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过程和景象上来说,日落是日出的反演,在气象条件相同时,其云霞的隐现、光象的变幻都非常相似,如果拍一幅日落的照片,其画面看上去也不会与日出的照片有什么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比月亮的神话要多得多,月亮的神话主要集中在月面的月宫、嫦娥等故事上,太阳的神话则涉及太阳的出升降落、运行、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等许多话题,体现了人们在现实需要上对太阳更多的关注。反映在古代诗歌上,太阳神话的内容也丰富多彩,粗略整理一下,主要有两个线索:一是在太阳运行路线及其标志物方面,一是在有关的神话人物方面。本讲就以这两部分为话题,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人在写到太阳时,除了关注日出、日落等动人景象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描写,也非常值得阅读赏析,这一讲我们把这些描写分成“火与热的化身”(属性)、“七色太阳”(颜色)、“日大如盆是多大”(尺度)、“日高三丈是多高”(位置)来分别介绍,诗歌中的这些特殊描写包含了天文、物理、心理学等等的许多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太阳”。与“诗意的月球”相此,“诗意的太阳”别是一番景色。天上的月亮,给人一种高远、润洁、凄清的阴柔之美,而太阳则令人觉得热烈、眩目、奔放,是阳刚的象征,它们体现在诗词中,就形成了与描写月亮迥然不同的意境和景象。 相似文献
5.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太阳黑子、日晕、虹霓在古代都属于“天象”范畴。今天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确属于天象,而且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天象,比西方人早了足足一千多年。至于日晕、虹霓,现代解释是它们属于“大气光象”范畴,是气象因素造成的。不过,黑子也好,日晕、虹霓也好,它们毕竟都起源于太阳,所以这里我们把它们合为一讲,以古代诗词中的黑子、太阳光象描述为线索,讲述一下有关这些“天象”的有趣话题。 相似文献
7.
月亮在天空周而复始绕地球运行时,除了呈现盈亏外,有时还出现一种特别的天象—月食—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月光被遮蔽的现象。与月相盈亏相比。月食算是比较罕见了,如果说月相盈亏是“常”态,那么月食则属于“变”态,中国史书有“书变不书常”的规范,所以史书中极少记载月相盈亏,但有月食必记。不过文学作品正相反,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的夜空中,金星是亮度仅次于月球的天体,它那灿烂的光芒,在群星中十分惹人注目,所以从远古起,它就成了天上除太阳、月亮之外人们最先关注的对象。开始,人们用最简单、直率的名字——“明星”来称呼它: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最广泛存在的物质状态规律的科学。太阳最外层大气日冕的温度约达到一二百万度,高温下的太阳物质呈现高温等离子体状态;地球电离层是处于温度相对较低的等离子体状态。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太阳系深空探测表明,行星际空间并非真空,而是存在着来自日冕的连续微粒辐射——太阳风,它是因日冕膨胀而形成的连续向外发出的、伸向遥远的太阳系空间的等离子体流。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在许多日地物理现象中,诸如太阳耀斑、黑子、日冕物质抛射、日珥、太阳风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探索日地空间物理过程的规律是认识与之有关的空间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太阳望远镜的口径较小?
太阳望远镜的成像系统是通过透镜或凹面反射镜把太阳像成在焦点上,在焦平面后面通常接有分光设备及探测器。因为不再有目视观测,专业的太阳望远镜已经不再配有目镜。太阳望远镜的性能也不再用倍数,而是用分辨本领来描述。一般来讲,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大,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1.
12.
最近几年,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英国、德国和韩国纷纷制定了新的探月计划,并逐步开始实施,从而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近年来人类探索月球的热情之所以逐渐高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月球上汇集的历史谜团、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相关国家下决心探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这首小诗,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对星空的苦苦追求。北宋诗人方翥是福建莆田人,生于书香门第,家里有座祖上传下的藏书楼,藏书逾万卷,称“万卷楼”。方翥曾考至进士,但做官的时间不长,多年在家苦读诗书,因此学识渊博,精通上下古今。 相似文献
14.
潮汐是大海特有的一种现象,久存海边的人会发现:海水每天都有规律地上升和下降,仿佛人的呼吸一般(如上图所示)。海水这种奇特的运动,经常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有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会造成壮观的大潮(如钱塘江大潮),成为特别的景观,也留下许多诗词佳作。 相似文献
15.
遍览古人在各种典籍中对种种天象及其占卜的描述,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把种种天象用于占卜时,总是吉兆的占卜少,凶兆的占卜多,而纯为吉兆的“特异”天象,更是如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6.
仰望夜空,银河高挂,群星璀璨,五大行星往来交错,彗孛流陨隐现其中,这种种景象,与凄清皎洁的月亮、光热逼人的太阳相比,别有一番风格,也多了几些热闹,同时也引出了人们对它们的无限遐思和向往。 相似文献
17.
太阳大气中自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Ⅱ)重力,热传导下二维三分量的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力场中引入反常电阻,数值模拟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均匀重力场中的二维三分量磁重联过程。首先研究了Vc和β0对磁重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Vc大的情况下,重联率开始很小,但最终出现爆发现象。另外,温度的增加不如Vc小的情况明显;(2)Vc相同而β0不同的情况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但β0越小,动力学过程越刷烈;(3)Vc大且β0也大的情况不能产生爆发现象。还研究了各向同性热传导对磁重联过程及扩 相似文献
18.
除了在神话世界的驰骋想象外,古人对天、地的科学观念,是从最直观的表象认识开始的。古人对“天”的直观表象,是一个巨大而晶莹的穹窿,这个穹窿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上,远远向四周低垂,覆盖着大地;古人对“地”的直观表象,则是一个平坦辽阔深厚(亦有幽谷)的陆块,向外延伸,遥接天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