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新闻速递     
天文学家们首次直接勘测了γ射线暴宿主星系中的分子气体和尘埃。完全出乎意料的是,观测到的气体少于预期,而尘埃则多得多。这会使得一些γ射线暴变成“暗γ射线暴”。  相似文献   

2.
哈勃空间里远镜最近拍摄的麒麟座V838图像揭示了其周围尘埃云结构的生动变化,展现了自2002年初突然增亮几周以来未曾看到过的尘埃图案。星际尘埃的照度来自图像中心的红超巨星,三年前它发出的光脉冲有些类似于一间暗室里的闪光灯。这些尘埃是在以前类似于2002年那次的爆发事件中被抛射的。回光在空间穿越犹如回声在空气中穿越。当恒星爆发  相似文献   

3.
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维系着宇宙,使我们生存的世界免于分崩离析,但它们到底是什么? 宇宙并不遵循“所见即所得”的原则。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恒星、气体和尘埃——仅仅占据了宇宙物质质量的10%左右。这些可见的普通物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重子物质”,因为质子和中子在亚原子粒子中被称为“重子”。宇宙物质的其余90%则是“暗物质”,它们包围着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4.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在远红外波段搜索恒星是尘埃云孕育而成的,发射星云是嵌在这种尘埃云里的年轻恒星的标记。星系和类星体也被认为是尘埃中诞生的。预计在2001年发射的一架新望远镜可望对这样的红外源进行探测。亚利桑那大学的斯图尔德天文台的科学家们为研制这架准备在美国宇...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8日刚过,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就传来喜讯——其最强峰值ZHR(“每小时天顶标准计数”的英文缩写)超过400。图1给出国际流星组织发布的流星计数变化图。横坐标是以“太阳经度”表示的时间,纵坐标即是ZHR值。可见,在缓慢的增强过程中有几个峰值,而箭头所指的三个时刻,正是天文学家Asher和McNaught所预报的时刻! 1999年初,英国天文学家Asher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McNaught研究了一种计算彗星尘埃尾物质与  相似文献   

6.
发现电子的故事 自从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John Dalton,1766~1844)创立化学原子学说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是最基本的粒子,即把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直到19世纪末,道尔顿的原子绝对不可再分的观点终于被动摇了,这起因于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1832-1919)在高真空放电管中发现了一种带负电的微粒流——“阴极射线”。  相似文献   

7.
2004年9月8日,美国“起源”号探测器返回舱因电池故障导致降落伞没打开,从而使它坠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经过检查后,科学家们得知其携带的大多数太阳风微粒样品基本保存完好,这个消息令一度士气低落的“起源”号项目成员感到极为振奋。科学家们认为,通过对探测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4):29-29
3月11日消息,科学家们日前在对“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传回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宣布,宇宙的准确年龄约为137.3亿年(正负误差不超过1.2亿年)。科学家们在2006年时曾运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类似的研究,不过,当时获得的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正负误差达5亿年)。  相似文献   

9.
被Zwicky等人列为星系的NGC 2242,后来刘继英等人发现它具有发射特征并认为可能是行星状星云。前原英夫等人用有缝光谱肯定了它是一个行星状星云。我们证认它是IRAS06304+4448。根据IRAS Point Source Catalog所提供的25μm和60μm的辐射流量,我们得到了这一行星状星云的尘埃温度T_d=130K,光学厚度τ_(25μm)=1.98×10~(-7)和尘埃的总质量M_d=1.0×10~(-7)到1.8×10~(-6)M_⊙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宇宙画廊     
卷云 《天文爱好者》2014,(11):32-39
红蓝月季花【图片来自APOD】 在银河的尘埃云中,一朵蓝心红瓣的月季花正在悄悄绽放,那便是H8礁湖星云。晴朗的夏夜,我们不用望远镜就能在人马座天区找到它。在图片中左侧的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尘埃带,那是长时间曝光后才能看到的细节。我们在“花瓣”附近还能看到许多云球,这是因为星云内部正有大批恒星诞生。星云中明亮的气体尘埃,看上去有些像一枚沙漏,独特的形状让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1.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13,(12):86-87
这三个字恐怕没几个人认识。它们并非来自徐冰的艺术作品,而是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几个化学元素的名字,代表着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 先说第—个字:“氜”,其实这个元素就是“氦”(Helium)。虽然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太阳光谱中存在暗线,但是这些暗线的真正含义直到1860年基尔霍夫和本生发现元素的特征谱线之后才被理解。于是,天文学家们开始根据日光中的谱线来确认太阳的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仿佛藏在一堵厚厚的“砖墙”后面,即使哈勃空间望远镜也难以洞穿。最近,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用位于智利的口径6.5米的麦哲伦望远镜利用比较容易穿透尘埃的红外光,拍摄到银心附近充满恒星的美丽景色。此外,他们还搜索了与×射线发射源有关的特殊恒星,发现这些×射线源很可能与大质量恒星无关,也就是说它们是白矮星而不是黑洞或中子星。  相似文献   

13.
孙科峰  吴月芳 《天文学报》2002,43(4):353-358
^12CoJ=1-0成图观测表明在IRAS19282 1814附近存在着一个蓝向单极高速分子外流,计算了其基本参量并进行了分析,它的成协红外源IRAS19282 1814可能是大质量年轻星体,其IRAS波段色指数表明该源深埋于气体和尘埃物质之中,由60-100μm流量密度获得尘埃温度为30K,它的附近没有其他的源,所以IRAS19282 1814可能是外向流的驱动源。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8,(4):29-30
科学家们分析了“火星勘探者”上的“高分辨率成像实验相机”(HiRISE)最新拍摄的照片,在火星上的Holden陨击坑处发现了一个巨大角跞岩和一个古老湖泊遗迹,很可能曾经与地球湖泊类似,一度适于生命栖息。科学家们发现巨型角跞岩被一层沉积物覆盖,而这些沉积物明显是曾经填满Holden陨击坑的一个宁静、稳定的湖泊干涸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光电等高仪和Danjon等高仪观测中,都要把多次记录时刻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天顶距归算到过等高圈的天顶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系统改正。本文用一个公式表示等高观测中的这一项系统改正。众所周知,恒星的天顶距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换言之,天顶距的加速度不为零,因此,记录的平均时刻所对应的天顶距并不等于各记录时刻的天顶距的平均值。这二个值之间有一个差数,它随着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在等高观测的归算中必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Mira变星拱星包层速度流场的二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Mira变星拱星包层速度流场的二流模型。根据拱星包层中尘埃颗粒及气体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并假定气体的膨胀过程为多方膨胀过程,通过计算,我们分别得到尘埃颗粒及气体的速度流场、以及尘埃颗粒和气体之间的牵连速度。与观测事实比较后表明,我们得到的尘埃颗粒及气体的速度流场都与观测事实相一致。用我们得到的气体的速度流场估算了Mira变星的质量损失率为1.19×10~(-6)M_⊙/年,这也与已知的观测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08,(9):13-13
8月14日,美宇航局“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日前向地面发回一张前所未见的火星红色尘埃颗粒的照片,照片是用原子显微镜拍摄的,放大倍数是“凤凰”号光学显微镜的100倍。火星尘埃颗粒的直径约为1微米(即百万分之一米),是罩在火星表面尘埃物质的代表,给火星灰蒙蒙的表面披上了一层粉红色。  相似文献   

18.
1963年用天津纬度站ZTL—180天顶仪作TD星表测定的同时,还对一批天顶星进行单星测纬工作。对这批资料处理给出赤纬改正和星表。其基本方法简述如下: 从Fk_4星表中选出167个纬度星对作“定标星对”,给出“定标星对的平滑纬度曲线”,从曲线上取平滑纬度值Φ_i为参考系统。各被测星(天顶星)纬度与Φ之差为赤纬改正。用这种“相对测定”法在同一部仪器上所得定标星对和被测星的纬度值中有同样的极和非极的纬度变化成份,因而被测星赤纬改正中的各种误差将会大大减弱。天顶星瞬间纬度公式完全可沿用星对瞬纬公式,只蒙气差一项不同。是用蒙气差而  相似文献   

19.
利用简单的torns束流模型定量计算Seyfert2型星系的偏振度和散射流量的角分布,在“一次电子散射”的假定下,得到偏振度约为10%~80%.而偏振流量的角分布与torns半张角θc和观测角φo都有关.特别是当φo 55°时,观测方向的流量和总的散射流量的比值为一定值(0.16).用这种纯电子散射模型来解释NGC1068的光谱偏振更为合适.对于其它一些具有低的偏振度的Seyfert2星系,尘埃的作用则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20.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1995,36(4):379-384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