,开展准确的泥沙岛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是开展大范围泥沙岛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2008-2013年6个不同时相环境卫星影像开展了滦河口外泥沙岛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对不同时相的滦河口外泥沙岛的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进行了统计,并开展了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6年间,8个泥沙岛岛体因围填海消失;打网岗、石臼坨两海岛由于受基于岛体开展的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岛面积明显增大;4个海岛岛体因围填海,面积明显减少;9个海岛岛体虽然受水动力影响,但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滦河口外泥沙岛是我国重要的泥沙岛群,开展准确的泥沙岛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是开展大范围泥沙岛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2008—2013年6个不同时相环境卫星影像开展了滦河口外泥沙岛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对不同时相的滦河口外泥沙岛的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进行了统计,并开展了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6年间,8个泥沙岛岛体因围填海消失;打网岗、石臼坨两海岛由于受基于岛体开展的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岛面积明显增大;4个海岛岛体因围填海,面积明显减少;9个海岛岛体虽然受水动力影响,但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珠江口海区1990年、2000年、2006年三期TM、SPOT影像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选取珠江口伶仃洋岛群为研究区,对各个海岛自然旅游的数量、空间结构演变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岛总体呈现出快速向海推进的趋势,整体面积增加,红树林景观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自然水域呈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而普通林地景观恰好相反,先略微减少再增加。导致伶仃洋岛群自然旅游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海岛开发政策、经济利益、旅游人口数量、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海岛海岸线变迁与动态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珍  于甲  李杰 《海岸工程》2010,29(3):37-42
海岛不仅具有很高的资源、生态和经济价值,而且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的出现改变了岛陆岸线和岛滩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高程较低的海岛面临存在的威胁。文章通过选取广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海岛,研究了海岛海岸线的变迁与动态变化的成因,同时,对海岛岸线变迁作出了预测及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海岛调查力度薄弱,海岛变迁快,海岛的数量和面积不精确。同时,海岛的变迁对于生态和环境影响重大。本文基于海岛变迁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讨论了海岛的数量、变迁、权属等问题的原因,即海岸线扩展使部分海岛变为陆地;海水、海风侵蚀,海岛消失;人为作用的影响等等。呼吁对海岛要合理开发利用,综合考虑,尽可能保持海岛的自然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晓敏  马毅  张杰  吕喜玺 《海洋通报》2020,39(6):717-729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海岛动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西沙群岛社区驻地海岛、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5 年以来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各类海岛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社区驻地海岛变化普遍较大,特别是永兴岛、赵述岛、筐仔沙洲和银屿,主要都是由于吹沙填岛和岛上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造成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2012 年三沙市成立之后;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海岛相对较稳定,岛上地形、地貌及植被等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的端头,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海滩岩对海岛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海滩岩发育好的海岛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没有海滩岩发育或海滩岩被破坏的海岛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玉环大鹿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环大鹿岛为例 ,从协调海岛海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出发 ,通过对海岛生态系统的评价 ,探讨了影响和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若干因素与基本原则 ,并运用数量最终环境界值法对大鹿岛的日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岛是维护生态平衡、推进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会对海岛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如何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地保护海岛,选取渤海区进行旅游娱乐开发的典型无居民海岛--菩提岛为研究区域,分别解译了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共5期菩提岛的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变化速率来分析菩提岛自旅游开发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5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综合景观时空变化与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2010年之后人为扰动逐渐减弱,进入海岛自然景观恢复时期,景观破碎有所改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导致菩提岛近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功能定位,按照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9.
罗斗沙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之一,属于泥沙岛,岛体极不稳定,动态变化比较大。本文利用1973—2011年间1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罗斗沙岛近40 a来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40 a来,罗斗沙岛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罗斗沙岛的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以前),罗斗沙岛为一个完整的岛体;第二阶段(1987—2001年),罗斗沙岛被分为东北和西南两部分;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罗斗沙岛的西南部分消失,仅剩下东北部分。本文的监测结果可为编制罗斗沙岛的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海岛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提出海岛的生态保护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罗斗沙岛的生态保护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海岛管理提供服务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欣凯  夏小明  程林 《海洋科学》2017,41(9):130-135
我国多次海岛数量普查因界定标准不一而结果相差巨大,为了满足海洋主管部门对海岛的管理要求,亟需研究合理的方法界定海岛数量。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嵊泗县海岛2 875个,以分形理论讨论海岛数量与海岛面积、海岛间距的关联。结果表明,嵊泗县50%的海岛面积小于50 m~2或岛间距不足6 m,海岛数量与界定标准间呈分维数先增大后稳定的变维分形特征,分维数在220 m~2和28.5 m之后稳定在1.80和2.25。以200~500 m~2为界区分大小岛,小岛数量和海岛间距也存在变维分形特征,且分维数在间距大于50 m后趋于稳定。故嵊泗海岛最佳界定方法为以220 m~2筛选出计数海岛后再补充间距大于50 m的较小海岛,该方法下界定嵊泗海岛681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明确了影响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的关键因子,为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防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岛是连接陆域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桥梁,是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研究海岛开发潜力对促进海岛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提升海洋经济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海岛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评价研究了辽宁省18个村级海岛开发潜力,以期为海岛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借鉴。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村级海岛开发潜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大部分都接近平均水平;海岛开发潜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将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次国家"908"专项海岛调查中福建省海岛海岸线修测采用了地面调查结合遥感调查的技术手段,重新统计了福建省海岛的数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精确掌握了福建省海岛海岸线的长度、海岸线类型及海岛的面积等数据.分析了福建省海岛海岸变迁的原因以及本次海岛海岸线修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岛质心位置向西南偏西方向迁移,海岛外海一侧岸线不断后退,平均后退速率达7.37 m/a,其中1978—1984年、1996—2003年、2008—2013年及2018—2019年海岛侵蚀后退明显。研究认为,由于滦河口的自然迁移,河流输沙减少,受沿岸输沙特征影响,海岛主体部分侵蚀而两端沙嘴处堆积,海岛自然状态下已出现5~6 m/a的侵蚀。航道整治挖岛及景区建设挖岛导致近年来海岸典型断面平均后退速率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14.27 m/a,海岛长度也出现明显减少,是影响海岛演变的首要因素。滦河流域大型水库的修建使滦河输沙急剧减少,海岛岸线侵蚀加剧、海岛面积明显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影响海岛演变的次要原因。风暴潮是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的突发性因素,尤其是2018年内短期内密集过境的台风,造成海岛岸线典型断面平均后退达10.25 m。当前,海岛的保护与适度利用要遵循海岛演变特征,严格禁止不必要的挖岛采砂,并采取海滩修复、构筑透水潜堤等工程措施对重点功能区海岸线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15.
海岛旅游的发展使岛上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旅游型海岛文化的原真性可能会被淹没。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挖掘海岛文化内涵,完善海岛文化研究理论,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保护海岛文化并实现文化传承。文章以大连市广鹿岛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将广鹿岛文化资源划分为文化遗址遗迹、文化建筑景观、原始景观与人文传说、海岛民俗文化4种类型,并从海岛自身影响、旅游业发展影响和人为影响3个方面分析制约旅游型海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因素。最后,从海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旅游者和海岛居民、客体——海岛文化、媒介——海岛旅游3方面提出旅游型海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岛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生态价值,其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我国62个有居民海岛为样本,以海岛发展指数表征海岛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水平,以变异系数表征海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程度,对我国海岛综合发展水平及分异特征、可持续发展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综合发展水平处于良好、中等、一般水平的海岛分别占29.0%、33.9%、37.1%;海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为正态分布,呈现出梯度分化态势。(2)海岛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不均衡,海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度与综合发展水平表现出正相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落后于社会民生和治理水平。(3)海岛间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大,乡镇级海岛综合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整体好于村级海岛,鼓浪屿、大王家岛、衢山岛、秀山岛、外伶仃岛等10个海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经济要素、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能力、公共卫生等社会要素和社区管理要素是影响海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自然筛选了一批适应能力较强的海岛植物种类。文章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潭岛群中的塘屿、东庠岛、大练岛等海岛临海荒坡山地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了解平潭周边典型海岛的植被种类、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平潭典型海岛的植被特征,指出风、干旱、盐害及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平潭周边典型海岛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几个制约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植物品种筛选、植被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困难立地条件的海岛植被修复对策,为相近区位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文章对国内外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概念化过程、研究框架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脆弱性的概念已由单一维度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向2个维度的社会-生态交互系统拓展,海岛生态脆弱性的概念化过程具有同样的演进轨迹,但尚未清晰地揭示2个维度之间的多因素耦合关系;目前海岛生态脆弱性的研究框架多是已有脆弱性研究框架的延伸和拓展,尚未出现专门的研究框架;已有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函数模型法、图层叠置法、情景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等,但缺乏适用于评价海岛生态脆弱性时空动态特征的方法;针对上述不足,未来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应着重统一基本概念并构建专门的研究框架,在理清海岛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机制的基础上,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加强管理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面向海岛礁DEM构建的精度需求,定量分析了水深源数据质量对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规律。梳理了海岛礁DEM构建的基本过程,分析了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目前普遍执行的有关水深测量的国内外行业规范为依据,统计分析水深源数据的精度、密度等因素对海岛礁DEM精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三角网建模方法所建海岛礁DEM的精度要优于规则三角网DEM的精度;执行我国海道测量规范所获取的水深源数据所建DEM精度,要优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一等要求的源数据所建模型精度,略低于特等要求下的源数据所建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20.
辽宁海域辽阔,海岛数量众多。辽宁先人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认识海岛、开发利用海岛,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岛地名。海岛地名的产生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利用统计及分类方法,尝试依据地名来源及命名方式划分了辽宁海岛地名类型,并揭示了其主要特征,这对深层次挖掘辽宁海岛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海岛地名管理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