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据说这最早是伽利略的故乡意大利提出来的,以兹纪念伽利略在四百年前首次将望远镜指向了夜空。  相似文献   

2.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空间天文学诞生的四十多年来,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通过空间望远镜来观测星空是空间天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的视野更为广阔。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这几十年来对现代天文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4.
李良 《天文爱好者》2009,(10):46-51
160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那一年,伽利略率先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空,开创了望远镜天文学时代。400年后,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此外,在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10年后又出版《宇宙和谐论》一书),先后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虽然这三大定律是零零散散地出现在他浩如烟海的著作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近一年来,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上试用的初步结果,包括用于直接照相、定位测量、跟踪观测及面源观测等。鉴于我国还是初次试用CCD系统作天文观测,本文还简要地介绍若干特有的基本问题。 从1984年4月起,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的一米望远镜上试用将近一年了。在这段期间,我们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已进行的项目包括:用作天体直接照相的精度,用作天体测量定位精度,跟踪观测对于发现运动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面光源观测的情况。这些试测结果都显出这套CCD系统的特具性能。虽不能说它能全面代替传统的照相乳胶,但和其它的探测器相比,在许多天文应用中,它确实有很大的优点。这套系统的使用将为我国光学观测天文提供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本天从天文观测的角度介绍我们所用的观测和处理方法以及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目的是帮助有关天文工作者考虑他们的选题。鉴于国内还是初次使用这种CCD系统,我们对一些和其他观测手段不同之处讨论得详细一点,使读者容易了解。  相似文献   

6.
解密日全食     
《天文爱好者》2009,(6):49-49
2009年7月22日,将发生一次日全食天象奇观,我国长江流域的主要城市观测条件都非常理想,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更多的人能了解日全食,了解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7.
装备10厘米口径望远镜的艰辛历程○谢毅民作为一位天文爱好者,我对观测行星表面细节特别感兴趣,但我87年自制的10cm反射望远镜分辨率不足,无法用于行星表面观测,从1995年起,我就决心再购置一台高质量天文望远镜。因为整机购买太昂贵,我决心购买镜片自己...  相似文献   

8.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08,(12):46-47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 北京天文馆近期隆重推出由德国蔡司公司制作的“探索宇宙”节目——和伽利略一起领略宇宙魅力。同时,在老馆的东展厅引进了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策划主办的《伽利略望远镜》展览。为使广大读者能分享与伽利略一同探索宇宙的乐趣,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天文馆信息中心郭霞女士撰文介绍“探索宇宙”节目。同时,我们得到展览部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将意大利《伽利略望远镜》展览画册刊印在杂志里。而《天上宫阙》一文更详细介绍了首次亮相在老馆西展厅《玩转星空》展览中的中、西星空图。百闻不如一见,若想真正体验冬月北京天文馆的热度,请到天文馆来吧?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因此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天文年,以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望远镜对准茫茫太空的人。伽利略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之一,是科学史上的伟人。他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基于实验观察、数学分析、严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此人类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伽利略等人所开创的近现代科学,今天更加充满生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气消光系数的测定是天文观测台站一项很重要和基础的工作.介绍了利用新建的2.4 m望远镜在高美古观测站开展的消光系数测定等定标工作的初步结果.利用2009年4~5月对Landolt标准星场的2次测光观测,分别给出了UBVRI 5个波段的消光系数.此外,对该站点大气消光的成分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的结果与数年前高美古观测站选址时得到的大气消光系数基本一致,并与其它一些知名天文观测台站的消光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天文。第一次接触天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用胶片看月食。后来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太阳黑子爆发,爸爸看报纸得知天津科技馆天文室组织观测太阳黑子,于是又带我去观看,这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就认识了天文室的赵之珩老师,认识了望远镜,也使我对天文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首架南极天文望远镜CSTAR的光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成功安装在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 A,用于天文观测.正如天文学家预言,南极是个极好的天文台址,CSTAR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在南极展开天文科考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此重点介绍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设备CSTAR的光学系统,以及为保证在南极低温环境下望远镜保持高质量成像所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望远镜观测调度系统作为望远镜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协调者,主要用于对观测者的观测计划进行合理地安排调度,使天文台各望远镜的观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望远镜调度过程十分复杂,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相关团队也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在相应的望远镜上得到了应用实现。介绍了望远镜调度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了通用型望远镜常用的观测调度策略,综述了观测调度系统在不同望远镜上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观测调度系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够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4.
自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太空,400年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让我们的世界观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深受影响。2009年国际天文年的到来,无疑给世界各地的天文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伽利略用望远镜了解星空,天文馆把伽利略了解的星空告诉观众。天文馆在国际天文年为公众建立了一个平台,国际天文年的11项基础活动,几乎都与天文馆的活动息息相关。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度、日本和瑞典等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要求天文望远镜的改进.最初主要依靠肉眼来进行天文观测,所以当时望远镜的光学性能要求是根据眼睛来提出的.当照相方法在天文上得到应用以后,望远镜的设计制造就从照相的要求上去考虑了.现在光电技术已开始愈来愈多地在天文上应用了,这又对望远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用来作照相观测(包括直接照相和光谱照相);光电观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1日,巴黎:当2009年国际天文年(IYA2009)达到6个月的里程碑之际,已经有100多万人首次通过望远镜看过天空,甚至有更多的新人加入到天文事业中。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国际天文年无数正在实施中的项目和计划表明,IYA2009正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路边天文是由美国道布森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的一项全民性科普活动。这项活动是天文爱好者将自己的望远镜拿到路边,免费与路人分享,让路人通过望远镜观看天体,以此来普及天文知识。2007年5月19日,第一届国际路边天文夜成功举办,全球数千架望远镜参加了这次活动,引发了国内一阵天文热潮;2008年4月12日,国际路边天文夜再次到来,这是第二届。  相似文献   

18.
爱好者朋友们的望远镜近年来,我国成人业余天文有了可喜的发展,尤其一部分成人天文爱好者都有了大口径并且光学质量较好的望远镜,可用于寻营和其它项目观测。现介绍几位爱好者朋友给广大同好,希望能对自制天文望远镜的爱好者有所启示。照片1是我国著名天文爱好者厦门...  相似文献   

19.
追着太阳跑     
自从上小学后,我一直喜欢历史、考古、古生物及地理,而2009年寒假去北京天文馆的一次参观又勾起了我对天文奥秘的兴趣。爸爸为了鼓励我,不仅买了许多诸如《星空》、《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恒星与行星》、《日全食》等书籍,指导我在网上查询天文知识,还带着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望远镜。镜头是买的,镜筒使用塑料水管做成。整个望远镜可以随意组装拆卸。这使我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全家还多次到十三陵神路观星,让我认识了许多星座。  相似文献   

20.
李元 《天文爱好者》2008,(12):94-94
2008年10月,我国科学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望远镜发明400周年的学术活动,同时我国自行研制的LAMOST望远镜落成揭幕,而非常出色的《观天巨眼——天文望远镜的400年》(以下简称《观天巨眼》)一书适时地出版了,这实在是值得祝贺的事。该书的出版又恰逢2009。国际天文年前夕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献给国际天文年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