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祯历书》中引进的西方天文仪器及伽利略观测成果雀石竹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当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开始进行活动时,欧洲天文学有两项极其重要的特点:(1)发明并使用了望远镜;(2)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7世纪,欧洲发明了望...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意大利文: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是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明万历十年)来到澳门,次年利玛窦获准与罗明坚神父入居广东肇庆,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抵达北京,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去世。他在中国传教、生活了二十八年,将许多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知识传译到中国。  相似文献   

3.
星座、神话、古典星图和与希腊星座神话有关的艺术品是我的最爱。我由喜爱星空而喜欢上了星座神话;因感兴趣星座的演变过程而喜欢上了古典星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说星座文化。我开始接触西方艺术,尤其是美术中与此有关的艺术品。我逐渐体会到上述这几项内容正是天文学与文化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探索和研究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最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北京古观象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重要的天文仪器。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直接相遇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丰富的古天文史料。深入地研究这些史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不断增长,我国天文工作者也正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但是,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的英译法目前还相当混乱,缺乏统一的译名。因此,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要整理一批已有英译名的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经征询意见后,作为《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并且建议将来单独出版一本《汉英中国古天文学名词》。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尽力开展了一些工作。鉴于当前需要的是对《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因此  相似文献   

6.
1、精美的7000余部西洋图书来华 在早期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有一位在中西科学文化交融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就是曾两度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金尼阁于1610年首次来华,后于1613年奉命回欧洲报告教务等事,在归途中将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的有关中国见闻的回忆录译成了拉丁文,后于1615年以《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为名在欧洲出版。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为中国天文学会学术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天文学进展》主要刊登内容:反映国内外天文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评述性文章、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于1984年7月22日至27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接受委托承担审定工作。 会议根据我国历年出版的各种天文学辞书,选取一批现代中国天文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基本名词,编成了一份《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此稿将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召开会议审定,并报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共分为正编和副编两部分。正编共收汉语天文学基本名词1600个,并附有其对应的英名或国际通用的其它文种词名.为了便于审阅,把名词按学科分支或天体层次共分为天文学,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学,天体物理学,天文  相似文献   

9.
研究世界天文学史也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此项工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可弄清天文学各个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 ,探索人类认识宇宙思维发展的规律 ,研究世界的近现代天文学史 ,总结近代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天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吸取各国成功的经验 ,对于我国今后发展天文科学事业更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近代天文学是从西方传入的 ,到 2 0世纪初才开始有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此后 ,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奠基、创业、发展的历程 ,到 2 0世纪末 ,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已大大缩短 ,我国天文学已基本融入国际天文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今天 ,在这里举行“天文学与中国天文学的现实与未来”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天文学者 ,这样热烈的场面表现出你们对天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心。在这里 ,我对由国外回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青年天文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织者请我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讲三点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泱泱的天文古国 ,天文学又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学科。在天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它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其他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容替代的特殊的推动作用。历史上 ,有很多位天文学家 ,他们是敢于向…  相似文献   

11.
全天星座犹如一张巨大的拼图,人类代代相传拼了几千年。不同的文明族群依据各自的神明谱系,分别构建自己的天堂净土。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其专著《天文学大成》中整理出覆盖北半球的48个星座,从此西方天文学开启长达一千五百年的童年时光,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13.
肖军 《天文爱好者》2010,(11):64-67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为什么呢?远方的人能够给你带来你从没有见过和想过的新鲜事物,他能给你带来新的学识和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看世界的不同视角。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是一位在明朝万历年问来到中国的远方友人,他让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宗教、科学和文化。他打开了一扇门,欧洲人从此开始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架起了一座桥,能够让中西方人开始相互沟通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国天文学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天文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未来发展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天文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为中国天文学会学术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天文学进展》主要刊登内容:反映国内外天文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评述性文章、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广州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发祥地之一,1952年中山大学天文系并入南京大学后,这里的天文学便走入了低谷。广州的天文学现在是什么状况?不久前,我们带着期盼甚至有些好奇的心情,从寒风刺骨的北京出发,来到广州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访问了10多天。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天文学纵观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传说在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的尧时代,羲、和两兄弟接受尧帝的委托观测恒星并编制历法。这个远古传说可以说明中国天文学的久远和古代帝王对天文学的重视。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如此重视天文学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皇帝统治国家的需要。拿日全食作为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认为,日全食的发生是因为天狗吞食了太阳,这是一个重大的灾难,对国家稳定很不利。所以,皇帝迫切需要知道日全食何时发生、在何地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其二,皇帝需要建立完整的天文系统和精确的历法,指导国家臣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丢勒星图     
丢勒星图一般都是黑白的,笔者最近从一本 英文图书中发现了这幅出自大英图书馆的彩色 版丢勒星图,特别珍贵。 文艺复兴时期是古典星图蓬勃发展而至鼎盛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使天文学从浓厚的神话色彩中脱胎换骨,这个时期所涌现出的许多古典星图也已逐渐上升为高水准的艺术佳作,它们不但有科学和历史上的研究价值,从艺术家的眼光看来,也是精品。丢勒星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正>《天文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为中国天文学会学术期刊。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天文学进展》主要刊登内容:反映国内外天文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评述性文章、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学科前沿介绍、科研简讯、专题讲座、学术活动报道。读者对象:天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具有相当天文基础知识的天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在本刊“天文年专题报道”中,您已经大致了解了中国大陆地区2009年4月2日~5日的“天文学100小时”活动内容,本文将简要介绍天文学100小时的全球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