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比月亮的神话要多得多,月亮的神话主要集中在月面的月宫、嫦娥等故事上,太阳的神话则涉及太阳的出升降落、运行、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等许多话题,体现了人们在现实需要上对太阳更多的关注。反映在古代诗歌上,太阳神话的内容也丰富多彩,粗略整理一下,主要有两个线索:一是在太阳运行路线及其标志物方面,一是在有关的神话人物方面。本讲就以这两部分为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通常的夜空中,金星是亮度仅次于月球的天体,它那灿烂的光芒,在群星中十分惹人注目,所以从远古起,它就成了天上除太阳、月亮之外人们最先关注的对象。开始,人们用最简单、直率的名字——“明星”来称呼它: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人在写到太阳时,除了关注日出、日落等动人景象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描写,也非常值得阅读赏析,这一讲我们把这些描写分成“火与热的化身”(属性)、“七色太阳”(颜色)、“日大如盆是多大”(尺度)、“日高三丈是多高”(位置)来分别介绍,诗歌中的这些特殊描写包含了天文、物理、心理学等等的许多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4.
日食是一种奇异壮观的天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对日食进行过长期的观测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日食是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远古的人们知识低浅。他们看到太阳被一个黑影一点一点侵蚀掉,就认为是个怪物把太阳吞食了。惊骇之下他们在一起擂鼓呐喊,用各种方式想把怪物吓退。  相似文献   

5.
在以前讲述“诗意的月球”篇章中,我们提到:银白色的月亮,皎洁的月光常被古代诗人作为“美的象征”用于诗词的意象中,那么太阳是否也常被诗人们当作“美的象征”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对火星的认识与描写 在古代,火星是最让人感到迷惑的一颗行星了。它呈明显的红色,像荧荧的火光,有时亮得夺目,有时又变得很暗淡(最亮时亮度可达-2.9等,最暗时只有1.1等);它在空中运动的时候,时而顺行,时而逆行,拐来绕去,路线复杂,令人捉摸不定。星占书中曾用“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来形容它,以至后来于脆人们就称它为“荧惑”了。  相似文献   

7.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余照——金星昼见 在通常的恒星和行星中,金星是惟一在白天可能会用肉眼看到的星体。金星的亮度在-3.7等和-4.8等之间变化,其亮度最高的那一天称“金星最亮日”,在这一天的前后若干日,如果气象条件好的话,视力好的人在白天就可以用肉眼看到它。  相似文献   

9.
从过程和景象上来说,日落是日出的反演,在气象条件相同时,其云霞的隐现、光象的变幻都非常相似,如果拍一幅日落的照片,其画面看上去也不会与日出的照片有什么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太阳黑子、日晕、虹霓在古代都属于“天象”范畴。今天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确属于天象,而且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天象,比西方人早了足足一千多年。至于日晕、虹霓,现代解释是它们属于“大气光象”范畴,是气象因素造成的。不过,黑子也好,日晕、虹霓也好,它们毕竟都起源于太阳,所以这里我们把它们合为一讲,以古代诗词中的黑子、太阳光象描述为线索,讲述一下有关这些“天象”的有趣话题。  相似文献   

11.
仰望夜空,银河高挂,群星璀璨,五大行星往来交错,彗孛流陨隐现其中,这种种景象,与凄清皎洁的月亮、光热逼人的太阳相比,别有一番风格,也多了几些热闹,同时也引出了人们对它们的无限遐思和向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常规日食记录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古代密集、简略而公式化的日食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整理成一个包括938条日食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常规日食记录表”。该表给出每次记录的原日期、公历日期、当时首都、所属朝代以及一部分记录所载的进一步详情。对该表的构成作了介绍,并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3.
月亮在天空周而复始绕地球运行时,除了呈现盈亏外,有时还出现一种特别的天象—月食—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月光被遮蔽的现象。与月相盈亏相比。月食算是比较罕见了,如果说月相盈亏是“常”态,那么月食则属于“变”态,中国史书有“书变不书常”的规范,所以史书中极少记载月相盈亏,但有月食必记。不过文学作品正相反,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日食记载 大家知道,2008年8月1日和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境内可看到壮观的日全食。特别是今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最壮观、最难得且影响巨大,因为曰全食带横扫长江流域,有大约4亿多人可看到日食,而且,全食的时间非常长,长达6分多钟;世界各国的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将会聚于我国日全食带。  相似文献   

15.
刘次沅 《时间频率学报》2002,25(1):70-73,80
作者由“天再旦”日食说证实西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 89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此为支点之一 ,得到西周年代表。针对读者的质疑 ,在历史文献的可靠性、天光视亮度的表达和计算方法、地球自转长期参数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 未来计划 (1)“恒星虎” 据欧洲航天局网站2009年12月透露,欧洲航天局正在实施一项为期6个月的“恒星虎”(StarTiger)研究工作,设计一台可以运行在2颗编队飞行卫星之间的仪器。它能精确控制一颗卫星在另外一颗卫星上投下影子,另一颗卫星则将长时间保持日食状态,从而揭示通常隐藏在日光中的日冕部分。  相似文献   

17.
《春秋》“陨石于宋五”天上的流星很早就被我们的先辈观测到了,也被诗人们代代吟诵。古人大都认为,这些流星就是天上的星星(恒星)坠落形成的。那么,这些流星会不会落到地上?如果落到地上,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潮汐是大海特有的一种现象,久存海边的人会发现:海水每天都有规律地上升和下降,仿佛人的呼吸一般(如上图所示)。海水这种奇特的运动,经常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有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会造成壮观的大潮(如钱塘江大潮),成为特别的景观,也留下许多诗词佳作。  相似文献   

19.
本讲介绍中国传统历法月份中的最后一个月一一十二月。十二月的重要节日有“腊八节”、“小年”、“除夕”,还有节气“小寒”、中气‘‘大寒”等。古人对十二月的节令是很重视的,因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太阳望远镜的口径较小? 太阳望远镜的成像系统是通过透镜或凹面反射镜把太阳像成在焦点上,在焦平面后面通常接有分光设备及探测器。因为不再有目视观测,专业的太阳望远镜已经不再配有目镜。太阳望远镜的性能也不再用倍数,而是用分辨本领来描述。一般来讲,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大,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